摘 要:民辦高校已發展成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民辦高校的管理方式大多是強調自上而下的命令、調度和控制,教職工的“參與者”和“管理者”身份往往被忽略,完善和發揮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機制,促進民辦高校健康科學發展勢在必行。
關鍵詞: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關鍵點;著力點
一、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民辦高校在實施基層民主監督的過程中,無論是監督主體還是客體都有對基層民主監督重視不夠的現象。作為監督客體的執政黨,一直存在著“上熱、中溫、下冷”的狀況,有的基層領導認為基層民主監督就是“挑刺”、找麻煩,基層民主監督可有可無、沒有必要,作為基層民主監督主體的廣大教職員工,有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權利,民主監督意識不強,只提些無關痛癢的問題敷衍塞責。
(二)頂層設計滯后。新時代對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缺乏細化健全的基層民主監督運行機制,缺乏相應配套的、穩定的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的實施細則,加以規范民主監督工作,促進民主監督的制度化、規范化。當前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往往是事后監督多,提前介入少,有的流于形式,離規范化、制度化要求較遠。而基層民主監督的主、客體沒有建立專門接受和進行監督的機構,民主監督的渠道不暢,隨意性較強,尚未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三)知情反饋渠道不暢。基層民主監督的質量主要取決于知情的廣度和深度。在實踐過程中,很多民辦高校雖已拓寬了有效的知情反饋和民主監督渠道,但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仍面臨知情渠道不寬不暢、報喜多報憂少,真實無水分的“干貨”不多等問題,民意表達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基層民主監督渠道較狹窄、不順暢,中轉環節過多、時效差等問題制約和阻礙了基層民主監督機制的發揮。
(四)監督形式單一。目前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的實施情況,存在“三多三少”現象:一是對單位監督的多,對個人監督的少。局限于在專門會議上對單位工作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而很少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提意見;二是事后監督多,事前監督少。參加有關方針政策、重大決策等工作實施情況檢查多,而很少參加政策措施決策前的監督;三是被動監督多,主動監督少,導致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流于形式。
二、推進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機制的關鍵點
針對以上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中存在的問題,拓寬參與渠道,完善基層民主監督機制,保障民主權利成為推動基層民主監督工作的關鍵之所在。
(一)拓寬參與渠道,完善基層民主監督機制,有利于確立廣大教職工在的主體地位。通過拓寬渠道,讓全體教職員工充分了解和參與民辦高校各項重要事務,激發廣大教職員工的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從而增強其責任感,調動其積極性,提高其素質。
(二)拓寬參與渠道,完善基層民主監督機制,有利于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集中民智。毛澤東同志說“沒有民主、意見不是從群眾中來,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辦法。”只有拓寬參與渠道,完善監督機制,使決策科學,才能避免失誤帶來的損失,廣大教職員工也只有在實踐中切實感受其主體地位,才能產生、增強和提升自覺參與決策、參與監督的主體意識。
(三)拓寬參與渠道,完善基層民主監督機制,有利于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民辦高校廣大教職員工不知情、不參與、不監督民辦高校重大事務決策,只由某些部門或者少數同志來處理決策,不僅不利于民辦高校工作方針的制定和執行,也不利于民辦高校監督機制的真正形成。通過拓寬參與渠道,實行基層民主監督,才能切實保障民辦高校廣大教職員工民主權利,使權力的運行始終置于廣大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從根本上遏止腐敗現象,推進廉政建設。
三、推進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機制的著力點
(一)著力搭建參與平臺,開辟新途徑,充分激發民辦高校廣大教職員工的參與和監督意識。要拓寬民主渠道,就要激發教職工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使其能主動了解、監督民辦高校重大事務,積極參與重大問題討論。因此,在繼續堅持和完善傳統的參與渠道、加大直接參與力度的同時,要創新民主形式,激發廣大教職工黨員群眾參與監督熱情。特別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中年輕、高學歷、有海外留學和工作背景的比例較高的情況,網絡不僅使民辦高校廣大教職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獲取信息,而且保障了廣大教職工參與、監督學校重大事務的機會,提高普通黨員群眾的參與熱情。
(二)著力推進校務公開,營造廣大教職工參與、了解、監督民辦高校重大事務的氛圍。廣大教職工黨員群眾對學校事務的充分了解及意愿的有效表達,是其參與學校事務的重要前提。為此,要建立校務公開制度,尊重教職工的知情權,實現校內事務的信息透明化。一方面,可通過廣播、網絡、微信平臺等媒體公開學校各方面的重要決議決定;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建立和完善校內信息通報、黨政領導干部考察預告制、任前公示制等方面的制度等,讓教職工對學校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增強其榮譽感和責任感。
(三)著力完善民辦高校基層民主監督制度,為廣大教職工參與重大事務渠道提供制度保障。(1)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公開制度。按照制度定期進行校務公開,對學校重大的工作決策、重要的人事安排、重大工程項目、重大資金開支、重大設備采購、重大補貼項目,主動接受教職員工的監督,完善“教代會”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議”制度,保證教職員工的權益;(2)要完善民辦高校各級干部述職述廉及民主評議制度。特別是對民辦高校各級干部有無收受、索取學生財務,科研經費濫用及公款私用等情況進行重點監督與評議,評議結果應向全校公布。
本文系遼寧何氏醫學院思政部主任韓冰的《發揮基層民主監督機制 促進民辦高校科學發展》,2018年度沈陽市統戰理論研究立項課題。
參考文獻
[1]《高校統戰工作研究》,丁俊萍、宋儉等,四川教育出版社;
[2]《科學發展觀與高校統戰工作研究》,王民忠、張東軍,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韓冰,(1980-)女,漢,遼寧沈陽人,遼寧何氏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作者單位:遼寧何氏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