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利
摘 要:在我國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非稅收入屬于稅收收入相互對應的概念內容,主要是在預算外資金改革與市場經濟改革的背景之下,公共財政框架在不斷壯大,政府收入逐漸增多,按照經濟性質對其進行分類,可按照非收入與收入類型開展管理工作,不僅可以健全公共財政系統,還能從根本上深化政府的收入機制,樹立正確觀念,創建合理的管理機制。在此期間,應重視非稅收入的管理工作,創建規范化與標準化的管控機制,確保每項管理工作都能符合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政府非稅收入 規范化管理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8(b)-050-02
對于政府的非稅收入而言,在管理期間應統一工作要求,建立科學化與合理化的管理工作體系,明確管理工作要求與內容,建立現代化的工作系統,確保每項管理工作都能符合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提升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工作水平,達到預期的管控目的。
1 政府非稅收入概念與范圍分析
政府非稅收入,主要是在稅收以外的收入,政府、事業單位與職能部門等使用責任權利,提供公共服務與其他服務,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并取得的財政資金,屬于政府在財政收入方面較為重要的內容,也屬于政府在參與國民收入管理與分配方面的主要形式。在此期間,可以根據政府的公共財政體制特點與實際情況,明確非稅收管理范圍,也就是行政事業類型、政府類型、國有資金有償類型、經營類型等收入,應科學開展管理工作,制訂完善的管控方案,更好的完成當前工作任務,提升整體管控工作質量與水平,達到預期的管控目的。
2 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問題分析
雖然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工作成效,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確保整體管理工作效果,難以使用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方式促進政府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嚴重影響整體工作效果與水平。具體問題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2.1 缺乏完善的立項審批制度
通常情況下,政府的收費應做好立項審核工作,將政府政策作為載體開展管理工作,其中的收費名目很多,審批的范圍也較寬,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政府與管理部門行政文件進行處理,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與規范性。部分收費項目已經超出了實際要求,引發了變相亂收費的問題,不利于進行非稅收入的合理管理。
2.2 缺乏正確觀念
我國一些政府部門還沒有將非稅收入列入到財政預算系統中,在實際管理與協調中未能意識到非稅收入的重要性,沒有樹立正確觀念意識,在使用權與管理權方面出現混亂的現象。一些管理部門認為非稅收入不能屬于國家的稅收,也不是正規的財政收入,沒有必要對其進行調控,無法開展科學的管控。部分政府將非稅收入與自身的收支費用等聯系在一起,出現亂罰的現象。此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政府非稅收入的管理造成嚴重影響,無法通過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方式提升政府非稅收入的管理效果與水平,嚴重影響整體工作效果。
2.3 缺乏完善的征收管理系統
政府在實際發展期間未能開展非稅收入的管理活動,在實際管理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嚴重影響管理工作效果,不能保證自身管控工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一方面,在征收管理期間沒有完善標準體系,缺乏科學合理的方式,不能利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管理與維護,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受到嚴重影響,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在非稅收入管理工作中,沒有統一標準與要求,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的管理機制,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管控與維護,將會誘發非稅收入的管理問題,不利于促進政府非稅收入的合理管理。
2.4 缺乏完善的監督制度
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期間,未能制定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缺乏統一與規范性的管理方案,在實際管理期間經常會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不能保證自身管理工作可靠性與有效性。且在實際工作中,未能創建項目與標準審批管理體系,缺乏科學化與合理化的預算管理系統,規章制度的權威性與法律效力較低,不能保證監督管理工作符合當前的發展需求。
3 政府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措施
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過程中,需樹立規范化的管控工作觀念,開展分類管理工作,并建立專業化的系統進行處理,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非稅收入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優化工作體系,達到預期的管控目的。具體措施為以下幾方面。
3.1 樹立正確觀念
第一,應充分意識到非稅收入管理工作重要性,樹立正確觀念,將其作為財政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創建規范化的管理機制與模式,在增加非稅收入的情況下,做好資源的分配管理工作,科學開展宏觀調控活動,更好地進行管理權分配處理。且在非稅收入管理的過程中,應創建科學化與合理化的管控機制,統一開展財政管理活動,在科學調控與集中管理的情況下,建立現代化的管控模式,提升自身工作水平[1]。
第二,將非稅收入管理作為主要內容,開展統一的管理工作,將地方與中央內部分散的管理職能集合在一起,成立非稅收入的管理機構,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統一開展征收工作、協調工作與管理工作,以免出現秩序混亂的情況,在優化管理工作環境的情況下,集中開展政府財力的管控工作,以免影響其長遠發展與進步[2]。
第三,應加快立法工作進程,積極借鑒先進經驗進行非稅收入的管理,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明確非稅收入性質與范圍,在統一規范與標準的情況下,提升非稅收入管理工作效率與水平,保證整體管理工作都能符合規范化的處理需求,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3.2 完善規范化的管理機制
第一,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需明確征收標準,嚴格開展立項審批管理工作,并創建預審管理工作體系,更好的完成審批任務。且在工作中還需制定完善的征收入標準,明確公共決策的秩序,科學開展調查與論證工作,促進民主財政系統的合理建設。同時還需明確定價工作方式,結合收入費用等開展定價管理工作,科學開展政府的非稅收入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3]。
第二,需統一收入與支出方面的管理標準,根據當前的非稅收入管理工作要求等,創建現代化與先進性的工作機制,開展收入費用與支出費用的管理活動,在科學研究與分析的情況下,更好的完成當前工作任務,以此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率與水平,充分發揮管控工作的積極作用[4]。
3.3 針對收入規模進行優化
第一,在非稅收入規模管理中,應將其作為財政收入的主體內容,合理補充非稅收入的標準內容,明確收入管理現狀與實際情況,編制完善的管控機制,在科學分析與研究的情況下,遵循法律性原則,創建科學化與合理化的管理工作體系,以免出現嚴重問題影響非稅收入管理工作的良好實施與發展[5]。
第二,應編制統籌安排管理方案,綜合開展預算管理與調控等工作,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行列中,并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創建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工作體系,全面提升收入管理工作效率與水平,優化工作內容與機制,保證各方面管理工作符合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全面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6]。
4 結語
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過程中,應制定完善的管控機制,統一規范與標準,結合各方面工作內容與要求實行管理工作,遵循各方面工作要求與原則,在科學研究與管理的情況下,提升各方面工作效率與水平,充分發揮各方面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向前.規范縣市非稅收入管理的思考[J].中國財政,2017(10).
[2] 楊梅.鄉鎮非稅收入管理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7(24).
[3] 謝京華.稅制改革背景下地方財政收入體系的重構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6(72).
[4] 魯玉秀.穩定我國宏觀稅負亟須規范政府性基金收入管理——基于供給側改革[J].經濟研究參考,2016(44).
[5] 方玉泉,梁朵.基層財政非稅收入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亟待改善[J].北方金融,2017(8).
[6] 譚兆何,師佳英.淺析云南省非稅收入稽查機制[J].時代金融(下旬),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