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寧
摘 要: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會計中的一項基本管理工具,本文主要闡述了基本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及其決策指標功能,以企業實例進行應用分析,提出了科學的決策建議,并針對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提出解決方法,以期能為企業經營管理中合理運用該管理會計工具提供參考。
關鍵詞: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盈虧平衡點 安全邊際 邊際貢獻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2(b)-145-02
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原則,一個企業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到持續盈利,就要洞察先機,充分了解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并根據自身所處環境的變化去準確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而本量利分析可以為企業的生產銷售規劃和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通過本量利分析,找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去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穩步發展。
1 本量利分析概述
1.1 本量利分析法的概念
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會計中一項應用廣泛的分析方法,它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揭示成本、單價、業務量與利潤等變量之間內在規律性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
對于企業來說,本量利分析通過對企業的生產銷售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得出其內在關系的結論,從而幫助企業控制成本,增加利潤。同時,本量利分析法能夠幫助企業確定當前市場下收益最大銷售價格,也將產品未來的成本變化情況反映到利潤當中,可以讓企業管理者洞察先機,在未來市場中作出正確的決策。
1.2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基礎的,其基本模型公式是:
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銷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Q×(P-V)-F
式中:Q——銷售量;P——銷售單價;
V——單位變動成本;F——固定成本。
2 本量利分析的決策指標
2.1 盈虧臨界點
確定盈虧臨界點,是進行本量利分析的關鍵。盈虧平衡點是企業的收入和成本相等時的經營狀態,即利潤等于零時的銷售水平,此時邊際貢獻等于固定成本,企業處在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的狀態。掌握盈虧臨界點有利于企業進行生產計劃與企業內部資源配置,進而提高總體經營效率。
2.2 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是指企業的銷售收入在扣除變動成本后,用于補償固定成本,并為利潤做到貢獻的剩余收益,即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指標可應用于企業產品投入生產和虧損產品是否停止的決策,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邊際貢獻為正,即使是虧損的產品,隨著產品產銷規模的擴大,虧損將減少,利潤將增加。
2.3 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表示企業銷售水平超過盈虧平衡點的程度,企業只有在產品銷售量高于盈虧平衡點時才能夠獲利。
銷售收入中的保本額,所提供的邊際貢獻等于固定成本,安全邊際所帶來的邊際貢獻才是企業所獲得的利潤,即利潤=安全邊際額×邊際貢獻率。
3 本量利分析的應用
3.1 公司總體經營分析
某甲公司是一家擁有巨大產銷能力的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目前,該企業的成本已合理的分解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企業主要銷售的三種機械設備數據,如表1所示。
現就該企業運用本量利分析模型進行分析并提供建議,意在提高企業的總體利潤及經營效益。
由表2中的指標來看,企業的銷售息稅前利潤率為2.35%,說明上年度企業的總體經營活動并未帶來豐厚的利潤,表2中數據可以看出,企業的平均邊際貢獻率還是比較樂觀的,為27.64%。導致企業銷售利潤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是安全邊際率過低,說明企業的保本點比較高,這可能是由于企業的固定成本高引起的。綜合來看,企業所銷售的產品中,出口桿當前屬于虧損產品,企業此時需要一個幫助決策者正確決策的方式方法來扭虧增盈,同時還需要對每種產品進行具體分析。
3.2 分產品分析
企業的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和銷售利潤率代表的是企業多種產品的綜合指標,并不能完美地反映出每一種產品的實際情況,為了讓管理者正確地進行決策,必須對每種產品都進行分析,完善生產結構的決策。
從表3中可以看出,出口桿的邊際貢獻額是正的,企業不可輕率地停止對出口桿的生產和銷售。
特殊泵的安全邊際率和邊際貢獻率都比較高,對銷售利潤率的貢獻也最大(17.9%),特殊泵能有最高的銷售利潤率是由于銷量高,安全邊際率高所帶動的;加重桿對銷售利潤率的貢獻也比較大(13.53%);出口桿的邊際貢獻率為正,之所以會虧損是由于其產銷量較低,遠遠達不到其保本量所致。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業上年度的銷售利潤率過低主要是因為出口桿的產銷量過低引起的,想要獲取更高的利潤,企業就應該加大對出口桿的生產,并采取一定的營銷手段去增大其銷售量。
