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麗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量越來越多,直接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但是當前,上市公司在實際資本運作的過程中,面臨著政府過度干預以及市場不夠完善等風險,不僅阻礙了上市公司擴大經營規模的思路,也不利于維護好整個經濟市場的良好秩序。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資本運作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上市公司 資本運作 風險防范 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8(b)-114-02
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是促進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何才能促進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質量,全面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是促進當前上市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全面預防和控制上市公司面臨的資本運營風險,需要公司的管理者建立有效的資本運作機制,加強資本運作風險的預防和識別控制,在保證內部管理質量的同時,有效整合經濟市場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1 影響上市公司資本運營效益的因素分析
1.1 運營理念
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理念強調的是將勞動力、資產、技術和土地等生產要素,通過經濟市場的運行機制重新進行優化配置,也就是促進一切資本目標的最大化。不斷優化上市公司的運營理念,嚴格規范企業上下從管理者到員工的思想和意識,使其在規范管理機制的管理下,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能夠與其他部門積極協調并有效配合,整合有效的經濟市場資源,在為管理者提供有效市場信息的同時,促進其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實現公司預期的社會效益[1]。
1.2 市場機制的完成程度
公司資本經營的目標就是實現資本效益的最大化,它不僅是一種企業的行為,同時也是經營主體通過產權變動和資本流動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經營主體市場化主要是企業在追求自身經營目標的同時,按照市場準入的原則,并不受任何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只有優質合格的市場主體才能實現有效的資本運作管理,這也是經濟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
1.3 人力資本運營
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基礎,也是上市公司實施資本運營的主體,是從事公司經營管理的最主要成員。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是對全企業上下的資產進行資源重組的過程,人力資源作為實施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對公司的生產和企業的經營效率起著重要作用。通過人力資源的運營重組,可以促進上市公司人力資源的集約化管理,方便管理者到市場上挖掘年輕的資本運營人才。公司管理者應該合理安置和吸引優秀的人才,防止人員關系出現矛盾、僵化的情況,在實施人力資本運營時,也要將公司的人力和物力等資源結合在一起,為公司員工創設安全、和諧的工作環境,從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促進上市公司的發展和進步。
2 上市公司資本運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
2.1 政府的過度干預
當前,上市公司大多數公司并購和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活動都鮮明地體現了政府過度干預的色彩。原本這些經濟活動都應該由公司出面協商,并與其他經濟組織進行談判,從而體現上市公司對資本運作的整體操控性。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上市在資本運作的過程缺乏主動性,反而是政府在整個過程成為資本運作的主體,形成了過度干預的情況。相關經濟理論的研究都表明,上市公司是資本運營的主體,一旦公司脫離了主體的身份,由政府從眾插手,就會產生相當多的不良影響。雖然對于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來說,想要完全脫離政府的干預不太可能,但是政府在其中應該扮演保證經濟市場健康發展的角色,維護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從而為公司的資本運作創設一個良好的條件,而不是過度干預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和其他經濟活動。
2.2 缺乏有效的資本市場體系
首先,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資金濫用的情況,一些公司上市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經濟效益,以騙取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再加上其本身資源配置功能還不完善,一些基礎性產業以及支柱性產業沒有得到行業管理者的重視,導致市場調節機制的功能也無法發揮出來。其次,公司的融資結構存在缺陷。很多公司在選擇融資手段的時候會采取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其中間接投資的比例相對較高。而且公司基本上所有的原始資金來源都要依靠銀行等融資機構,而基本不考慮向投資者求助,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回款風險,而且也使公司承擔了較大的債務風險。最后,資本運作市場本身就存在缺陷,經濟市場的覆蓋范圍較為狹窄,而且金融機構的發展相對落后,專業的投資機構比例少,市場中的信息容易失真。
2.3 公司自身的免疫系統不健全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自身的免疫力較低,首先在經營方面,上市公司如果決策過程中沒有及時掌握市場中的有效信息,在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經營現狀的基礎上就隨意制定運營目標,不切合實際,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容易使公司的經營結果與經濟市場脫節,難以滿足社會效益的實現;其次在財務方面,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過程中,融資安排、債務機構以及資金使用等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過高的債務結構卻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公司的債務壓力;無法在有效時間內籌集足夠資金也會使公司出現融資難的問題,使得公司在后續發展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再次在管理方面,公司中資本運作主體的自身素質不高,在管理方法方面也存在嚴重問題,欠缺高水平的智能化管理機制和人才,為公司帶來經濟損失。最后在信息傳遞方面,公司從事任何經濟活動都需要建立在科學的信息之上,但是很多公司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沒有認識到信息存儲的重要性,導致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為企業的發展設置了阻礙[2]。
