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千錘百煉出來的生動、形象的語言。漢語習語大都具有鮮明的形象,適宜用來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本文從漢語習語的特點出發,提出其翻譯技巧。文章首先介紹了習語的定義以及漢語習語的分類,然后主要提出了漢語習語翻譯的基本技巧,包括直譯法、意譯法、直譯與意譯相結合法等。
關鍵詞:漢譯英;習語翻譯;技巧
一、引言
習語,即習慣用語,是語言經過長期使用而提煉出來的固定詞組、短語或短句。習語作為隨語言發展變化而產生的精華,其發展和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因此,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探討各種習語及其翻譯技巧既可以加深我們對其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時有助于積累深入理解語言內涵的依據。
二、漢語習語的分類
習語是漢語詞匯、短語或短句中漢字的一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征。它包括很多種形式:俗語是廣泛使用的一種語言,它們具有地方特色,使人們的交流更方便、更有趣。例如:一個巴掌拍不響One hand alone can't clap.偷雞不成蝕把米Go for wool and come home shorn.等;諺語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簡短短語中,大多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經歷,一般都是口傳之后。例如,Before and after the tomb-sweeping day,melon seeds planted beans清明前后,摘瓜種豆,As you sow,so shall you reap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等一些具有濃烈中國特色的諺語;歇后語也是中國的習語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狗拿耗子—多管閑事Dogs take a mouse - to mind their own business.
三、漢語習語翻譯的基本技巧
1、使用直譯法翻譯漢語習語
直譯是指不引起聯想誤會,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得譯文,與原文在選詞用字、句法結構、形象比喻及風格特征等方面盡可能趨于一致,譯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達形式來體現同樣的內容,并且產生同樣的效果。同時還保留了漢語成語的民族色彩和生動形象。如《三國演義》中: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乃問范曰:“此何人也?“這里的”傾國傾城“為稱贊美人之詞,被直譯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
2、使用意譯法翻譯漢語習語
成語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譯,令人費解,且信息的傳達很難到位,同時英語當中又沒有意思相當的成語可以借用,這時,只好犧牲漢語表達形式方面的特征,根據上下文,以意譯處理。例如:愛屋及烏Love me,love my dog,這句話要是直譯過來就是:愛我,愛我的狗。明顯不對,所以我們要使用意譯中法的異化法,翻譯為“愛屋及烏”。
3、使用直譯法與意譯法相結合
在翻譯過程中,有時碰到一些成語,如果完全直譯,譯文讀者會不知所云,如果全部意譯又會失去原文的形象性。這時采取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法,使譯文既清楚準確、又具形象性。例如:我是問心無愧,我是視死如歸……(選自郭沫若《屈原》)成語“視死如歸“被譯成look on death without flinching,其中look on death是”視死“的直譯,without flinching(不畏縮)是”如歸“的意譯;捉襟見肘 pull down ones jacket to conceal raggedness,only to expose ones elbows--in a predicament.
4、譯文加上注釋法
有一些漢語成語,特別是一些來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的成語,在英譯時,只有說明其歷史背景和典籍出處以后才能充分表達它的意義。這時可利用注釋來加以說明。如,東施效顰 Dong Shi imitating Xi Shi注釋:成語“ 東施效顰” 出自古書《莊子》,里面說美女西施因心臟病而顰(顰意即“ 皺眉頭”),街上有一丑女(后人取名“ 東施 “)見了,以為很美,以后也捧著胸口學西施皺眉頭,結果弄巧成拙,顯得丑上加丑。斟酌譯文的需要,另加一個簡要的注釋:Xi 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ou Dong Shi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 o imitate her ways.有了這個小注釋,讀者就會對原文有了充分的理解。
當然,在翻譯中加注釋是不得已的最后措施,且用得多了也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失去一口氣暢讀本文的快感,但注釋的恰當運用還是有必要的。因此,翻譯漢語成語時,必須酌情考慮是否要利用注釋的幫助。
本文談了幾點習語翻譯的想法,主要是為語言學習者在越來越廣泛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提供參考。習語是語言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語言的特殊組成部分,是民族形式和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因此習語的處理在翻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習語的翻譯有時是困難的,但它的可譯性仍然是肯定的。譯者在逐字翻譯和濫用同義成語兩種偏見時必須認識到直譯的價值。雖然習語的翻譯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但沒有一定的公式和絕對正確的定義可以應用,主要依靠自己嚴肅的創造性勞動,根據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原則在不同的操作中靈活處理。同一成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往往要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來處理。總之,豐富的漢語習語的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常晨光.英語習語與人際意義 [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2]陳德章.英漢翻譯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5
[3]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韓曉玲.殷莉 英語習語與民族文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于連順.漢語習語中的結構與文煥探究 [M].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
[6]袁野.英漢成語品鑒 [M ].北京: 新時代出版社,2015.
[7]鄭聲滔.翻譯與文化交流[M].四川: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
[8]張培基.習語漢譯英研究 [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作者簡介:
趙雪(1994-),女,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為學科教學,研究方向為英語學科教學。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