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至15日,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2018年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特邀嘉賓和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的理事近80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是在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之后召開的一次工作會議。會議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著眼于未來我國文博事業的新發展,推出了進一步繁榮我國文化藝術品市場的新舉措。
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會長王炳新作了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2017年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的工作,部署了2018年的工作任務,從新時期文博事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學會建設的新構想、新方案。
會上,分別為七位行業精英和相關領域的專家頒發了聘書,成立了古陶瓷研究部和雜項研究部籌備組,加強了學會的組織建設。
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宣布合作成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物藝術品研究所”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物藝術品金融與標準化研究所”,并組建了領導班子。與中國數字圖書館、中國檢驗檢疫學會簽署了共建《文物基因庫》的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學會簽署了共建“文博人才培訓中心”的戰略合作協議,與原國家質檢總局珠寶檢測重點實驗室簽署了文物珠寶檢測的戰略合作協議。
會議認為,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一年來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過幾年來的精心耕耘和扎實工作,在隊伍建設、學術研究、業務拓展、資源開發和橫向聯合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與全國民辦博物館聯合會和國家古陶瓷檢測重點實驗室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國家或行業標準研究課題,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古玉器的檢測規程》、《古玉器市場價值評估標準》、《清代老翡翠的檢測鑒定標準》三項計劃任務書已獲得批準,進入了正式起草階段。
會議就“文物藝術品金融與標準化”進行了專題研討。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會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院長季崇建作了《文物保護與文物藝術品確權》的專題發言;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常務理事、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于德江作了《文交所模式與藝術品金融之路》的專題發言;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會長王炳新作了《文物藝術品金融與標準化研究的使命》的專題發言;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兼玉器研究部主任、貴州可佳藝術品投資董事局主席胡萍萍作了《文化藝術品金融化的思考》的專題發言;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常務理事、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張友來作了《檢測規程的標準化意義》的專題發言;研討會上,針對文物藝術品金融與標準化方向,幾位發言者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學術思考。他們認為,無論是藝術品金融,還是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解決“確權、鑒定、評估”這三個核心要素,而這幾個要素,都存在標準缺失的問題。因此,除了需要認真探討文物藝術品金融實現的方式、途徑之外,制訂科學的、系統的、可行的國家標準是當務之急。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承擔的文物藝術品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編修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做好。
會議由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王學鋒主持。
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顧問、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曹文虎;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顧問、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田志強;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首席顧問、空軍原副政委王偉先后在會上講了話。
王偉中將在會議總結中強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提高創新能力來引領發展,堅持以提高自身素質來適應發展,堅持以提高全民文化自信為己任,共同譜寫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