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摘 要:現階段,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人口老齡化不只是家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更是關系到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等各個方面。在新時期,文化養(yǎng)老已成為我國養(yǎng)老工作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應充分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文化養(yǎng)老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養(yǎng)老
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漸完善,為文化養(yǎng)老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文化養(yǎng)老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充分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對文化養(yǎng)老的積極促進作用,不斷完善養(yǎng)老平臺、開發(fā)養(yǎng)老文化產業(yè),才能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文化養(yǎng)老中的地位分析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會基礎
當前我國老年人養(yǎng)老的主要形式就是居家養(yǎng)老,具體指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qū)為基礎、以專業(yè)化的服務為保障,為我國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各種社會化的服務。受到長久以來的家庭倫理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老年人都不愿意離開熟悉的家庭和社區(qū),去養(yǎng)老院度過晚年。針對此種現狀,為了適應老年人多年的生活習慣,滿足其在心理上的需求,采用讓老年人在家中與社區(qū)接受生活各方面照料的服務形式,但是此種形式對老年人的照料僅局限在生活上的照料、康復護理、家政服務等方面。因此,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能夠為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強有力的社會基礎。如構建完善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優(yōu)質的借書服務;開展流動文化館送服務活動,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亦或是實施廣播、電視的全面覆蓋工程,使農村的老年人都能聽到有線廣播、看到有線電視。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使老年人能夠融入到更多的社區(qū)活動中,極大的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促進了居家養(yǎng)老水平的提升。
(2)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老年人文化權益的重要載體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要求養(yǎng)老觀念也應更新和變革。當前,追求精神文化養(yǎng)老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老年人通過參加各種健康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還能提升其生活的水平。我國的《老年人保障權益法》也明確提出要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鼓勵其從事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活動,使老年人體會到自我價值的實現。通過多彩多姿的文化娛樂活動,為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活力。例如開展針對老年人的藝術培訓,像國畫、書法、舞蹈、合唱等;建設老年活動中心,為老年人的各種文化活動提供專門的場所。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保障老年人文化權益的重要載體,如果沒有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保障,文化養(yǎng)老活動將難以開展[1]。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于文化養(yǎng)老的作用分析
(1)對于提升老年人知識水平,保障心理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
多數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于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崗位,短時間內還不能適應,進而導致老年人心理上出現了焦慮、空虛、抑郁等問題,也可稱為“退休綜合癥”,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功能上的優(yōu)勢,對于提升老年人知識水平,保障其心理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退休后的老年人改變了多年的生活狀態(tài),但這并不意味著碌碌無為的度過余生,而是應開始另一種全新的人生。通過學習感興趣的知識、技能,積極參加文化活動,使老年人不被時代的發(fā)展所遺忘。因此,將文化養(yǎng)老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的“退休綜合癥”。具體表現為:①以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將老年人匯集到一起,進一步加強了老年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彼此的友誼,擴大老年人的朋友圈,使老年人不再感到孤獨寂寞。②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充實了老年人的生活,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快樂,改變了老年人退休后無事可做所造成的消極心理。③對于退休后出現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最好的方法或許不是藥物的治療,而是從心理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健康的文化活動,為治愈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對于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成的積極促進作用
當前我國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他們有著堅定的政治立場、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職業(yè)上的特長。老年人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發(fā)揮余熱,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而且社會也應重視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識、經驗及技能。要求相關單位積極鼓勵和組織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并在其中充分發(fā)揮老年人的優(yōu)勢,使老年人在退休后也能體會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能夠為實現老年人的老有所為、老有所成提供一個施展的平臺。現如今,我國的老年人已經成為各種群眾文藝活動的主要力量。而且規(guī)模不斷擴大、形式更加多樣、內容也極為豐富。最常見的就是廣場文化活動,已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全國范圍內的眾多社區(qū)內,舉辦舞蹈、合唱、書法、曲藝等豐富多姿的文化活動,其中的參與者均是老年人。與此同時,老年人也是我國文化志愿活動的主要群體之一,很多老年志愿者利用自身的特長,主動教書法、繪畫、指導大合唱、編排舞蹈等,而且在各個文化廣場、社區(qū)以及農村的田間都留下了老年文化志愿者的身影,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活動中,在為他人奉獻的同時,也豐富著自我的精神世界,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充實[2]。
總結
在新時期背景下,應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關注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在保障其物質生活無憂的基礎上豐富其精神世界。全面開展文化養(yǎng)老活動,而這需要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文化養(yǎng)老中的作用,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來促進養(yǎng)老的發(fā)展,通過文化養(yǎng)老活動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公益功能。
參考文獻
[1]陳娟.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文化養(yǎng)老”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眾文藝,2014(17):15-16.
[2]李強.淺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文化養(yǎng)老——以吳江區(qū)公共文化藝術中心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06):201+203.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莒縣老干部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