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凌
瑯勃拉邦的絕大部分寺廟都免費開放,即使僧侶們正在誦經,你也可以隨意進入大殿里去聆聽,不過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會影響到僧侶和其他香客。
每間寺廟都住有僧侶,他們清晨會在一個老僧人的帶領下,列隊到寺廟附近的街道接受民眾的布施。同時,參與布施的民眾會得到僧侶的祝福。
整個布施的過程,在我看來更像一個學習、修煉、普度眾生的過程。
天還沒亮,施予方的民眾們梳洗干凈,穿戴整齊,備好食物跪在街邊等待寺廟里僧侶的到來。長輩帶領晚輩,父母帶領孩子,讓年幼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將對佛的虔誠和對神的敬畏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這種傳承也使得國民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慈愛、友善。
僧侶們獲得布施的食物后并非馬上回到寺廟享用,而是將部分餐食布施給途中遇到的窮人。即使回到寺廟,他們也會將其中最好的食物供奉在佛像前,剩下的方可自己食用。
寺院里有很多十幾歲以下的小僧侶。我在與這些小僧侶的聊天過程中得知,他們在這里不僅學習佛經,還會學習文化課。在東南亞一些盛行佛教的國家,很多男孩從小就到寺廟里做僧侶,20歲之后可以還俗,當然也可以繼續做僧侶。
一個看起來有些靦腆的小僧侶告訴我,由于家里太窮,他非常小的時候就被家人送到寺廟,他在寺廟中已經生活了10年。我問他是否會一直做僧侶,他搖搖頭說自己最大的理想是在市區開一間旅館,那樣不僅可以掙到錢,還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住客聊天。
另一個稍大些的小僧侶得知我來自中國后,跑到自己的屋中拿出一本學習中文的課本,向我請教他弄不懂的問題和發音。我問他中文是否也是他們需要學習的課程之一,他說不是,是因為他喜歡中國,將來想到中國看看,所以才自學中文。
與這些小僧侶聊天的時候,除了身上的橘黃色袈裟在提醒著他們的身份以外,其他與普通少年并無太大差別。僧侶生涯也許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通過在寺廟中的生活與學習,他們會懂得尊重與感恩、慈悲與關懷,他們的人生必將更加圓滿。
(摘自《去吧!去全世界最美的地方》中國紡織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