2.4 政策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參照西方發達國家公平競爭的經濟市場秩序以及發壟斷法的建立,不僅維護了經濟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也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加優質的發展平臺。與這些相比,我國經濟市場中的各項法規建設還不夠完善,但是隨著國際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動,為我國經濟法規的建設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戰,使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因此,上市公司在實際進行資本運作的過程中,需要始終關注我國政策的發布以及宏觀經濟市場的變化,研究公司的兼并收購機制等,防止自身行為受到法律限制,從而滿足預期的經濟效益。
3 上市公司資本運營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方法
3.1 建立有利于資本運作的市場運行機制
為了能夠有效保障資本市場的有序運行,首先,相關部門應該建立有利于資本運作的高效機制,不斷深化金融體制的建設和改革效率,有效減少不合理的金融管制,減少對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干預,并不斷優化并開放金融市場,為上市企業營造一個相對良好和諧的外部生存環境。其次,政府應該不斷培養金融中介機構,組織一些資歷深厚、實力雄厚的證券公司成長為大型的銀行等,并培養專業的投資人才,以滿足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深化的需要,在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促進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最后,上市企業要充分利用經濟市場中的金融機構,不斷擴大產權市場轉讓以及交易籌資等方法的實際比例,在建立有效內外部控制機制的同時,合理監控資本運作的成果,保障各項信息的安全建設。
3.2 加強資本運作風險的預防和識別控制
其一,公司的管理層應該基于戰略化的角度考慮整個經濟市場,從公司內部各經營要素出發,對資本運作風險進行多角度控制,從而實現全方位資本運作系統的建立。其二,在進行資本運作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風險的分析過程,必要時應該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識別系統,一旦發現運營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就要及時監控,從而提升資本運作的有效性。其三,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會采取兼并收購的形式,在此過程中應該注重建立風險防控系統。其四,上市公司要建立風險報告考評制度,公司管理者在識別風險后需要將結果繪制成表,以文書的形式交送到各級管理部門手中,以便其能在第一時間就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解決經營中的風險問題,從而確保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
3.3 建立有效的資本運作決策機制
第一,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需要及時建立資本運作風險的實際管理目標,并在該目標的指引下合理制定并統籌相關原則,以促進資本運作量化標準的建立。第二,建立合理的決策程序,由相關部門先做好調研和考察工作,保證資本的有效運行,再針對不同的運行機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第三,建立有效的集體決策機制,由資本運作的參與者共同作出決策,從而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四,建立有效的風險應急機制和失誤追究制度,針對資本運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急預案。除此之外,公司的管理者也需要樹立全面責任意識,將各項職責落實到個人頭上,權責分明,促進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為資本運營營造安全的環境。
3.4 培養能駕馭資本運作的專業化人才
當前在知識經濟時代,想要促進上市公司資本運營質量,需要將資本、技術以及產品結構等以知識產權的形式結合起來,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培養能駕馭資本運作的專業化人才,為該項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資本運作之前應該適當聽取外部專家的意見;采取一系列的人才培訓措施,開展專家講座,為公司內部的資本運營人員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資源,在提升其風險防控意識的同時,提升人才的資本運作實力。除此之外,上市公司還可以向同行業的專家進行咨詢,借助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的力量來滿足市場信息對稱的條件,從而有效規避資本運營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提升上市公司的運營效率[3]。
4 結語
上市公司在資本運營的過程中存在眾多風險隱患,如不加強控制和管理,就會使公司陷入經營危機,影響經濟市場的運行效率。因此,公司管理者需要認識到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建立有利于資本運作的市場運行機制,加強資本運作風險的預防和識別控制,培養能駕馭資本運作的專業化人才,從而促進上市公司的風險防控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姍.淺析上市公司資本運營風險防范與控制[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8,28(1).
[2] 劉月容.上市公司資本運營風險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 2014(10).
[3] 陸普桂.論國有控股公司資本運營的風險防范與控制[J].商場現代化,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