4 本量利分析法的決策指標應用
4.1 邊際貢獻
從邊際貢獻的角度來看,產品的銷售單價和變動成本是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銷售單的提高和單位變動成本的降低都會使邊際貢獻增大,從而增加利潤。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產品的售價提高時,產品的保本點就會降低,因此提高出口桿的售價是使企業扭虧為盈的一個方式。但市場上產品廠家眾多,市場競爭激烈,盲目地提高產品售價會使產品的銷售量降低,因此企業更應注重產品的開發和研究,使其更加具有競爭力,才能不斷擴大經營范圍,逐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變動成本作為企業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非常明顯,變動成本主要可分為產品生產變動成本與變動銷售和管理費用。在產品生產變動成本中,企業可以從采購原材料和原材料消耗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原材料采購時可以貨比三家,并與原材料供應商進行溝通,達成合作意向獲取原材料價格上的優惠。當然,控制原材料的用量也是實現成本降低的一個方法,企業可根據日常生產流程建立一個合適的標準,改進生產管理流程,降低原材料的損耗。同時,企業要幫助員工樹立節能意識,既降低能源的消耗,也為社會生態的平衡發展做出貢獻。
4.2 安全邊際
從安全邊際的角度看,產品的產銷量越大,企業經營的安全性就越高。單純從產品的產量與成本的關系角度來看,在銷售價格穩定的情況下,增加產品的產銷量是提高利潤的最好途徑,企業的出口桿產品正是需要增加產銷量才可以扭虧為盈。因此,企業管理者要重點關注企業的生產銷售能力,在保證成本不會突增的條件下,增大出口桿的產銷量,使其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為企業未來的持續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4.3 盈虧平衡點
從盈虧平衡的角度出發,固定成本對利潤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適當地降低固定成本,對增加企業的利潤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來降低固定成本:首先企業可精簡管理人員,做到人盡其才,從數量上降低管理費用;其次企業可采取正向激勵策略,從考勤和績效上入手,使管理者的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固定成本偏高的問題。當然,對固定成本的有效利用也是一種途徑,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況下,產量越大,產品的單位成本就越小,所以在固定成本不增加的條件下,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充分發揮其效用。
5 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及解決對策
本量利分析的基礎模型是基于一定假設條件的,如產銷平衡假設、銷售收入與銷售數量呈完全線性關系假設等,而且企業的全部成本還可合理地分解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這些條件假設使運用模型的難度降低,讓本量利分析擁有了通用性和普適性。
基本的本量利分析模型通過這一系列的條件假設使分析過程更加簡化,但也降低了模型所具有的科學性。在現實市場的經營條件下,企業的銷售收入和成本總額往往難以與業務量呈完全的線性關系,這些現實因素會打破模型原本的的條件假設,使模型的適用性降低。所以在企業生產經營實務中,可以對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進行優化和改進,拓展為非線性本量利分析模型,企業更可結合當前市場的實際經營狀況來進行分析作出更有效決策。本量利分析法雖能夠綜合的展現出當前市場條件下企業的經營狀況及所獲得的利潤,但企業僅依靠本量利分析只能部分解決企業經營不善帶來的問題,由于企業的經營狀況是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實際生產經營中還要根據市場變化隨時作出應對策略。本量利分析法只能幫助企業分析當前市場條件下生產、銷售的關系以及企業內部人力、資金的使用情況,所以企業在運用本量利分析法進行決策分析時,還應關注內部控制和管理流程上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樣企業才能更加蓬勃發展。同時,本量利分析法所反映出的數據信息并非是全能的,管理者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來進行決策。在甲公司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出口桿的銷售利潤率為負,但并不能據此對其停產,結合出口桿的供求關系發現,其虧損的主要原因并非供過于求所致,而是產量過低導致的,因此企業應加大對出口桿的生產銷售以達到扭虧為盈的目的。
6 結語
管理會計中的本量利分析法能夠根據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對影響企業利潤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和總結,給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決策信息,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得到有力的保障。企業合理的運用本量利分析法,可預測出盈虧臨界點,明確自身的生存環境,在組織好經營生產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鄧藹明.本量利分析在企業財務管理及經營決策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4(34).
[2] 彭燕.論本量利分析法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運用[J].智富時代, 2015(4).
[3] 方園麗,韓斌.基于不確定因素的本量利分析在經營決策中的應用[J].科技和產業,2010,10(2).
[4] 周紅泉.本量利分析在商品流通企業目標管理中的應用與研究[J].現代商業,2014(20).
[5] 劉澤軍.本量利分析與實務問題[J].財會學習,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