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服務業中重要的一個行業,物流業的發展愈加收到社會和國家管理部門的重視。在“新常態”背景下,淄博物流行業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對“新常態”下,淄博物流行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新常態;物流;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物流業作為“第三利潤源”在我國受到極大的關注。2010-2016年,全國工業品物流總額由113.1萬億元增至204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21%,增速比同期全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高0.6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物流總額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社會物流規模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近年來,淄博物流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物流企業快速成長,物流業實現長足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淄博物流產業發展現狀
1.1物流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十二五”期間,淄博物流與信息化融合不斷深入。2017年,淄博市全面鋪開物流強市建設工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確保全市物流業發展有新突破。全年實現社會物流總額增長8%,完成物流總額1.8萬億元,實現物流運行穩中有進、進中向好。作為省級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截至2017年底,建成1個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平臺、2個商貿物流分撥中心、3個配送中心和700余個末端網點。
1.2物流企業快速成長
一批具有品牌特色、行業引領作用的專業物流企業正在集聚形成,涌現出以正本物流、淄博金泰鐵路、淄博保稅物流、山東中外運弘志物流、山東新星集團、山東依廠物流、山東海旺達物流、山東和濟集團、山東齊魯煤炭儲備物流等為代表的龍頭物流企業。全市國家A級物流企業達到10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3家,4A級物流企業6家,3A級物流企業1家。
1.3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覆蓋全市的物流網絡基本形成
截至2017年底,全市鐵路通車里程558公里,建成鐵路專用線69條;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1054公里,比上年增加1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06公里,在冊營運貨運車輛52850臺,危化品運輸車輛5485臺;擁有4條輸油管道,分別為東營至辛店線、東營至辛店含硫油專用輸油管道、黃島至齊魯石化管道和煙臺至淄博輸油管道,年輸油能力達1680萬噸;干散貨物倉儲面積469萬m2,液體容積329萬m3,形成了鐵路、公路、管道組成的較為完備的物流運輸基礎設施體系。
1.4物流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步伐加快
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建成了一批物流信息平臺。山東海旺達物流整合國內石化供應鏈資源,發展沿海、沿江大宗貨物運輸及增值服務,首創國內O2O模式大宗貨物供應鏈水運管理服務平臺,在內陸地區實現了“無船做海運、無水做碼頭”。中外運弘志物流先后引進了ERP系統、海運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和GPS衛星定位系統,自主開發了汽車運輸管理系統、物流分撥配送系統、報關系統。新星集團投資組建新星網上商城,打造覆蓋全省的消費品物流網絡。依廠物流獨創“電子圍欄”技術,搭建GPS“天眼”護航物流體系,對千余輛危化品運輸車輛實現了全方位的運行安全監控。
2 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處于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物流業在有效降低發展成本、推動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等方面,起著有力的支撐作用。淄博物流業迎來了大有作為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2.1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物流發展面臨新要求
受經濟進入新常態影響和應對新時期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物流業正步入實現新發展、完成新跨越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行業進入溫和增長階段,物流業結束了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增速逐步放緩,一些長期掩蓋在高速增長下的問題開始浮現,倒逼行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資源要素進入高成本時代,物流用地緊缺、勞動力成本高、環保成本逐步顯現等問題凸顯,依靠資源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加大物流運營模式創新力度,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切實降低物流費用,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物流需求。
2.2融合發展漸成新趨勢,物流發展需要新突破
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伴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商貿業模式變革,物流業發展正在由與制造業“兩業聯動”逐步走向與商貿業、金融業等實現“多業聯動”。產業合作從運輸、倉儲、配送業務向集中采購、訂單管理、流通加工、物流金融、售后服務、倉配一體化等高附加值增值業務和個性化創新服務拓展延伸,逐步形成新型產業聯動戰略合作關系。要緊緊抓住產業融合為物流業發展創造新空間的歷史性機遇,加快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推動物流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2.3產業互聯網方興未艾,物流新技術不斷涌現
互聯網是人類進入新世紀以來最重要的技術革命,改變了信息獲取與傳播的模式,不僅促進了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商品流通行業的發展變革,同樣推動了物流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物流產業發展進入了“物流+互聯網”的創新時代。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專用物流裝備和智能標簽、跟蹤追溯、路徑優化等技術迅速推廣,以新技術、新管理為核心的現代物流體系日益形成。要積極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物流發展需要,加快物流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物流業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馬慶鑫,華春光,宋文豪等.“新常態”下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趨勢與政策展望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
[2]胡金紅.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物流業和供應鏈發展的路徑選擇[J].商業經濟研究,2015(27).
[3]孔俊勝.新常態下物流服務能力淺析[J].石油石化物資采購,2015(5).
[4]唐臣.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物流業發展轉型升級研究[J].廣西教育,2018(4).
作者簡介:
張齊(1986.1—),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淄博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工學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