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煒然
摘 要: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損害了市場投資者、企業債權人的利益,而且阻礙了工商、稅務等國家監管部門工作的開展,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重創。本文剖析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的原因,給出了治理財務報表粉飾問題的措施建議,嚴懲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信息質量,提升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決策的科學性。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報表 關聯交易
中圖分類號:F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c)-126-02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是上市公司有目的向社會公眾及政府管理部門傳遞公開的虛假信息,從而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社會公眾投資者的投資、穩住上市公司債權人并逃避政府監管部門的追責等機會的行為。上市公司通過各種各樣的虛假掩飾,使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傳遞該上市公司正在穩定、健康發展的假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問題作為社會熱點問題持續升溫,報表信息失真問題愈發嚴重,不僅損害了市場投資者、企業債權人的利益,而且阻礙了工商、稅務等國家監管部門工作的開展,甚至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造成重創。
1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原因
1.1 懲罰力度不夠
證監會很難在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報表粉飾的第一年或者前幾年就發現上市公司的粉飾行為。并且針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懲罰,一般給予的行政處罰、刑事處罰和經濟處罰相比較國外懲罰輕,主要是罰款、警告、改正,因粉飾財務報表行為而被罰退市的例子很少,地方為發展放松上市公司的監管,甚至為其提供幫助。
1.2 利益關聯與需求
上市公司聘用職業經理人經營上市公司,很多職業經理人的薪資與經營業績掛鉤,職業經理人為了獲得更高額的薪酬或者職位晉升會進行財務報表粉飾。上市公司在未上市前的準備階段,為滿足《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獲得上市資格,很大可能存在財務報表粉飾情況,例如公司資產造假。公司上市以后,更是為了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通過粉飾財務報表吸引更多市場投資者投資,提高上市公司融資能力,財務報表粉飾行為也多會持續;上市公司面臨IPO(首次公開募集)、*ST、退市的危機時,為了上市公司的形象和利益,更可能通過粉飾財務報表達到目的。上市公司也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調整利潤達到減少甚至避免納稅的目的。
1.3 內外監督力度不夠
控股股東使股東大會流于形式;董事會缺乏獨立性,董事會成員與控股股東以及管理高層相互關聯,獨立董事空有職位,沒有應有的報酬也沒有實權;監事會形同虛設,沒有相應的監督保護不敢監督,導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薄弱,內部監督有效性有待提高。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發揮應有的作用存在滯后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其他審計中介在利益誘惑下違背會計準則以及職業道德,出具審計報告,逃避國家監管機構的管理;政府監管存在滯后性,證監會沒辦法在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報表粉飾的當年就發現該行為并進行處罰,外部監督有效性有待提高。
2 治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的措施
2.1 細化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嚴格處罰違法粉飾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公司法》等是我國完善會計法律法規的重要舉措,但因法律的滯后性以及固定性,不能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在現有會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應該及時制定會計細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時對新興的產業進行法律法規的漏缺填補。立法需要一個過程,我國可以借鑒外國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提前制定以保護相關當事人的利益,而不是對違法行為予以放縱,以相關籠統的法律給予違法行為人不相稱的處罰,變相鼓勵違法行為;對違法行為應該明確其罪名,嚴格處罰其違法行為,可以借鑒處罰力度較高的幾次處罰,制定可以震懾有粉飾意圖的上市公司,如幾倍于粉飾牟利行為的罰款、取消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并禁止或者較長時間內禁止其再上市。
加大對上市公司管理層及其會計工作人員、審計機構甚至注冊會計師的約束,明確上述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應承擔的職務以及失職責任,可要求上市公司或者注冊會計師協會等針對失職案件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
2.2 完善公司上市制度,規范關聯交易
根據不同公司及其發展的階段、情況和發展前景,綜合全部方面進行考慮,為有發展前景但競爭力尚有不足的新興公司甚至產業提供區別于一般產業的上市制度以及股票發行規定;同時對特別有發展前景的公司放開限制,放松保薦要求,完善創業板市場。此外,股票發行后的定價應由市場調節,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保證上市公司能公平競爭,避免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出現。
規范應披露的關聯交易事項,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應該著重對關聯事項進行披露,規范與上市公司有關聯交易的關聯方關系,如子公司等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關聯方,其關聯交易并不需要繳納所得稅,關聯交易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稅收,此類關聯交易應當披露,以免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
2.3 建立上市公司誠信機制,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將誠信機制從與個人資信掛鉤發展到與上市公司自信結合,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擴大其能提供公開信息的范圍。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有失誠信經營的要求,上市公司缺失誠信會失去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與國家監管部門的信任,最后難以發展。國家政府部門應該嚴懲有失誠信的上市公司并限制其發展,例如政策優惠對這些上市公司不適用,以警示其他上市公司。
相關部門可以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對有相關專業能力的會計人員以及會計管理人員或者高管進行道德教育,幫助樹立誠信、正義的價值觀;政府宣傳、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會計準入領域提高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試比重,要求會計從業人員不僅對專業知識進行繼續學習,而且對會計職業道德知識進行繼續學習;社會方面加強監督,注冊會計師行業協會對會計師加強道德管理,社會群眾對注冊會計師或者會計從業人員加強道德監督;企業對會計人員加強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規范財會部門與其他部門或者上層管理人員之間的關聯關系。
3 結語
上市公司有義務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現行《會計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報表之間的鉤稽關系也是識別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重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的行為不僅妨害上市公司自身的發展,損害股東、上市公司合作者等相關者的利益,并且不利于我國股市的競爭與發展。因此,應通過完善公司上市制度以及股票發行規定,完善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等措施,嚴懲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促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鑫,馬眾.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財務報表粉飾的影響問題研究[J].會計審計,2016(27).
[2] 張進波.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與治理對策[J].財會學習, 2017(17).
[3] 歐陽楓.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行為識別及其監管研究[J].商, 2016(12).
[4] 閆立梅.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新探[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