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長沙 410128)
如何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問題,提高財務信息質量,一直是學術界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公司治理中面臨的兩個核心問題是委托代理問題和大股東對中小股東利益侵害的問題。獨立董事制度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解決公司治理問題的有效手段。獨立董事制度被引入我國已有十幾年的時間,然而我國的公司治理問題依舊十分突出,某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也越發嚴重。獨立董事制度真的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問題嗎?獨立董事真的有效發揮監督職能了嗎?盈余信息質量是反映公司治理質量的一個較好指標,本文從盈余信息質量的角度,對獨立董事監督職能的履行問題進行探討。
國外學者對于盈余管理的研究開展得比較早,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主要包括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規模、獨立董事聲譽、獨立董事人力資本特征等對盈余管理產生的影響。
Morck Shleifer,Vishny(1988)認為董事會職能的履行與其組成性質有關,內部董事由于在企業內部任職,掌握大量信息,更容易被管理層收買,進行合謀,無法對管理層形成有效的監督;而外部董事往往能夠獨立于管理層,更好地發揮監督職能。Peasnell等(2005)的研究發現,引入獨立董事制度能夠有效提高董事會的監督能力,提高盈余管理的控制能力。Beasley(1996)的研究表明,獨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明顯低于獨立董事比例低的公司。Fama,Jensen(1983)的研究發現,獨立董事的比例越高,監督效果越好,說明獨立董事的規模也會對盈余管理產生影響。此外,如果企業沒有進行巨額賄賂,獨立董事為了維持其聲譽,會拒絕合謀,保持獨立性。Kplan,Reishus(1990)的研究表明,如果獨立董事所任職公司表現不佳,會向市場發出負向反饋,這會影響獨立董事的再次任職。此外,國外學者還認為獨立董事的個人特征也會影響其職能的履行,如Adams(2009),Fondas(2000)認為女性獨立董事由于心思更加縝密,更加勤勉,因此相對于男性獨立董事更能有效發揮監督職能。
雖然獨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國的時間較短,但是我國學者關于獨立董事的研究還是比較豐富的。與國外學者研究相似,我國學者的研究也大多聚焦在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規模、獨立董事專業背景等方面。
王躍堂(2003)發現自愿設置獨立董事的公司相對于未設置獨立董事的公司擁有更高的盈余信息質量。劉立國(2003)對1994—2002年因為財務舞弊而被證監會處理的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越容易發生財務風險。張逸杰等(2006)的研究表明獨立董事規模與盈余管理之間存在U型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獨立董事規模可以有效提高盈余信息質量。2001年證監會發布的指導意見中要求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中必須包含一名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人士,可見獨立董事的專業能力對于其職能的履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閻達五(2003)通過對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后發現,擁有財務背景的董事,尤其是具有專業能力的獨立董事,可以有效提高公司決策的效率與準確度,并且能夠有效提高公司的監督和管理能力。王兵(2007)發現獨立董事中擁有至少一名會計專業背景的外部董事,可以有效提高整體的監督能力。黃海杰等(2016)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機制,聲譽機制的約束能力是最強的,因為它會影響獨立董事在市場中的討價還價能力,如果聲譽受損,獨立董事的職業發展也會受到影響。近年來,我國學者也開始從人力資本角度研究獨立董事監督的有效性,如龐魯生(2013)的研究發現,適當提高獨立董事中女性獨立董事的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盈余信息質量。
國內外關于獨立董事與盈余管理之間關系的文獻十分豐富,但大多從一個維度或某幾個維度進行分析,很少系統、全面地從各個角度衡量獨立董事監督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從獨立董事規模、獨立董事專業背景、獨立董事聲譽、獨立董事人力資本四個維度衡量獨立董事監督的效力,探討我國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的履責情況。
董事會職能的發揮與其組成相關。內部董事又稱執行董事,由于其在公司內部任職,容易與管理層產生經濟利益牽扯,所以獨立性相對較差,難以獨立客觀地做出決策。而外部董事由于不在公司內部任職,與管理層串通合謀的可能性較低,所以相對于內部董事,外部董事的獨立性會更高。獨立董事規模越大,其能發揮的空間就越大,Cotter,Shivdasani,Zenner(1997)的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較高的公司,其財務數據被信任的可能明顯高于其他公司。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1:獨立董事規模越大,盈余信息質量越好。
