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峰
辦高品質的學校,培養高成就的學生,是許多校長畢其一生所追尋的人生目標和事業理想,也是教育界的一種普世價值追求。作為蘆溪二小的校長,李瑞根自然也不例外,從事教育工作28年來,“教書育人、教育興國”的初心始終在他的心頭縈繞,如何開辟一所新校的發展之路,更是他心頭之結。每每閑暇,李瑞根常思于此。
應時而生,順勢而為:“雖九死其猶未悔”
近幾年,由于我國人口基數不斷加大,城鎮化進程持續加快,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也隨之日益突出,學校建設與城市建設的步伐不一造成了城區學?!按蟀囝~”現象的出現,“生多校少”已為常見之事。為了緩解生源過大的壓力,減輕“大班額”教學的負擔,2012年,蘆溪縣政府特此創辦蘆溪鎮第二中心學校作為生源分流,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化、合理化。
作為一所剛成立的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空白的。沒有文化底蘊,沒有辦學方針,沒有自身特色……要如何在眾多學校中趟出一條路來?蘆溪縣政府領導想到了在蘆溪小學任職的李瑞根,讓他掌舵這所學校的未來,引領這所學校發展是再適合不過了。
很快,李瑞根就被上級調往至蘆溪二小擔任校長一職。其實,蘆溪的教育界不乏優秀的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蘆溪二小校長的任命上,上級領導卻又為何偏偏選中了李瑞根呢?這與他個人的教育才能和管理經驗是分不開的。
1991年8月,李瑞根從萍鄉師范學校畢業后正式踏入了教育行業,剛入教育之門,他便選擇了極為艱苦的教育環境磨煉自己。畢業之時,他向上級打了一份報告,自愿申請去交通極不便利的山村小學任教,每天都要步行近兩個半小時山路才能到達上課地點,常常是披星戴月,早起晚眠。對于這樣的選擇,這樣艱苦的條件,他毫無怨言,常笑稱道:“雖九死其猶未悔?!泵慨敾貞浧甬敃r的境況,李瑞根總樂呵呵地說:“雖然當初條件清苦,但好在我也樂在其中?!?/p>
經過一番磨煉,1992年8月,李瑞根被上級調往離家較近的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的學校任教。因為路途近了,他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教育教學上。在隨后的教育生涯中,因其愛崗敬業、以身作則、勤奮努力、工作能力出色,李瑞根由一名普通教師、班主任先后被提升為副校長、書記、校長,多種崗位的歷練使得他的綜合素質得到逐步提高。而正因為此,2013年,能力出色的李瑞根被上級領導所賞識,轉而成了蘆溪鎮第二中心學校的校長。
做校長?談何容易!更何況是做一所剛成立不久的學校的校長,那簡直是難上加難。學校如何發展,如何育人?李瑞根不得不思慮更多,做得更多。
窮思極想,別具一格:“幸福教育培養幸福的人”
李瑞根明白,21世紀所建立的學校,一切的發展、規劃思路都將立足于現代的視野,走現代的教育之路。在擔任蘆溪鎮第二中心學校校長后,李瑞根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很快思索出了一條辦學策略。他以“幸福教育培養幸福的人”為辦學理念,致力于實現學生幸福成長、教師幸福育人的目標。
“幸?!边@個概念看似模糊,但在李瑞根心中卻有明確的界定——一切為了孩子。為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幸福,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幸福,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就是幸福,讓孩子感知到幸福就是幸福。確立學校辦學內涵后,李瑞根隨之創設了一系列的“幸福”教育教學模式,他以“五環六度”教學為抓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創建幸福課堂;以幸福特色課程(室內體操、影視課程、經典誦讀、丁笛演奏)為載體,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助力幸福成長。
“讓學生學有所獲,讓老師育人孜孜不倦,這就是我幸福的起點?!睘榱藢W生的幸福,為了幸福的教育,言行一致的李瑞根向來注重實際,總是精心策劃,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創建了開放式幸福書吧,學生可以在其中自由閱讀書籍。學校還引進了相應的電子閱覽機,并給全體教師、家長、孩子提供免費賬號以供閱讀,既可方便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閱讀資源,又可滿足家長與孩子享受親子閱讀的時光。這一舉動,充分體現了其“幸福教育培養幸福的人”的教育目的。
經過幾年的探求摸索,蘆溪二小的幸福教育模式和辦學理念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家長的一致好評。2018年5月,201班李浩同學的爸爸對李瑞根的教育理念稱贊有加,并豎起大拇指說道:“我們家李浩轉到二小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由內向變得開朗,由膽怯變得自信,感謝蘆溪二小,讓我的孩子幸福成長!”李瑞根聽后,幸福地笑了。
“孩子有所成就、有所成長、有所幸福”這便是李瑞根心底最大的教育信念,對于現有的幸福教育成果,李瑞根不以為意。在幸福教育的途中,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擁抱幸福、收獲幸福?李瑞根不得不再一次思忖著。
以德為鄰,以身示范:“擁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擁抱幸?!?/p>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婭·蒙臺梭利曾說:“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崩钊鸶钣X,對學生進行“德育”上的教育是尤為重要的,是幸福教育理念在貫徹落實的環節中不可缺少的。
