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蘭
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學科,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學習思維的構建,讓學生輕松掌握數學知識,而小學數學的教學在這一點上尤為重要。荷蘭教育家弗賴登諾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同理,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應該扎根現實,在現實中教學,在現實中學習。由于小學生年齡偏低,心智尚未成熟,在空間想象力方面更是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更應把握教學尺度與方法,善于結合現實生活實例,努力把抽象知識具體化,讓學生主動學習,輕松領會。
一、創設情景教學將抽象知識具體化
1.利用實物演示創設情境
教學中,最直觀、最易懂的教學方式莫過于實物教學,實物教學簡單易懂,學生一眼明了,在汲取知識中也不會因領悟力不同而產生偏差。對于數學中抽象理論的灌輸,教師可以通過實物的演示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這一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得到更好體現。如,在《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一章節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自制教具的方法進行實物演示,讓學生明白三角形的穩定性如何,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制作三角形的方式加深學習體驗,更好掌握數學知識。此種通過實物演示的情境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把抽象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抽象理論知識,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豐富教學模式,還可鍛煉學生聰明才智。
2.利用課堂互動創設情境
課堂互動可極大活躍教學氛圍,搭建好學生與教師之間良效的傳與授的橋梁,利用課堂互動的形式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有助于學生增加知識記憶,更好地掌握抽象理論。如,在數字表達的教學中,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利用各種生活、教學用品與學生游戲互動,通過“互猜”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拔矣沂钟?粒豆子”“我書桌里放了3本書”“粉筆盒里有11根粉筆”等,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猜對方有幾個數量的東西,并同時詢問學生應如何用數字表達,配以板書的形式列出實際數量,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課本知識,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3.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情境
小學生在學習上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對于知識的獲取還依賴于教師的宣導與灌輸,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教學,將生活經歷引入教學當中,使學生融會貫通。如,在學習《噸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生活經驗的認知能力,調動學生生活經驗記憶,更好地融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霸谖锲俘嫶蠡蛑亓繕O大的時候我們才會用‘噸這個計量單位,比如大卡車運載貨物”“1噸等于1000千克,如果一袋大米50千克,就相當于200袋大米的重量”……此類經驗,學生大部分都能接觸到,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把對“噸”的模糊印象給具體化了。
二、輔以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知識具體化
1.利用圖片完成空間想象
基于數學學科抽象的特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用單純的“純講”授課方式進行知識講解,學生也難以理解知識要點,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輔助內容教學,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的實例,并透過教師語言的生動表達進行數學授課,以提高學習效果。如,在講解《圖形拼組》的知識點中,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和形象思維力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學生要在腦海中構建圖形形狀并以不同視覺角度進行圖形分析,這無疑給部分思維能力不夠,想象力不豐富的學生帶來了困難。此刻,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解剖、演示,透過圖片的特性,把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解決因想象力較弱而導致知識點理解不通的難題。多媒體的圖片展示,可以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演示過程中掌握圖形變換中分裂與重組的關系,進而突破數學中的重難點知識。
2.利用視聽促進學習記憶
在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其關鍵,讓課堂變得有活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更是將抽象知識變得具體、有趣的重要依據。而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功能不僅能提升課堂趣味,也能將抽象數學轉為具體化、可聽可視覺化,營造良好的學習、理解氛圍。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由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所組成的各種物體,并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對照圖形的特點,將生活中與之相像的“物”說出來。此外,教師可合理運用多媒體軟件制作設計,在教學內容上輔以音樂與動畫,給學生帶來視聽上的體驗,進一步加強知識記憶。動畫的生動形象、文字的閃爍靈動、圖形的直觀表現、字體的色彩變換最能刺激到學生的視聽感官,既可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知識,又可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與掌握數學抽象概念能力的增強。
小學作為教育的啟蒙階段,正是一個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這一時期顯得極為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重視教學效果,努力將枯燥、無趣的數學知識,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理論轉化成直觀可見、通俗易懂的內容傳授給學生。這是教師這一職業所賦予的使命,更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體現。告別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告別單一式的知識傳授,是新時代對教育事業的新內涵、新要求。作為人民教師,我們都應該在教學中思考更多,為培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思慮更多。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城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