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嫻
摘 要:課堂是學生們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是教育培訓的主要渠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學習知識、獨立思考以及智慧生成。本文對智慧生成的內涵進行深度剖析與延伸,然后通過分析當代現實教育與教學中教學模式、教學觀念與教學設施等方面的不足,圍繞師生在“教與學”的關系方面分別提直面現實問題的具體智慧生成策略,旨在探討如何進行“師生同構”從而實現“教學相促”的圓滿狀態。
關鍵詞:策略研究;師生同構;教學相促
1、引言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進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主旋律。智慧課堂的觀念應運而生。智慧課堂即有智慧的課堂、非死板一成不變的課堂。智慧課堂建構的目標是以追求學生的智慧發展為導向,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發展的課堂,是豐富知識、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和形成個性的學生課堂模式。而如何構建智慧課堂從而激發培養學生的智慧成為現實面臨的主要問題。
2、智慧生成內涵與外延展開
智慧生成是一個動態發展并不斷推進演化的過程,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個體原有知識和原有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展現于教育場景中的選擇與智慧反應。教育工作者從前所做的關于智慧生成策略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主要都以教師的單方面講授教授為切入點。如徐小榮等學者從不同理論視角下實踐智慧的共同剖析、個性解讀,最后提出了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生成之道。從教育敘事的內涵、特征和價值意蘊、教育敘事與教育智慧的生成等方面,分析了教育敘事教育智慧生成的新情境的創設、教育智慧生成的新通道的開辟、教育智慧生成的新機制的建構,及對最后教育敘事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以上觀點都在教師的講授教授方面分析了智慧生成的內涵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3、智慧生成課堂構建的現實問題
3.1教學模式的固化
教學模式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思路的深刻反映,是在這一理念和思路指引下的教學行為范式。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教學模式的研究經過了三個不同發展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側面。盲目創新、片面解讀、夸大其詞或根本抵觸以及偏重知識、技能的掌握是以往教學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性,學生便容易失去了自主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以致于最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學習策略性的生成。
3.2教學觀念的陳舊
隨著時代的發展,拋棄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影響教師教學觀念和行為轉變的因素,諸如傳統的教學體系的束縛、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師教學觀念和行為本身的特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貫徹的理念與改革所倡導的理論又不一致等等。加上現今應試教育,以分數為教學目標,忽視學生整體教育,以上諸多因素影響了教學觀念的落后,影響了教師和學生智慧的生成。
3.3教學內容的局限
教學內容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將教材和教學內容等同起來,認為課程標準要求什么樣教學內容就應該長什么樣子,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教學內容教條化。此外,還存在著對教學內容的教授處理不當的問題。教授內容零散、雜亂無章,不能形成體系化,從而造成學生一知半解、淺藏輒止、囫圇吞棗,很快便遺忘所學,如此一來智慧生成更成為無稽之談。
3.4教學設施的落后
教學設施落后主要是指教學活動中用于教學的輔助性器材、工具等缺乏,例如基本的教學設施、多媒體設備、網絡硬件等等。完善的教學設施是智慧課堂的前提,但許多地方的學校卻連最基本的教學設施都不能備置,這給智慧課堂的構建造成嚴峻挑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完備的教學設施,高效的智慧課堂建設必定寸步難行。
4、智慧生成策略的對策與路徑
4.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步將一味地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自主自發地汲取知識。多一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啟發性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教育的黃金法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就好似是給學生一條魚,看似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卻無法幫助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因此,還是需要老師充當引導者,交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才是最好的。
4.2轉變局限的教學觀念
觀念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教學觀念會促進智慧生成。教師要轉變局限的教學觀念,摒棄“成績第一”、“考試第一”的片面觀念,更加智慧課堂的智慧生成。特別在小學階段,此時少兒的心智尚未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應該在此階段把塑造學生全面的人格放在首位,降低應試教育在此階段的比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智慧生成前提同樣強調老師和學生都能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客觀科學態度。
4.3高效完成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內容是一節課上教師教授的主要內容,要想實現智慧課堂的智慧生成首先要實現效率的提高,因此高效完成教學內容必不可少。教師課前必須充分備課,可以避免上課臨時翻書又無話可說的尷尬,同時也最大程度為學生智慧生成節省了時間。此外,教學內容要體系化、注重解構知識。系統的講三遍勝過無序的講十遍,關鍵是學生記得更牢固。教師還不能只局限在本節課的狹小的內容里,要根據有關知識進行擴展,這其實也是在體系化的教授。
4.4完善課堂教學設施
多媒體、多功能教學等基礎設施是智慧課堂建成的前提保證。國家與學校要加強關于校園基礎設施的投資,諸如多媒體設備、互聯網終端等作為課堂教育拓展的基礎工具。智慧課堂的構建必須要求與之相匹配的基礎設施與教學工具的支撐和保障。
5、結語
智慧課堂的構建是未來課堂教育的必然趨勢,而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社會需求,那么如何更好的去探索智慧課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也是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通過智慧課堂中的智慧生成,教師們做到因材施教,高效授課;學生們能夠自主思考;師生同構、教學相促,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協力達到智慧課堂的圓滿狀態。
參考文獻
[1]何基生.教師教學觀念和行為轉變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1).
[2]劉宗寶.新課程標準下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