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霆
摘 要:現階段,水利工程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命脈,是整個發展國家的基礎,水利工程是能夠有效地抵抗自然界的旱災和水災,保障我們國家的水資源能夠充分供給。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對我國水利工程的創新管理體制治理模式與制度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探究;制度
1 我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存在的問題和弊端
1.1對水利工程管理認識不足
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對待整個水利工程的管理認識仍然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水利單位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成本等,但是卻在水利工程的后期維護和保養環節不夠重視,主要的原因是水利工程的管理條件普遍較差,而且其管理的手段相對來講比較落后,業務和技術能力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就造成了水利單位對水利工程的認識嚴重不足,阻礙水利行業的發展。
1.2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位模糊
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綜合開發和利用的工程,其公益性和經營性工程常常結合在一起,因此在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進行明確定位的過程中比較模糊,并不能清楚地劃分界限。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與上級之間的關系并不能明確劃分,常常存在不能同意調度,而在出現問題追究責任的過程中,又不能將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責任落實到現實的工作中。
1.3水利工程管理維護的經費不足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收支情況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經濟效益都是處在一個超支的狀態,而直接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經費出現不足的直接原因是我國政府的財政運營沒有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作用,可以說是沒有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有保障的投入渠道。
1.4水價與收取率都偏低
水利工程在建設后,除了預防各種災害外,其主要的目的是供應人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而水利部門也是依靠水費的收取來盈利的。但是目前我國水費的收入普遍偏低,這嚴重影響單位的生存和發展,可能連最基本的成本回收都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已經存在長期虧本運營的狀態。
2 我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建議
2.1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為了保障水管工作的有效進行,國家政府部門必須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徹底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兩者處于一個平衡點。為了杜絕營私舞弊行為,讓法律具備足夠的可操作性,法規制定必須要科學合理,并對內容進行細化,對于那些晦澀的內容,應當予以詳解,讓執行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
2.2完善項目法人制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項目法人制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重點,必須要盡力做好和完善項目法人制,健全項目法人、項目管理公司的激勵機制,這能夠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助力。與此同時,公司應當科學合理地考察項目的考核情況,并根據相關數據來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高低、工期的長短和生產安全的級別等等,如果工程質量達到標準的話,可以對項目法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表彰和獎勵,從而鼓勵其再接再厲,如果工程質量不達標的話,項目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和警告措施,從而以儆效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獎懲措施應當在合同中提前寫清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3界定準公益性水利工程公益性資產的邊界
要想提升準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就必須要劃歸好準公益和公益性資產的邊界,對于邊界的劃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公益性服務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眾的需求;不具有收益獨享性,具有收益公開性;不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確定價格。
2.4水利工程管理和養護進行區別
為了提高維修和養護的水平,降低管理的成本,我們必須要意識到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和后期的維護同等重要,但是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并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以至于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職責不清,更重要的是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現在我們在穿心管理體制治理模式中鼻祖將水利工程的管理和養護進行區別,主要的目的是能夠促進水管工程正常運行和發展,符合水管單位的體制改革的要求。
2.5明確政府和出資人的責權利
準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投資比較大,周期比較長,但是收益卻不是很高,因此,政府必須要把握好資金的控制,確保資金用于最應該使用的部分,政府承擔準公益性水利工程中公益性投資的建設費用和工程維護費用,為了做好各項工作,不使其發生混亂,就必須要明確水利工程中的職能分工,把各項投資的地方明確表示出來。因此,政府應當側重于項目的規劃,保證好項目的合理性,并科學組建公益性水利項目的項目法人,用各種有效的手段來監督和管理項目法人,讓其在職權范圍內活動,最終達到間接管理的目的。在政府的職能之中,除了需要對公益性部分進行全額投入之外,還可以憑借商業投資者的身份對經營性部分進行投資,從而參與到股份合作制之中,可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立項的時候,政府應當表明哪些資金是補貼的,哪些資金是投資的,從而避免利益糾葛。
2.6建設經營性水利工程的管理新模式
在上述的問題中已經詳細闡述水利單位的性質了,我國的很多水利單位也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因此我們必須開展多種的經營模式,對人才進行適當的分流,發揮自身的優勢,開展多種經營管理的模式,例如通過水土資源的各種優勢開展種植、養殖和旅游等多個經營性活動,思路要掌握清楚,重點要突出。
結語
為了讓水利工程管理變得更加完善,我們就必須要水管單位進行科學合理地定性分析,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可以把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純公益性單位、準公益性單位和經營性單位。對于純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他們主要是承擔著防洪任務、排澇任務和運行維護任務等等,因此也被定性為事業單位,由于單位是公益性的,所以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由國家的財政支出來支持其發展;對于準公益性事業單位,其既承擔由公益性任務,又承擔有供水和水力發電等經營性任務;對于經營性單位,其主要任務就是城市供水和水力發電等盈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