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笛 潘常虹 李浩淵 傅敏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品類逐漸向生鮮產品的擴充,冷鏈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日益突顯。為了實現將生鮮產品快速、高效、保質保量的送達,企業配送嘗試采用智能快遞柜。本文在參閱大量文獻和專家調研的基礎上,選取了9個風險因素,構建了解釋結構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ISM),運用Matlab編程,尋求各風險因素之間的層級關系,探析直接因素、重要因素和深層因素,以期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并推動生鮮產品冷鏈配送自提業務的發展。
關鍵詞:冷鏈物流 風險分析 智能冷藏柜 ISM
中圖分類號:F25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b)-016-02
近年來,以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生鮮產品的經營模式,已成為了電商行業的新模式。由于生鮮產品具有易腐敗、易損耗等特點,容易受到自然條件和天氣溫度的影響,使得生鮮產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日益突出。冷鏈物流企業著眼于解決這一難題,進行了升級改造,通過智能冷藏柜打通社區配送的最后環節。但是,智能冷藏柜的使用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物流風險因素。本文系統分析智能冷藏柜使用中的物流風險因素,對于提升物流配送的服務質量,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1 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智能冷藏柜物流風險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生鮮物流風險因素的分析。趙矗,王有剛[1]運用層次分析與模糊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冷鏈物流風險的指標體系,評估各因素間的關系;石彩霞[2]以安徽省為例,構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主成分和灰色關聯分析篩選出主要風險因子,利用模糊綜合評判,得出關鍵的風險因素;張夏恒[3]利用安全學理論,從人、物、環境和管理方面研究物流風險的形成機理,探索生鮮電商物流風險研究的新視角。
本文將基于智能快遞柜的物流配送問題,運用解釋結構模型(ISM)建立風險因素的指標體系,分析各指標因素間的關系,找到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考慮各因素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該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風險因素之間的層級關系,確定各個因素的驅動作用和對系統的綜合影響。
2 模型構建
2.1 冷鏈物流風險因素分析
在參考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借鑒冷鏈物流風險識別的成熟指標體系,并運用德爾菲法調研專家的意見,將基于智能快遞柜的物流風險因素劃分成了10個,各因素間的關系及解釋,如表1所示。
2.2 解釋結構模型(ISM)的構建
解釋結構模型法(簡稱ISM方法)是1973年美國J?華費爾特教授為分析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有關問題而開發的一種方法,可以將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復雜關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級遞階的結構形式。主要工作步驟:第一,根據影響因素間的直接關系,建立鄰接矩陣;第二,根據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建立可達矩陣;第三,將可達矩陣進行層級分解,建立ISM模型。

2.3 繪制多級遞階有向圖
根據層次分解的可達矩陣,可以繪制出基于智能快遞柜的生鮮物流風險因素結果圖,如圖1所示。
3 解釋結構模型(ISM)分析
從圖1中可以看出,基于智能快遞柜的生鮮冷鏈物流風險因素可以劃分為五個層級,各層級間的因素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各要素對冷鏈物流風險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處于層級下層的因素會對上層因素產生影響,現對各個層次的各個因素進行解釋分析。
位于下層第五層的因素是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這是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深層的因素。企業在發展智能快提柜生鮮冷鏈物流時,首先應該具備科學的運營管理,從產品的全流程、配送的全環節加強管理控制,才是進行風險把控的基礎和先決條件。
位于中間層第三、四層的因素相對較多,包括運輸路徑的規劃與設計、產品的配送效率、城市交通狀況、服務質量、運輸及快遞柜設施設備和物流專業技術能力。運輸路徑要進行科學的規劃,避免空載現象加重物流運輸的成本;產品的配送效率越高,客戶的體驗越好,加強客戶對于自提業務的粘性;城市的交通狀況對于產品能否及時高效的送到客戶手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服務質量能夠增加客戶的滿意度,有效的降低客戶退貨的頻次;運輸設備的狀態和裝載率對于物流成本有顯著的影響,快遞柜能夠及時將信息發送給客戶并能夠保證在一段時間內產品保質保鮮,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物流運作風險;產品的配送路徑、運輸設備的裝載等物流專業技術能力也是影響物流整體運作水平的重要因素。這幾個因素綜合在一起,進一步對基于智能快遞柜生鮮產品的冷鏈物流產生不可預估的風險。
位于上層的第一、二層因素:商務平臺的穩定性、物流跟蹤信息的傳遞和用戶自提的效率是影響基于智能快遞柜生鮮產品的冷鏈物流風險的直接因素。基于智能快遞柜的生鮮產品都是通過線上電子商務平臺下單的形式,因此,商務平臺的穩定運作才能保證物流環節的有效;物流跟蹤信息傳遞過程中要保證及時準確,才能為用戶的及時自提創造有利的條件。用戶自提的效率越高,快遞柜的重復使用率越高,在社區有限的存儲條件下,盡可能避免長時間占用快遞柜,進一步提高使用率,加強資金的流動性,有效的規避生鮮冷鏈物流自提業務的多種風險。
綜上所述,各風險因素在影響基于智能快遞柜的生鮮冷鏈物流中,處于下層的要素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上層要素。因此,在處理要素關系的過程中,只有首先弄清其結構關系后,然后針對性地實施解決措施,對癥下藥、層層擊破,最終達到整體上最優的解決效果,讓生鮮產品的快遞柜自提業務從根本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4 結語
本文結合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智能冷藏柜自提業務的熱點,采用分解法繪制了生鮮產品冷鏈物流的全流程,通過文獻綜述和德爾菲法從影響智能冷藏柜物流風險的因素中篩選出10個關鍵因素,運用ISM方法結合Matlab編程劃分各個因素,理清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建立出解釋結構模型,并對模型進行科學解釋,為管理人員從深層著手防范風險因素,加強中間層因素的管理,以及對直接因素的宏觀規劃,科學制定風險應對措施,提供理論支撐,以期促進智能冷藏柜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生鮮產品配送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矗,王有剛.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冷鏈物流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7).
[2] 石彩霞.安徽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管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7.
[3] 張夏恒.供應鏈視角下生鮮電商物流風險來源與形成機理[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3).
①基金項目: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LR2016080)。
作者簡介:郭笛(1990-),女,遼寧大連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冷鏈物流相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