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卓瑪
摘 要:幼兒園是小朋友的第二個家,老師更是小朋友的“媽媽”,如何拉近幼兒與教師的情感距離,如何讓幼兒感受到“媽媽”的愛是至觀重要的,所以在一日生活中,老師應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交流,讓孩子能感受到愛,感受到被關注,從而產(chǎn)生對老師的信任與親近。幼兒教育要真實的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觸孩子的心靈,放飛他們的成長夢想,拉近與孩子的情感距離,用積極的心態(tài)、飽滿的情趣、智慧的語言,引發(fā)孩子學習、生活的情感,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拉近距離;溝通;愛心
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就好像是廚師與菜的關系。每一位幼兒都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沒有好壞之分,就像用于做菜的原料。一個好的廚師能把一些普通的菜料做的朗朗上口,即所謂的化腐朽為神奇。如何使菜做的朗朗上口呢?
一、溝通與賞識拉近與幼兒的距離
溝通是一門藝術,溝通可以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緊張氣氛。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無論是和誰的溝通都應該是及時的,做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溝通工作,孩子親不親近你關鍵在于你,孩子能知道什么呢?他們因為畏懼老師,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底,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想辦法把他們的想法挖出來。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仿佛在為孩子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并且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我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孩子,熟悉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須具備在恰當?shù)臅r機,給予幼兒恰到好處的指導與溝通。當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已不能專心于活動中時,就應當進行師幼互動。教師可以走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詢問幼兒已經(jīng)做了哪些游戲,還要進行哪些游戲。在詢問過程中,要對幼兒已取得的游戲成果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xù)活動。教師也可以陪幼兒共同探索,引導和激發(fā)他們重新對游戲產(chǎn)生興趣。如果幼兒確定不愿進行原來的游戲,教師應當允許他們選擇其他活動,或參與到其他幼兒的探索活動中去。
二、教師應該有一顆慈愛的心
教師的愛如暖暖的春風,溫暖著每個孩子的心。這種愛既要有母愛那樣的細膩深厚,同樣又要有理論的光彩。
無論面前的孩子是乖巧的還是調(diào)皮的,是貧窮的還是富裕的,是健康的還是殘疾的,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我們都應該用一顆慈愛的心去關愛他們,愛護他們,培育他們,讓每個孩子在快樂的環(huán)境里成長。對于幼兒來說,教師具有一顆愛心比教幼兒讀書識字,唱歌跳舞更重要,因此教師要把愛融于教育方法之中。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教師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從學生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長的愛與關心,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平時沒有感受到這一份就在身邊的愛,班主任平時可以利用晨會和班會通過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愛,這一點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尤其要常常刷新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幼兒,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在澆灌、培育與呵護中觀察、發(fā)現(xiàn)并準確把握每個幼兒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升華。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 “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幼兒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讓幼兒有主動參與一切活動的愿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三、用親切的話語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學生大多怕老師,對老師存在膽怯的心理,課堂上不敢大膽發(fā)言,暢所欲言。新課改,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老師成了組織者、促進者,如果師生關系還不加以改善,將大大影響教學質(zhì)量。因此,老師應該把話語說得親切些,和藹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學生樂于親近你。這樣,學生就能克服膽怯心理,敢于大膽發(fā)言了,課堂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四、要重視學生與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
我們知道,人是情感性動物,他們需要重視和肯定,當學生感受到教師是重視、尊重、信任和喜歡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既要注重言傳身教、優(yōu)化教學方法、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感、因人施教,也要融入學生,與他們榮辱與共、苦樂共享。當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的確值得信賴時,他們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始終與你保持情感的共鳴。教育生活是師生共同編織的主題曲,教師與孩子的成長都編進了那長長的教育學習音樂中,當彼此接受,彼此融合,你會發(fā)現(xiàn),你關心的孩子,他也會反過來關心著你。你有情,被你感染過的孩子也有情,當然,你不能寄希望于孩子要回報你的感情,只有你真正用情投入了,多少會得到學生對你情感的回報。
五、教師要具有更多的寬容
師者,教育學生成人成才,孩子是需要教育的,再難以教的孩子都是需要教育的,孩子的無知,頂撞,對于教育者來說是要接受的,不能接受,那么還教學生做什么?學生都被教好了,還需要教師做什么?因此,遇到那些難以教化的孩子,請學會寬容,始終記住:他畢竟還是需要教育的孩子啊。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對學生愛的表現(xiàn)。我們把學生首先定位在“是來學習生存智慧的人”、“正在學步的人”、“正在成長的人”,所以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首要的是誘導、激勵以及關愛,批評要恰到好處,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給學生一點寬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愛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才能贏得孩子的內(nèi)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教師身為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要想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與幼兒開啟良好的師幼互動行為,就應該愛孩子、尊重孩子、融于孩子、接近師生距離,才能開展好幼兒教育。走進孩子,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歷練過后的你會發(fā)現(xiàn):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雙語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