我國證監會明確提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中應至少包括一名具有高級職稱或者注冊會計師背景的人士,凸顯了財務型獨立董事的重要地位。盈余管理活動本身就是對財務數據的人為操縱,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日趨成熟,盈余管理活動也越來越復雜,監督和控制盈余操縱行為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所以相比其他背景的獨立董事,具有財務背景的獨立董事可以更好地監督、發現并制止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2:獨立董事中擁有會計專業背景的人士越多,公司的盈余信息越好。
我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大多由高校教師、研究員、律師等具有一定經濟社會地位的人士擔任,這些人士對于聲譽非常重視,一旦上市公司爆出財務丑聞,獨立董事不僅會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更會對獨立董事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波及到其主要職業。所以獨立董事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會盡自己所能履行監督義務。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3:獨立董事聲譽越高,公司的盈余信息質量越好。
女性董事相對于男性董事而言更加勤勉,對會議的準備更加充分,會提前做功課(Huse,2006)。Charles(2012)研究了外部女性董事與CEO薪酬、公司績效的關系,發現那些績效較好的大公司中,董事會規模越大的公司越傾向于雇傭女性外部獨立董事。因為女性董事在進行決策時,一般會規避風險,能夠避免公司的過度冒險。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4:獨立董事成員中有女性,公司的盈余信息質量會更好。
人力資本特征中,除了性別會對監督效力產生影響,獨立董事的年齡也是重要因素。因為上市公司的業務較為復雜,沒有經驗的人員很難發現問題,而年紀較大的獨立董事職場經驗一般較為豐富,相對于年輕獨立董事,更容易根據經驗找到問題。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5:獨立董事的年齡越大,公司的盈余信息質量越高。
(一)數據來源。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已在我國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并對數據進行以下處理:(1)剔除任意數據缺失的樣本。(2)剔除數量過少的行業樣本。(3)由于公司在發生財務危機時,財務數據會產生較大波動,所以剔除近三年被ST或*ST的公司。(4)在進行以上處理后,再刪除首尾1%的樣本。本文的數據均來自國泰安、萬德數據庫以及巨潮資訊網。
(二)變量定義。
因變量(ABSDA):衡量盈余管理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分布檢驗法、具體項目分析法、應計利潤法,其中應用最多最廣泛的是應計利潤法(Mcnichols,2002)。因此,本文使用應計利潤法下的瓊斯修正模型,使用上市公司可操縱利潤DA的絕對值ABSDA來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自變量:(1)獨立董事規模(SCALE)。以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會中總人數的比例作為獨立董事規模的代理變量。(2)獨立董事專業背景(CAREER)。以獨立董事中具有財務背景的人士的占比作為衡量獨立董事整體財務能力的指標。(3)獨立董事聲譽(REPUTATION)。聲譽越高的獨立董事,受青睞程度越高,被其他上市公司雇傭的可能性越高,因此,本文使用獨立董事兼任的公司數量作為聲譽的代理變量。(4)獨立董事人力資本特征(Human Capital)。對于性別特征(SEX),設置虛擬變量,如果獨立董事中有女性董事,賦值1,沒有則賦值0;對于年齡特征(AGE),使用獨立董事的平均年齡作為代理變量。
控制變量:因為一些獨立董事的個人特征以及公司特征也會對盈余管理產生影響,所以模型中加入了控制變量。(1)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FIRST)。如果股權比較集中在第一大股東手中,小股東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大股東可能會出于自身利益操縱盈余。(2)公司規模(SIZE)。大公司的發展比較成熟,而且相對穩定,進行盈余操縱的動機較小,所以本文將公司規模作為控制變量,使用公司總資產的對數作為代理變量。(3)公司成長性(GROWTH)。成長性指標可以用來衡量公司發展的質量,本文選取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作為成長性的衡量指標。(4)獨立董事教育背景(EDUCATE)。學歷越高,獨立董事越有可能擁有更高的專業和業務能力,這對于其職能的履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使用獨立董事的平均學歷作為其教育背景的代理變量。
(三)模型設定。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將應計利潤作為被解釋變量,以獨立董事規模、獨立董事專業背景、獨立董事聲譽、獨立董事人力資本特征等作為解釋變量,以獨立董事教育背景、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公司規模、公司成長性等作為控制變量,設計以下模型:

