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511483)
2014年11月14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計實務界和理論界掀起如何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的討論熱潮,如何開展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也成為高校會計專業教師討論的熱門話題。本文基于為社會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的理念探討管理會計課程性質、教學目標、設計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如何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需要說明的是,不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都不是僅靠一門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就能做到的。
管理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職業能力必修課程,是依據企業成本管理崗位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需求開設的。由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而中小微企業往往并不直接設置成本管理崗位,就筆者進行的調研及職業能力分析情況來看,成本管理職責多分散在成本會計、總賬會計等崗位中,如表1、表2所示。故管理會計課程實際上是依據相關會計崗位開設的職業能力必修課程,主要學習利潤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本課程應充分利用實訓條件,將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初步具備管理企業成本與利潤的能力。
教學目標首先要服從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通過深入廣泛的市場調研、科學的職業能力分析及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提煉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適應企業財務及相關領域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掌握國家財經法規和經濟政策,掌握企業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計算與分析、成本管理、財務管理、會計信息化、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等專業知識,能熟練使用互聯網工具及常用辦公軟件進行數據的檢索、分析及日常公務處理,具有較強的賬務處理能力及一定的成本管理、稅務籌劃、財務數據分析與決策能力,具備“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提出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成本管理能力、財務數據分析與決策能力,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筆者的調研情況,本文認為管理會計課程目標可描述為:通過虛擬企業場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項目或工作任務為載體,整合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訓練學生管理企業成本、利潤的能力,達到中小企業相關會計崗位中關于成本、利潤管理考核標準的要求,實現與相關會計崗位的對接。具體而言,本課程的學習目標由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養目標構成。知識目標主要包括熟練掌握成本性態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方法、生產經營決策分析方法、標準成本管理方法、定額成本管理方法、責任成本管理方法及預算管理方法;能力目標主要包括能對企業成本按成本性態進行分類,運用變動成本、標準成本、定額成本、責任成本及預算等工具幫助企業進行管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實現從記賬算賬型人才到決策支持型人才的轉變;素養目標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的精神、謹慎細心的作風及團隊協作意識與創新意識。

表2 總賬會計崗位與管理會計課程相關職業能力分析表
本課程以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管理企業成本、利潤所需的職業能力為核心,根據相關會計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根據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組織教學過程,以安裝管理會計教學軟件的實訓室作為教學場所,由有相關管理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參與的“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承擔教學任務,主要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及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初步管理企業成本、利潤的能力。
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主要考慮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要考慮滿足企業相關崗位需求;其次要考慮相關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最后要考慮學生未來的專業考證需求。
(一)企業崗位需求。教學內容的確定首先要滿足企業相關工作崗位對會計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曾于2015年7月邀請珠三角行業企業專家召開了職業能力分析會,對于與管理會計課程相關的典型工作崗位分析如上頁表1、表2所示。根據職業能力分析結果,提煉出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框架,如表3所示。

表3 主要教學內容框架表
(二)課程之間的銜接。會計專業一般開設成本計算與分析、管理會計、企業財務管理三門專業課程,這三門課程之間的內容容易產生交叉,所以必須以崗位需求為依據厘清三者之間的界限,劃分結果如表4所示。
(三)未來考證需求。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取舍也要考慮學生未來的考證需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時即可報名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工作若干年后也可以報考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紤]到學生的職業發展,本課程教學內容在廣度與深度的確定上可以借鑒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科目及會計師財務管理考試科目對相關內容的要求,具體如表5所示。
借鑒中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綱要,可以將短期經營決策、業績評價納入教學內容。
(四)主要教學內容。綜上,可以確定管理會計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具體如下頁表6所示。
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一體化教學法、分組學習法。
(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本課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信息化教學,利用愛課程、職教云等教學平臺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后鞏固,教師利用在線課程平臺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上解決問題。
(二)一體化教學法。本課程可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每個工作任務結束,應體現為一份標志性成果,可以是一份分析報告、一份決策建議、一份規劃方案等。
(三)分組學習法。本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分組輪崗學習,讓學生體驗成本管理不同崗位工作職責、工作流程,比如將學生分為資金管理崗位、成本費用核算崗位、財務分析崗位、財務主管崗位等。本課程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工作成果,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在公眾場合的演講能力。

表4 管理會計相關課程內容銜接表

表5 相關考證課程內容借鑒表

表6 管理會計課程主要教學內容
本課程主要考核學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養目標的達標情況。如表7所示,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主要通過期末閉卷考試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40%;能力目標主要通過對學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30%;素養目標主要通過對出勤及課堂表現、小組評價、網上學習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考核,三個方面各占總成績的10%。

表7 管理會計課程教學評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