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雄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與座談訪問形式對江西省部分企業的生產性服務需求的實現程度開展調研。調研發現,區域生產性服務業水平對企業從決策到經營活動的開展影響越來越重要,江西企業在發展中普遍感受到當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支撐能力弱,在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與技術服務、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服務、商務類服務等領域的服務需求總體上得不到滿足,進而對如何提升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的供給水平和能力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江西省 服務業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b)-157-02
提升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等區域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采取問卷調查與座談訪問的形式(作者在江西省12個國家級或省級工業園區開展了專題問卷調查,共向企業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問卷207份,其中有效問卷117份;另對13家生產性服務企業進行了訪談式調研),主要從生產性服務需求者(企業)的需求滿意度角度,分別對江西省生產性整體發展情況和主要行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1 調查企業對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發展水平的評價
從投資決策到經營活動的開展,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也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本文列舉了區位交通條件、本地市場、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產業群發展水平、生產性服務能力、生活服務便利性、招商優惠政策、政府服務水平、生態環境等10大因素為選項,分別調查企業在江西(本地、本園區)落戶的三個主要考慮因素和在江西(本地、本園區)經營中三個主要影響因素。雖然只有35.0%的企業選擇“生產性服務能力”作為來江西落戶的三個主要原因之一,僅高于“本地市場”和“生活服務便利性”,但在影響企業經營的三個主要因素中,有72.7%的企業選擇了“生產性服務能力”,僅次于“產業群發展水平”和“區位交通運輸條件”,說明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對區域產業發展升級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對企業的訪談中,生產性服務業配套能力在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得到了一致性的認同,普遍認為企業沒有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不可能實現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
就“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和“江西生產性服務業對企業發展支撐能力” 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在發展中普遍感受到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支撐能力弱,降低了江西招商引資的吸引力。有45.3%的企業對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水平作了“較低”的評價,24.8%的企業作了“很低”的評價,合計達70.1%,只有29.1%的企業作了“較高”的評價,無一企業作“很高”評價;在涉及到江西(本地)生產性服務業對企業生產經營支撐能力強弱的判斷時,有53.0%的企業認為支撐能力“弱”,39.3%企業認為支撐能力“一般”,只有7.7%的企業認為支撐能力“強”。訪談中企業普遍反映與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一樣,江西(當地)生產性服務業“配套”不足嚴重制約了企業在的江西(當地)的發展,少數引進的企業表示由于這兩方面的“配套”不足,“后悔”來江西(當地)投資發展。
2 調查企業對江西生產性服務主要行業的評價
2.1 物流服務
物流服務外包已經成為江西企業的主要物流模式,今后還會持續發展。調查結果表明有32.5%的企業設有獨立的開展實質性物流業務的部門,這些獨立的物流部門主要開展的是倉儲和配送等業務,46.2%的企業只有物流業務管理部門,并不開展實質物流業務,主經進行企業內外物流的管理協調;調查的企業中有37.6%將企業全部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51.3%企業將部分物流業務外包,只有11.1%的企業將物流業務全部自持;對于物流服務外包的發展,有65.8%的企業認為未來物流外包會“增加”或“較快增加”,只有34.2%的企業認為物流外包業務會“保持當前水平”或“有所下降”,調研中一些設有獨立物流業務部門的企業也認為在一兩年內會把物流業務分包出去。
江西企業在物流服務商選擇上主要是立足本地本省,但外省和國際物流商的市場占有率在快速上升。調查表明物流服務(全部或部分)外包的企業中,有64.1%的企業選擇本地或本省的服務商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35.9%的企業選擇省外或國際物流商提供。隨著物流服務的品牌化、連鎖化和國際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選擇國內外知名物流商提供物流服務。
江西物流服務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在提升,但物流費用高始終困擾江西企業的發展。有73.5.%的企業對物流服務商的效率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68.4%的企業對對物流服務商的總體服務水平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但在對物流費用的評價中,有26.5%的企業選擇了“非常高”,47.0%的企業選擇了“比較高”。調研中多數企業反映,江西物流成本與發達地區和周邊省份相比長期以來就要高,這種狀況一直以來沒有什么明顯改善,成為企業在江西發展面臨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2.2 金融服務
當前,江西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專業化發展的特征。調研表明,除傳統的銀行業務、保險業務和證券信托擔保業務外,民企對風險投資、金融租賃、財務公司、上市融資等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在對金融服務商的服務提升各類選項中,有39.3%的企業希望能提供“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有29.9%的企業希望提供“非傳統融資服務”。
江西企業在金融服務商選擇上呈多樣化特點,與本土金融機構合作的比重在增加。從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到村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體上企業都是根據自身業態和金融服務需求內容以及金融機構的差異化服務來選擇合作的金融機構,但與本地(本省)金融機構合作的比重在增加,有37.6%的企業選擇本地(本省)金融機構提供主要的金融服務,有24.8%的企業未與本地金融機構合作,但表示未來傾向于與本地金融機構合作。