各變量的定義如前文所述,其中ε為隨機擾動項,C為常數項。
下頁表1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通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最大值達到47%,最小值則可以認為基本沒有進行盈余操縱。這說明上市公司之間的財務信息質量千差萬別。獨立董事規模中均值為0.39,剛超過1/3,說明很多上市公司本身不愿意聘請獨立董事,這也導致我國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決策中的話語權較為薄弱。從整體上看,獨立董事兼任的公司數量并不多,均值只有1.92,最高值為5,受限于證監會的規定。在獨立董事中,38%的人士擁有財務背景,占比較高,這也說明在獨立董事的聘請過程中,擁有財務背景的人士可能更受青睞。但是最小值為0,違反了證監會的相關規定,說明上市公司中存在不符合規定的聘請行為,但這也有可能與本文的數據處理方式相關。獨立董事的平均年齡偏大,說明上市公司在聘請獨立董事時對于其閱歷、經驗具有一定要求。

表1 描述性統計
(四)回歸分析。由于本文使用的是截面數據,對于截面數據最常見的是異方差問題,此時進行OLS估計是無效的,因此本文首先對模型(1)進行OLS估計,得到殘差項,并對殘差項進行White異方差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存在異方差。加權最小二乘(WLS)方法是處理異方差的一個常用手段,這種方法的主要思路是給解釋變量加上一個權重,從而使加權后方程的方差是相同的。本文使用的權重為殘差平方的倒數項,加權后的方程已經不存在異方差問題。檢驗結果見表2、表3。

表2 White異方差檢驗

表3 WLS估計下的White檢驗結果
如表4所示,根據回歸模型進行穩健估計可以看出,獨立董事規模越大,越有利于監督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信息質量。證監會規定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規模應達到1/3,可以通過進一步提高獨立董事的規模來降低上市公司的財務錯報風險。獨立董事擁有會計專業背景的成員越多反而不利于盈余管理,這與本文的假設相反,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國獨立董事的發展起步較晚,獨立董事很難獨立于管理層發表公正客觀的意見,管理層反而會利用獨立董事的專業知識進行合謀,加大盈余管理程度。所以在我國資本市場中,財務背景獨立董事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職能,反而加深了合謀的可能性。獨立董事兼任的公司數量與盈余管理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但不能說獨立董事的聲譽機制在抑制盈余管理過程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為本文選取的代理變量兼任公司數量并不是聲譽的完美代理變量,很多學者對其提出過質疑,但是在其他代理變量難以獲得的前提下,只能使用這一變量,可能會對本文的回歸結果造成一定影響。此外,獨立董事的人力資本特征對盈余管理沒有顯著影響。
對于控制變量,獨立董事的學歷越高,越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相關機構可以通過提高獨立董事任職的學歷門檻來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活動。上市公司的規模越大,發展越成熟,越不會進行盈余管理,而發展規模較小的公司,出于投融資的需求,有更強烈的動機操縱盈余信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同樣地,上市公司的發展勁頭強勁,擁有較高的主營業務利潤率時,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不足,這時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更高。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對盈余管理沒有產生特別影響。

表4 回歸估計結果
(五)內生檢驗。本文的變量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即聲譽較高的獨立董事更有可能選擇盈余表現更好的公司就職,而盈余表現更好的公司也更有可能聘請聲譽更高的獨立董事。為了防止內生變量對回歸結果造成影響,本文對可能產生影響的變量進行內生檢驗。按照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中的方法,本文通過選取一個工具變量,該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而且能夠較好地代表內生變量。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所任職單位的聲譽(INSTITUTION)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變量,其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與獨立董事聲譽成正比,而與被解釋變量之間沒有顯著關系。本文按照不同獨立董事的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衡量標準:對于學者型獨立董事,以其所在高校聲譽為代理變量,其中重點院校取1,普通院校取0;對于律師以及會計師等群體,如果其所在公司為行業領先者(前10名)取1,否則取0;對于政府及相關人員,按其是否退休為標準,退休取1,在職取0。
首先使用REPUTATION對所有外生變量包括工具變量進行OLS估計,回歸方程如下:

其中INSTITUTION為獨立董事所任職單位的聲譽,RESID為殘差項。因為本文假設除REPUTATION外,其余變量都是外生的,因此REPUTATION與模型(1)的殘差項ε不相關的前提是RESID與ε不相關,所以本文將RESID加入到模型(1)中再進行回歸,結果如下:

如果RESID前的系數顯著為0,說明REPUTATION與ε不相關,是外生的,如果RESID前的系數顯著不為0,說明REPUTATION與ε相關,是內生的,需要使用工具變量進一步進行處理。將RESID加入模型(1)進行估計發現,RESID前的系數顯著為0,說明REPUTATION是外生的,不需要考慮內生變量對估計結果造成的影響。如表5所示。

表5 內生性檢驗
本文以我國2017年已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盈余管理的視角對獨立董事在我國資本市場中的履職情況進行研究,以應計利潤為被解釋變量,以獨立董事規模、獨立董事專業背景、獨立董事聲譽、獨立董事人力資本特征為解釋變量,以獨立董事教育背景、公司規模、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公司成長性等作為控制變量,使用穩健標準誤方法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樣本公司的獨立董事發揮的監督作用有限,難以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動進行控制。具體來看:提高獨立董事的規模能夠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活動,但是實施的難度較大,因為上市公司很少有動機高薪聘請更多的獨立董事;具有財務背景的獨立董事占比越多反而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因為其與管理層合謀的可能性加大了,也許還會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縱中;獨立董事的聲譽與盈余管理之間沒有顯著關系,這可能與本文選取的代理變量不恰當有關,在后續的研究中,應找到更好的變量進行替代,以期得到更加準確的結果;而獨立董事的人力資本特征與盈余管理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本文從盈余管理的視角出發,研究發現我國獨立董事的監督效力較為有限,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我國獨立董事制度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