李瑞根堅信“只有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擁抱真正的幸?!?,因此,培育“德才兼備”的學生成了他力行在教育之路的又一動因。幾年來,李瑞根以養成教育為根本,在學習、生活的諸多方面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他時常對教師強調,要對學生的文明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節儉習慣、安全衛生習慣等進行培養,培植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使其懂得明辨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等。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李瑞根認為,在對兒童德育教育方面,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實效性。多年來,李瑞根總是以德為鄰,以身示范,踐行著道德的養成教育,正因如此,李瑞根還獲得了學生們送予的別樣稱呼——“雷鋒哥”和“微笑伯”。每當下雨天,李瑞根總會早早地來到學校,在校門口為學生開車門、打雨傘,為了使學生不受雨淋,他把傘全部撐到學生頭頂,以蓋住學生整個身子,而讓自己淋雨。李瑞根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親身示范還有很多,他時常利用課余時間在草坪里拔雜草、在教學樓后處理下水道、在“幸福大道”上撿紙屑……碰到下課休憩的學生,他還總不忘向學生們微笑招手,熱切關懷著每一位學生。
在德育的養成教育中,李瑞根注重細節又著眼全局。對于發展大局,李瑞根時常忖量著,學校該朝哪里走,如何走?在不影響發展大局的前提下,李瑞根決定“放手”,不過多干預領導班子成員的決策,共謀發展出路。
知人善用,取舍有道:“讓教師大膽去闖、果斷去干”
擔任蘆溪二小校長之初,李瑞根立刻組建了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家長委員會等組織機構,他聽取多方意見,讓大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研究學校問題、把握學校發展方向。最終,經過一番探討,學校確立了“責任高于一切,務實成就未來”的辦學精神,明確了“打造幸福教育,建設陽光校園,創辦一流學校”的辦學目標。
基于十多年的教育管理經驗,李瑞根清楚,“統一步調、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管理模式將有助于學校更快、更好發展。“凡事不需事必躬親,能交給領導班子成員負責的盡量交給他們各自完成?!崩钊鸶瞄L在管理上“簡政放權”,他愿意讓領導班子大膽去闖、果斷去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015年9月,學校業務副校長彭莉華剛到二小時,就提出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大量開展學生活動和教研活動的想法。雖然李瑞根聽后有所顧慮,擔心教學改革會給教師們帶來過重的負擔,但轉念一想,為了學校的長遠發展,為了學生的幸福成長,還是放手讓彭莉華去干,并在幕后一直提供相應的支持和鼓勵。
不僅如此,李瑞根還對一線教師的工作充分包容,扶助他們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2017年3月,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譚桂玲老師決定在學校組織教師成立“研學部落”。李瑞根一聽,認為此法行之有效,于是欣然答應并調用一切資源幫助建立“研學部落”。直至如今,“研學部落”雖組建僅一年半的時間,卻為學校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科研成果不斷刷新、豐富,為科研強校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對每個有能力的人放權,是對教師的尊重,是對教育的負責。”談及與此,李瑞根總能折射出他思想上的光輝,知人善用、取舍有道的管理策略讓他在學校管理方面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伞皺嗔Α辈皇且晃兜叵路牛钊鸶€善用校長之權,在教師與學生的管理上統攬全局,建章立制。
謀篇布局,建章立制:“對于教師、學生的管理要因人制宜”
多崗位試煉過后的李瑞根,早已對學校規章制度管理了然于胸,在蘆溪二小的制度建設上,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獎罰分明、民主集中、靈活多樣、善于創新”的基本原則,確保教師教有所樂、學生學有所獲。
如何對教師、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李瑞根也自有一套特殊的理論方法,他認為“教師、學生的管理要因人制宜,不能籠統而概之”。對于這方面的管理策略,李瑞根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進行具體決策。
李瑞根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工作采取“一聽、二看、三反思”的教師管理模式,即聽課堂教學、看備課筆記及作業批改、反思教師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讓教師在教學專業上得到充分鍛煉,彌補自身不足。而在學生管理中,李瑞根采取了可操作化的學生管理模式,即“三全”模式:一是全員管理,班主任、任課教師全員參與;二是全方位管理,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衛生等多方位監督;三是全程管理,制定翔實計劃、組織分步實施、總結評價全階段實施。
自李瑞根進校之日起,學校各種制度進而得到逐步完善,翔實有效的管理制度滲透于學校各個方面,績效工資考核分配、教師競爭上崗、教師中級職稱聘任、教師讀書、財物管理、宣傳報道工作、文明班級百分評比、教學常規管理、愛校爭光獎勵等制度的制定實施,使得學校日益向榮,影響力穩步提升。
“制度再好,沒有充實的辦學實力,談自身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在發展框架已經構好的當下,李瑞根又從學校自身內涵出發思慮出一條科研強校的發展之路。強化教師技能,提升辦學實力,李瑞根在高素質教師的培養和高質量教育辦校的大道上追逐不止。
內化自身,科研強校:“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
“要想教育好學生,必先教育好教師;只有擁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擁有高質量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校要發展,要強大,唯有擴展師資隊伍,增強教師技能。李瑞根在這一點上看得通透明白。