融資難、融資貴、受歧視現象在民企中仍然表現較為突出。在有關作為民企在融資上面臨的主要難題各選項中,有65.8%的企業選擇“融資難”,71.8%的企業選擇“融資貴”,有49.6%的企業認為“存在歧視”現象。
2.3 研發與技術服務
通過對企業主導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服務的主導來源進行統計,目前有67.5%的企業研發和技術服務的主導來源于內部(包括來源于“本企業”的占23.9%和來源于“母公司”的占33.6%),18.8%研發和技術服務的主導來源于“合作開發”,另外還有14.5%的企業通過專利等技術轉讓的方式取得。江西企業研發和技術服務的“外部”需求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當前江西企業是以加工制造為主,處在整個產業鏈的中端,相當部分企業只是沿海發達地區的生產基地(車間)。
江西研發和技術服務水平低成為影響江西經濟和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對江西研發和技術服務水平支撐能力的判斷中,有82.9%的企業認為支撐能力“較弱”或“很弱”,在選擇研發和技術服務商時,只有27.4%的企業表示會選擇本省的服務商。
進入新常態,企業普遍認為企業對研發和技術服務的需求會快速增長,有75.2%的企業表示未來會增加研發和技術服務方面的支出。各類研發和技術服務中,按企業選擇比重高低排序,依次為:技術咨詢與培訓(20.5%)、新產品研究開發(18.5%)、技術人才引入(15.4%)、質量標準檢驗(3.7%)、技術推廣應用(2.8%)、工業設計(3.4%)和其他(15.7%)。
2.4 電子商務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滲入和各級政府大力推進“互聯網+”等行動,江西企業對電子商務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有81.2%的企業利用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網站)或自建網站開展各類供應、銷售和服務活動,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成為企業日常經營的重要內容。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主要以利用專業平臺(網站)為主,占了其中的72.6%,外包給專業服務商的有10.5%,自建網站自主運營的有8.4%,還有9.5%采取其他方式。
電子商務對企業開展經營活動有較顯著的促進作用。15.8%的企業表明電子商務對企業的發展起了“根本性的促進作用”,41.1%的企業認為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但企業對電子商務服務的滿意度不是太高,只有21.1%的企業表示“滿意”,45.3%的企業表示“不滿意”。主要原因是相關的技術服務效率不高和部分類型(主要是B2B)的使用成本較高。
2.5 節能環保服務
在綠色發展理念和政策的深入推進下,節能環保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需求,當前企業十分重視開展節能環保工作。調查表明,江西民企在節能環保服務方面的主要需求是廢棄物處理(77.8%)、節能(73.5%)、資源再利用(32.5%)和能源管理(14.5%)。有38.5%的企業把有關節能環保主要業務進行外包,但對外包服務的滿意度不高,只有22.1%的企業表示達到了預期目標。
2.6 商務類服務
本文主要對媒體推廣、勞務中介培訓服務進行了問卷調查。當前江西企業對新媒體(各類網絡平臺、移動互聯網)的推廣需求十分旺盛,而對傳統媒體(廣播、電視、報紙)的需求占比不高,有75.2%的企業會在新媒體的推廣上投入更多的資源,17.1%的企業表示會在傳統媒體推廣上投入更多的資源。在推廣服務商的選擇上,新媒體主要是選擇國內、國際服務商(占64.1%),選擇本省(不含當地)的只有5.1%,而選擇當地的有30.8%,說明企業在新媒體推廣上一方面看重平臺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看重平臺對本地市場的親和力。
3 促進江西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3.1 充分發掘生產性服務業的潛在需求
從調研結果來看,無論是當前還是今后較長時期,江西民企對生產性服務的潛在需求十分龐大,政策的著力點要實現這龐大的潛在需求要轉化成為現實有效需求。一是提升江西產業集聚度。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區域制造業的產業集中度和空間集聚度呈高度的正相關性,因此在產業發展上要圍繞產業集群化發展發力,在提高產業的集聚度,這對培育和發展相關的“配套性”的生產性服務業十分重要;二是要提升產城融合度。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上要避免走過去園區與城區空間分離化發展的路子;三是推進企業經營上的“外部化”發展。在諸如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加工、產品銷售網絡上增加對社會生產性服務的需求。
3.2 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要切實解決生產性服務業面臨用地難、用地貴難題,在現行土地管理體制和政策內,各地要像保障工業生產用地一樣,在用地指標、審批程序、用地成本加大保障;二是加強人才保障。與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相比,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人力資本有著更高層次的依賴,因此要積極應對區域間的人才競爭,用強有力的措施留住、引進相關人才;三要提高金融保障能力。要針對服務型企業的資本結構特點為,探索發展企業知識產權、商標等無形資產抵押、質押等金融解決方案。
3.3 推進企業、行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規模化、品牌化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形成競爭力的兩大基本要求,而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的經營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制約了其為江西民營經濟發展提供生產性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招商引資,把重點放在高技術、高產出和高附加值的大型項目和商貿配套服務項目上,注重引進國內外知名服務商,推進這些服務商對本地的資源整合;二要加大本土服務品牌建設。
3.4 加大“放、管、服”改革
近年來江西營商環境有了質的提升,得到了企業的普遍認可,但深化“放、管、服”改革始終有大量工作要推進。當前數據對服務業的支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一些行業主管部門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要積極作為,讓相關生產性服務企業合規合理利用好這些公共數據;如營改增后,但企業納稅更復雜,相關部門要主動服務,降低企業納稅的交易成本;要積極推進區域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發展,為提高相關現代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的提供平臺支撐。
參考文獻
[1] 余得生,劉俊.欠發達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企業經濟,2017(1).
[2] 葛志財,黎培鑫.經濟新常態下基于供求視角的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升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7(1).
[3] 江西省統計局服務業統計處.江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分析與對策[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