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涵
摘 要:目前,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在第三方支付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亂象、積累了一定風險。支付業務自身的盈利空間原本有限,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再加上越發嚴格的監管,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僅依靠支付業務盈利的難度將有所增加。在監管層高度重視金融穩定、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正面臨行業發展的十字路口,機遇與挑戰并存。第三方支付機構需要重新審視、思考其商業模式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嚴格監管下,探索出第三方支付推動B端、跨境支付市場,加強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 嚴格監管 金融風險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c)-038-02
20世紀90年代,阿里巴巴等B2B平臺把線下的商務交易轉移到互聯網上,這種B2B網上交易方式在信息管理、中介服務以及交易平臺等方面表現出巨大優勢。而易趣、卓越、亞馬遜等B2C平臺、C2C平臺則把線下購物搬到了線上。由此,網上購物、在線交易成為了一股新經濟浪潮迅速崛起。而作為它們媒介的第三方支付也應運而生。
1999年,我國第一家第三方支付企——首易信,是我國第三方支付的開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電子商務迎來了集中爆發期,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像雨后春筍一般出現。至今,我國第三方支付經過了近20年的發展,在此期間,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無論是在市場規模,還是科技技術等方面都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第三方支付業務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亂象,如個別第三方支付公司挪用客戶備付金、超權限經營業務等,嚴重危害了支付市場的穩定和安全。
1 第三方支付的監管現狀
第三方支付平臺帶來的高收益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加入,但是野蠻生長總容易演變成亂象叢生。由于在第三方支付發展初期,沒有相關配套的監管政策配套,挪用資金、洗錢、套現等行為接連發生,從而使第三方支付陷入了混沌的局面。于是,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嚴格地監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大額交易報告制度
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的不法活動者利用第三方支付進行跨境洗錢套現,這讓金融監管存在很大的隱患。大額現金交易往往與詐騙、非法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有關。2017年7月,《關于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2019 年1月1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以客戶為單位,按資金收入或者支出單邊累計計算,報告四類大額交易。簡單來說,大額交易報告就是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標準及程序,在規定時限內將達到一定金額的交易信息,報告給反洗錢主管部門。將第三方支付大額交易納入管理,有利于防制非法洗錢和資金挪用,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與金融監管的強度。
1.2 客戶備付金的集中管理
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存放,存放分散、規模巨大的客戶備付金,主要存在很多的風險隱患,如一些支付機構利用客戶備付金購買理財產品或進行高風險投資,甚者利用其進行洗錢等非法活動。2017年1月以來,央行發布了一系列舉措加強對備付金的監管,從按比例集中交存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這些措施,使得支付機構“吃利息、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央行成為唯一能開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的機構,加強了對賬戶資金監控。
1.3 從“直連”到“斷直連”
在第三方支付出現前,一切清算最終都將被銀行、銀聯監控。但是以支付寶和微信為首的第三方支付的崛起,使支付寶和微信等工具可以直接對接銀行接口的模式即“直聯模式”,繞過了獨立清算機構,存在一定風險漏洞,給反洗錢、金融監管等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網聯平臺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切斷了“直聯模式”,規范了網絡支付業務的發展。2017年8月,央行發布了《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需于2018年6月30日前將業務全部遷移至網聯。
2 嚴監管下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1 嚴監管下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的挑戰
嚴監管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必將面臨不少挑戰。對于大部分的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利息收入已經成為了重要盈利來源。在客戶備付金的集中管理之后,備付金利息收入將不再作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收入來源,這將對于一些對備付金利息收入依賴度較高、收入來源較為單一的小規模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造成的沖擊甚至是致命的。嚴格監管下,會徹底改變未來支付機構的收入結構。從2017年起,央行進行了一系列的嚴格監管,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回歸支付的本質,以支付服務為主要業務的支付機構必然會面臨競爭,產品同質化問題。長期來看,第三方支付機構比的不再是誰的銀行渠道多、誰的清算成本低,在費率相同的情況下,能比拼的就只有價格和服務了。
2.2 嚴監管下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的機遇
挑戰的背后必然會出現新的機遇。在嚴格監管下,可能會導致新一輪的洗牌,尤其是對于一些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支付機構來說。從“直連”到“斷直連”后,第三方支付機構回到同一起跑線上,在享有統一的基礎設施、服務待遇、費率標準的情況下,第三方機構對接銀行的能力也被拉平。這對一些對接銀行能力較弱,金融能力較薄的支付機構反而是新的契機。這必然倒逼著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推動支付領域的創新。通過業務創新、產品創新以及服務創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行業處于不敗之地的必經之路,也是必然選擇。
3 嚴監管下第三方支付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3.1 推動B端、海外支付市場的發展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支付行業將主要被B端企業用戶支付市場、C端個人用戶支付市場、海外支付市場牢牢占據。這三個市場將決定由“直連”到“斷直連”后支付行業的整體走向,尤其是B端企業用戶支付市場、海外支付市場潛力巨大,擁有足夠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巨頭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牢牢占據著C端市場的同時,也應積極推動B端、海外支付市場的發展,拓展發展空間;而中小支付機構更應如此。
3.2 創新成為第三方支付發展新動力
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支付占據了我國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市場份額。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支付巨頭企業占據大半市場,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第三方支付機構需要加強創新,才能實現更好地發展,創新將成為第三方支付機構進一步發展的新動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服務于市場。對一些面臨轉型升級的企業以及實力較弱的小微企業來說,更需要加強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產品與業務創新。
3.3 推動品牌升級,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方支付機構無論是在B端還是在C端,都應該為用戶提供更快捷、舒適的支付體驗,努力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在未來,誰能為用戶提供更合心意的支付產品,更具特色的功能服務,誰就能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在“無現金”社會獲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品牌創新升級和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變得極為重要。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不斷地進行提高核心競爭力,提高服務質量,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第三方支付除了扮演信用中介角色外,還具備支付清算與融資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它成為了集網上支付、電子支付、電話支付、充值卡支付、代收代付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支付平臺。在這短短的近二十年里,第三方支付不僅用網銀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各種支付產品滿足了人們日常的需要,而且用余額寶、收款碼、微信轉賬等支付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探尋第三方支付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 第三方支付強監管將延續備付金交存規模大幅增長[J].企業研究,2018(7).
[2] 王建華,張春穎.網聯時代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市場可持續發展研究[J].財會月刊,2018(14).
[3] 王祥峰.跨行支付的路徑選擇研究[J].武漢金融,2018(6).
[4] 尹振濤.支付清算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特征及審慎監管[J].銀行家,2018(6).
[5] 封思賢,包麗紅.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博弈分析[J].中國經濟問題,2016(4).
[6] 陸磊,劉海二.第三方支付監管的有效性[J].中國金融,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