為了實施科研強校發展戰略,李瑞根率先垂范,從自身出發,充盈專業學識,盡管學校管理工作繁忙,但他仍堅持進教室聽課以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并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參與課題研究,而其主持的國家級十二五規劃課題《優質課堂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已成功結題。幾年來,李瑞根一直踐行在科研項目中,如今的他已參與了7個省級課題研究,研究領域包括數學閱讀、數學寫作、語文習作、親子閱讀、科技創新等,其研究經歷先后被江西教育電視臺、萍鄉教育電視臺宣傳報道,撰寫的教育科研及管理論文共30余篇,分別公開發表在各級刊物上。
在做好表率的同時,李瑞根一邊依托骨干教師加強師資培訓,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獎勵辦法;一邊創新教師業務交流方式,舉行業務技能大賽等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使學校師資力量更加雄厚,李瑞根始終以網絡科研為支點,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獎勵條例為杠桿,以課改實踐為歸宿,充分開展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
1.創新研究平臺。為提高教師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李瑞根帶領團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組建科研平臺。各備課組借助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平臺,采取網絡教學研討與網絡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教研模式進行網絡教研,每位課題組老師輪流作為主講人在平臺發布研討主題,其他教師一同參與評論。
2.建立獎勵制度。為激發教師科研興趣和熱情,李瑞根大力爭取科研資金,獎勵教師教研成果——國家級課題成功結題獎勵課題組2000元,省級課題成功結題獎勵課題組1000元,被評為優秀課題追加1000元。“課題研究會讓我們全校師生都受益,將錢花在老師、學生身上,值得!”其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3.加大學習投入。對于師資隊伍建設,李瑞根在全體教師會上常說道:“師資的提升不應是閉門造車,自己做自己的,我們應該‘對外開放,堅持‘走出去,否則教師隊伍不會有很好的發展?!睘榇耍钊鸶H自帶領并組織課題組老師先后去到上海、長沙、南昌、廈門、北京等地參加學術交流,以增長見識,提高業務能力。
在李瑞根科研強校的戰略影響下,學校的師資水平穩步提升,科研強校的道路也走得非常順暢。目前,學校已有10個省級課題和1個國家級課題成功立項,教師的論文、案例、自制課件等也獲得國家、省、市、縣級各大獎項。在努力充實自身,科研興校的同時,李瑞根還不忘教育本義,為學生提供何種基礎教育,營造怎樣的教育環境?對于這些內省,李瑞根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教育初心。
群策群力,整合資源:“教育要永遠面向現代化”
對于教育教學工作,李瑞根總想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在“教育要面向現代化”的指引下,李瑞根清楚明白:教育不能落后,要與時俱進,永遠面向現代化。
為此,李瑞根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著力開展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作。而教育信息化是其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第一步。李瑞根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把“培養師生信息素養,提高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的應用水平”作為重要工作目標,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資金短缺是蘆溪二小實現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阻礙,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瑞根不辭辛勞,積極溝通,努力向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爭取教育資金,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而在好不容易爭取到的資金利用上,李瑞根認為,教育投入應該有大有小,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該省的地方一定要省,不該省的地方堅決不省。2017年,學校準備添置計算機設備以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穩步實現,而中標單位提供的設備因有瑕疵打算低價處理,對此,李瑞根不以為然,毅然選擇退貨。
除卻辦學環境的現代化外,李瑞根在教學研究上也極為注重現代化建設,為了使教師的科研成果得到有效鞏固,李瑞根利用手上資源,為教師教研成果的展示牽線搭橋,他先后與《數學小靈通》《名師講作文》《小星星》等全國有名的報紙、雜志取得聯系,協商溝通后與對方達成合作意向,簽訂互幫互助協議,極大擴展了教師科研宣傳的平臺。
與此同時,李瑞根在學生素質風采展示方面也是盡心盡力,每年六一兒童節和迎新年活動中,學校都會舉辦學生素質教育成果展,為了增強學生自信,進一步推行素質教育,李瑞根積極與中國教師報、江西教育電視臺、大江網、萍鄉日報、蘆溪電視臺、《輔導員》等各大媒體報刊聯絡,為學生素質宣傳工作添磚加瓦,讓學生在被報道中體會幸福。
為了治校辦學上的大發展、大繁榮,李瑞根不辭辛勞困苦,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務實的工作態度,永遠“擔當在前,享受在后”,為師生的幸福成長保駕護航。在“幸福教育培養幸福的人”的理念下,在追求“幸?!钡牡缆飞?,李瑞根還將持續徒行,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引領蘆溪縣第二中心學校向“幸?!北寂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