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然
摘 要:在市場的發展下,關于商標的法律制度問題,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就當前來看,商標法律制度受制于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種種問題。本文對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問題進行探究,并總結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商標法律制度;失衡問題;分析;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標標識越來越豐富。商標法律制度對商標保護的領域不斷擴大,從最初的防止消費者商標混淆逐漸向保護生產經營者的標記權傾斜,不僅對侵害商標權的行為類型進行了細致的劃分,也在權利保護上對商標權利人的救濟加大了力度。商標法律制度的這些變化無形中變更了商標權保護的基礎,從根本上導致了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本文主要列舉了商標法律制度失衡的表現,分析了商標法律制度失衡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對實現商標法律制度的理性回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商標法律制度設立的初衷和實質
商標其實就是某個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注冊后,商標注冊者所獲得的注冊產品受法律保護的權限。當某一品牌發生商標糾紛的時候,未注冊商標不受商標法律制度的保護。換句話說,商標法律制度設立的初衷是為了禁止商品間的假冒侵權行為,看似保護的是商標注冊者的權利,實質上保護的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2、商標法律制度失衡問題產生的原因
2.1.經濟和政治原因
20世紀以來,知識產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日趨完善,美歐等西方發達國家率先完成了知識產權生產大國的經濟轉型,他們渴望并盡力推進世界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經濟化的進程,以便讓自己具有領先地位的知識產權獲得他國的承認并取得保護,從而在技術和文化上主導全球的經濟。從經濟發展的結果來看,發達國家的這種商標保護讓他們所擁有的國際知名品牌在全世界范圍內合法地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優勢。
2.2.語言文化原因
在西方國家的推動下,知識產權受到人們的尊重和保護,并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圍和法律共識。并且,隨著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的逐漸完善,人們把著作權和專利權的權利功能拓展到了財產權上面,并且得到了司法和立法的認可。就是這種語言文化氛圍的蔓延使得財產權、商標權的法律保護對象出現了一定意義上的偏差,從產品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向著權利所有者的方向傾斜,導致了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
3、商標法律制度失衡的主要表現
3.1.商標法律制度最初制定各種法律條款是為了避免消費者因商品混淆而產生利益損失的情況。而隨著商品的極大豐富和知識產權向商標保護領域的延伸,商業競爭者頻繁地使用近似商品標識以混淆消費者的判斷來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商品混淆情況日趨嚴重,產品不僅會出現初檢混淆,甚至會發生二次檢索混淆。法律不得不加大打擊仿冒產品的侵權行為的力度,商標權益人的權益獲得救濟的比重越來越大,商標法律制度失衡日趨嚴重。
3.2.商標淡化現象
“商標淡化”現象指的是商標法律制度不僅授予了商標權利人禁止商業競爭者使用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標的行為,而且在法律上確認了商標使用者禁止非商業競爭者使用類似或者相同商標的權利。商標淡化的支持者認為,商標淡化行為能夠凸顯商標的獨有特權,并在立法和司法上保護商標的顯著性,避免商標形象或者信譽的損毀。然而,更多的人認為商標淡化現象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商標侵權理論的局限,改變了商標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礎,引發了商標權的權利擴張,加劇了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
4、商標法律制度失衡問題的解決辦法
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動搖了商標權保護的正當性基礎,需要逐漸向理性回歸。要解決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問題,我們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4.1.重新界定商標的公共產品屬性
商標具有較為突出的公共產品的屬性,是某種特定產品的信息和文化符號,代表著商品的來源和權利所屬,具有傳遞商品信息的能力和識別商品來源的功能。因此,其公共產品屬性主要體現在對商品的檢索上面,是消費者在海量的商品中找尋所要商品的工具。但目前商標保護過度強調商標排他專用權,限制了商標信息的流通,不利于商業品牌對消費者群體范疇的開拓,無法保證更多的消費者形成對商標符號的主觀認識,對品牌形象的塑造不利,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生產者的利益。因此,商標法律制度回歸理性,首先需要重新界定商標的公共屬性,重視消費者對商品標識和品牌產品的作用。
4.2.預留商標法律制度的公共領域
商標法律制度的失衡在于商標權利人的權利在商標法律保護中比重的日益擴大。因此,商標法律制度要想回歸平衡,首先要回歸商標法律制度制定的基礎,確認消費者對商標標識品牌樹立的積極作用側重于對消費者合法權利的保護,同時預留對商標權利人私權范圍及其外相關公共領域權益的保護。例如,某品牌形象樹立起來以后,由商標權所引發的財產權和相關技術的知識產權等都屬于公共領域。這些領域的權益也應不受侵犯。
總之,只要我們尊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對品牌形象樹立的積極作用,重新界定商標的公共屬性,在制定商標法律的時候預留商標保護所涉及的公共領域,商標法律制度的方向就能回歸正軌。
參考文獻
[1]李士林. 商標使用:商標侵權先決條件的檢視與設定[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6(05)
[2]趙克. 商標不使用撤銷制度中使用意圖的判斷[J].人民司法(應用).2016(19)
[3]李桑梓. 高校校名的商標化[J].中華商標.2014(04)
[4]趙建蕊. 商標注冊所依賴的商標使用研究——從TRIPS第15條第3款談起[J].比較法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