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BA外援政策作為CBA聯賽的一項重要舉措,和CBA聯賽的發展息息相關,它的每一次改革都伴隨著廣泛的關注。伴隨著姚明在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標志著中國籃球的改革將邁進一個全新的時期,外援政策從而也將隨之發生重大改變。所以,本研究以CBA聯賽現行外援政策給國內球員帶來的沖擊,來揭示CBA外援現行外援政策對CBA聯賽帶來的影響。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來研究分析CBA現行外援政策下對球隊和球員的影響以及現階段外援政策下中國男子籃球代表隊的比賽成績。
關鍵詞:CBA;外援政策;國內球員:三外援
一、緒論
CBA聯賽作為中國男子籃球的最高級別聯賽,代表著中國男子籃球的最高水平,承擔著為中國男子籃球代表隊輸送人才的重任,所以,CBA聯賽的發展方向和中國籃球水平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其中,外援政策的改革是影響CBA聯賽發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CBA外援政策飽受質疑是因為聯賽水平不斷提升相對應的卻是中國男籃在近些年的國際大賽上始終難以取得令國人滿意的成績,中國籃球也沒能出現新的旗幟性人物。社會輿論一方面認為CBA現行外援政策壓榨了國內球員的成長空間,外援普遍較高的薪資待遇與青訓基礎相對薄弱的投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俱樂部在現行的外援政策下一味選擇高水平外援追求聯賽成績對于中國籃球的發展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在近幾年一個相對穩定的外援政策下,各俱樂部引援方針也逐漸穩定,一大批90后球員也在優秀外援的帶動下逐步成長,基于CBA聯賽的外援水平不斷提升,CBA聯賽的觀賞性也不斷提高,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2017年,姚明在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標志著中國籃球的改革將邁進一個全新的時期,外援政策或許也將隨之發生重大改變。
二、現行外援政策對國家隊成績的影響
外援政策的重大調整時間是在2008-2009賽季,也是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成績的一個分水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獲得奧運會男子籃球比賽第8名的好成績,2009年天津亞錦賽,中國男籃大比分輸給伊朗男籃,亞洲霸主地位開始遭受挑戰,雖然在2011年和2015年的男籃亞錦賽中,中國男籃還是一路擊敗對手,強勢奪冠,重新樹立了在亞洲的霸主地位,但是在倫敦奧運會和里約奧運會上,中國男籃一勝難求。在當前外援政策下,國內球員的成長受到抑制,雖然也涌現出丁彥雨航、郭艾倫和周琦這樣的青年才俊,但是和之前的兩屆“黃金一代”還有有著不小的差距。
三、對策與建議
1.調整外援人次與上場時間,進一步優化三外援政策
在當前四節6人次的外援政策下,意味著國內球員有兩節時間要與外援分享球權和上場時間,并且各球隊選擇外援都是“一內一外”,內外線戰術核心都是外援也使得國內球員的鍛煉機會得不到保障,而且外援的高額薪資也加重了球隊的財政負擔,國內球員和外援的薪資不能合理分配也打擊了國內球員的比賽和訓練態度,基于外援大多是作為球隊戰術的發起點和終結點,頻繁的更換外援也造成了國內球員對球隊戰術的不適應。根據聯賽現階段發展的具體情況,將外援出場規則改為四節5人次,讓年輕球員可以得到更多的上場時間和鍛煉機會。
三外援政策的提出的出發點本身是為了縮小聯賽各球隊的實力差距,并且也切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三外援政策也一直飽受質疑,認為三外援政策壓榨了國內球員的成長,而且,外援的高額薪資也加重了球隊的財政負擔。所以,取締三外援政策,調整外援過高的薪資,將俱樂部更多的財政支出分配到球隊青訓上,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聯賽各球隊實力的差距。
2.增加比賽場次,延長賽季長度
現階段聯賽常規賽的賽制為主客場雙循環制,聯賽長度較短,場次較少,每支球隊常規賽僅有38場比賽。反觀世界上目前發展最好的籃球聯賽——NBA聯賽,每支球隊常規賽要打82場比賽,CBA聯賽的比賽場次不到NBA聯賽的一半,而且CBA聯賽在僅為5個月。球員的成長需要賽場上的磨礪,國內球員的本身出場時間就被外援壓榨,比賽場次又得不到保障的話,那么國內球員的提高又從何談起。
CBA聯賽曾經增加過比賽場次,后來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能繼續實行下去。但如今隨著交通的發展,以及球員的訓練方法更加科學使得球員能夠更好的減少傷病,聯賽應當增加比賽場次,恢復南北分區,增加比賽場次,延長賽季長度。
3.打破封閉隔閡,拓展各俱樂部球員廣泛交流
現在CBA聯賽各球隊的管理一般是由俱樂部和當地體育局共同管理,而當地體育局由于全運會等比賽的考慮,一般拒絕本土優秀球員外流,隨著姚明當選中國籃協主席,CBA聯賽“管辦分離”提上了聯賽日程,聯賽俱樂部管理應該更加規范化。CBA聯賽一直被稱為“半職業聯賽”,但是既然CBA聯賽的定位是職業聯賽,那么就應該進行職業化管理,由于各球隊青訓發展參差不齊,CBA聯賽之前出臺的“三外援政策”也是為了縮小球隊之間的實力差距,讓聯賽更具有競爭性,但是既然取締“三外援政策”已經是大勢所趨,那么促進各俱樂部本土球員的人才交流則是一條更好的出路。
所以,CBA聯賽應當引入球員交易制度,并且允許球員合同到期后成為自由球員與其他俱樂部進行簽約。但是為了保護各球隊的合法權益,聯賽也應該引入“工資帽制度”,防止俱樂部之間惡性競爭,造成弱勢俱樂部的優秀籃球人才流失,打擊球隊培養年輕球員的積極性。
四、結論
通過對以上研究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國內球員的表現是隨著與不同風格的外援在場上配合而發生改變的,當球隊選擇團隊型外援時,對于國內球員的表現有一定的帶動作用;而當球隊選擇單打型外援時,對于國內球員的表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一直被質疑的三外援政策其實對于國內球員表現和球隊成績績是有一定提升的,但是有些急功近利的球隊在季后賽無望的時候選擇消極比賽以獲得下賽季的三外援資格,長遠來看對于聯賽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弊端。通過對CBA聯賽現行外援政策下的數據統計榜可以看出,國內球員在進攻端的表現完全被外援壓制,在防守端的存在感和外援對比也并沒有優勢,從中可以得知,在CBA聯賽中,外援水平遠高于國內球員的水平。
作者簡介:
胡保勝(1993-),男,聊城大學體育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為體育教學,不分研究方向。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