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西安市關工委和成都市關工委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夏令營”在西安開營。來自西安市和成都市的80名小營員,開啟了他們難忘的夏令營之旅。

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營員們聽五老講革命故事
7月6日上午,夏令營開營儀式在西安清水莊園舉辦,西安市關工委的負責同志和成都市關工委的負責同志及各主辦單位、贊助單位、支持單位的有關領導出席了開營儀式。參加過中印自衛反擊戰的84歲老戰士楊瑞生、公安戰線屢立戰功的74歲老警官程太洪、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69歲特級飛行員武潤林、全國道德模范陳若星等五老也出席了活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是本次夏令營的第一站。這是中國共產黨于1937年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公開設立的辦事機構,為抗日前線采集和運送了大批緊缺物資,也輸送了大批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楊瑞生爺爺步行翻越秦嶺解放大西南的故事,程太洪爺爺和武潤林爺爺講參加對印、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故事,使孩子們深受鼓舞和感動。
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7月6日下午,孩子們趕到了這里。當一件件歷經歲月風霜依然精美絕倫的文物展現在大家面前時,營員們都安靜了,他們認真觀看,不時提問,害怕稍不留心就錯過哪件國寶級文物。
今年5月,西安城墻無人機秀讓西安又火了一次。在城墻上進行無人機表演是現代科技與古都古韻的完美結合,也是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碰撞。7月6日晚,西安市關工委報告團宣講員柏景森帶著他的無人機來到夏令營,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技知識講座。課堂上,柏景森爺爺向孩子們展示了語音控制機器人、手勢控制無人機等,激發了孩子們心中的科學夢想。有營員說:“只有學好科技才能振興國家,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用科技造福社會。”
7月7日中午,所有營員乘坐火車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天空飄著零星小雨,當歷史課本上、旅游手冊上出現過無數次的寶塔山闖進視野后,整個車廂沸騰了。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在革命舊址的每一次參觀都激蕩著所有營員們的心。在楊家嶺,孩子們站在七大會場,摩挲著一張張舊桌椅,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的溫度;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柜里的一件件實物散發出歲月的光輝;在王家坪,營員們走進八路軍總部舊址,仿佛看到中央領導當年在這里揮斥方遒,點燃革命勝利之火。

在延安,孩子們認真聆聽講解員講紅色故事

開營儀式上,成都的小營員為西安的小營員贈送禮物
7月8日,營員們又來到了梁家河村。20世紀初,梁家河村還是一個貧窮的陜北小山村。20世紀60年代末,這里迎來了北京插隊的知青,15歲的習近平和其他知青一起在這里和村民們戰天斗地,打壩、修沼氣池、成立鐵業社、打水井。40多年過去了,在全國各地和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梁家河的父老鄉親用他們樸實、寬廣的胸懷和勤勞、務實的雙手改變了家鄉的面貌。當年和習近平一起勞動,在習近平離開梁家河后接任村支書的梁家河村民石春陽,給孩子們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期的小故事。石春陽爺爺告訴孩子們,習近平的7年知青歲月,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學習,讀了很多書,這是非常可貴的一種精神,希望孩子們向習爺爺學習。有的小營員說:“來梁家河后,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夢想從學習開始,要做個愛學習的人。”
7月9日,從延安返回西安的第一天,孩子們又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講解員介紹說,坑內放置的陶俑、陶馬都是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有7000多件,而且每一個的造型、裝束都不一樣。孩子們在一、二、三號坑和銅車馬陳列廳參觀了將近2個小時,越看越驚奇,有的孩子說:“兵馬俑太壯觀了,比電視上看到的還要壯觀。”
7月9日下午,孩子們來到了心心念念的西安“城里頭”,上了城墻,看了鐘樓,一賞古都,詩人李白、杜甫的詩句涌上心頭。
夏令營在感受歷史與現代的恢宏中結束了,營員們的心中留下了對紅色基因和古都文化的深深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