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南寧市群眾藝術館文藝部,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素質教育在常規教學中的不斷深入以及群眾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多,一支粉筆一張黑板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手段,正出現在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具有大容量、全兼容、交互科學性、界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等的特點,在教學中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形態信息為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的知識條理化,直觀快速,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許多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筆者從事音樂教學多年,對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深有體會,現以電子琴大班教學為例加以說明:
樂理知識是學習各種器樂都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學習電子琴也不例外。然而,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授樂理知識對于許多學生來說總覺得枯燥無味,且不易理解,教師常常反復解釋也無濟于事。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就可以大大改變這種狀況,例如,在教授“音符”時,利用計算機集成化功能制作軟件,在大屏幕上演示一個分西瓜的過程:把全音符看作是一個大西瓜,那么二分音符就是把西瓜平均分成兩個等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于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個等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音符;以此類推,八分音符把西瓜平均分成八個等分,十六分音符把西瓜平均分成十六個等分,三十二分音符把西瓜平均分成三十二個等分等等。在演示這些知識形成過程時,還在每等份上標上相應的節奏符號和拍數,并把每等分用紅色顯示,節奏符號用藍色顯示,讓學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各種音符的時值和含義。
電子琴在彈奏前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就是對樂曲的旋律部分進行熟悉,這就必然要求教師要進行范唱,通過范唱,才能讓學生對整個樂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范唱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為教師的范唱不僅要把樂曲的節拍、節奏以及各種音樂記號準確地唱出來,而且還要把音準、速度以及樂曲的風格等都要表達準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例如:在講到《梁?!分黝}曲時,如果讓老師范唱就比較困難,因為電子琴曲《梁祝》是根據小提琴協奏曲改編的,音域比較寬,跨度達十三度,沒有經過專業的聲樂訓練,一般很難把音域跨度這么大的音區準確地唱出來,而且其中節奏比較復雜,有很多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用“超級解霸”軟件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主題音樂錄入硬盤,用樂譜軟件把樂譜制作完成后復制到硬盤,然后播放音樂,同時在大屏幕上顯示整個樂譜,讓學生一邊聽著錄音一邊看著樂譜,學生不僅從聽覺上感受優美的小提琴演奏,而且從視覺上把整個樂曲的旋律有了充分地了解,反復播放幾遍后再讓學生跟著哼唱,這樣學生對要彈奏的樂曲就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為后面的彈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舒伯特《小夜曲》是一首抒情優美的曲子,但是,樂曲節奏比較難掌握,特別是三連音,要唱得均勻連貫非常不容易,中間部分還有變化音和轉調,音準概念比較難把握,這時,教師要給學生范唱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首先用計算機下載功能把歌曲《小夜曲》演唱版下載后復制到硬盤,再把歌譜復制下來,最后播放歌曲演唱錄音,并在大屏幕上顯示歌曲的歌譜,在變音記號和轉調處用紅色顯示出來,提醒學生注意音高的變化和調式的轉換。在播放錄音和顯示歌譜時讓學生一面欣賞一面跟著哼唱,學生通過耳朵聽眼睛看,視覺和聽覺的刺激達到了完美的結合,這樣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電子琴大班教學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鍵盤彈奏示范和電子琴功能使用講解,也就是說,教師怎樣才能讓全班學生同時清楚的看到電子琴上每一個琴鍵的位置、每一個功能按鈕以及教師指法的運用過程呢?這是電子琴大班教學中讓教師非常困惑的問題。電子琴是一種鍵盤樂器,過去都是一對一的授課方式,學生比較容易看到教師彈奏示范。筆者認為,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把電子琴及教師的彈奏示范過程投射到足夠大的屏幕上就可解決這樣的難題,就算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學生也能清楚的看到投射在大屏幕上的物體。例如,在講到“音級”時,先從理論上把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的概念說明,然后用投影機把預先制作好的鍵盤和音符對照表投射在大屏幕上,用紅色顯示基本音級的位置,用加大突出中央C的位置,因為中央C是樂音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音。接著結合顯示的圖表詳細地講解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的關系和重要性以及鍵盤的結構和規律等。最后,用投影機把電子琴的鍵盤投射在大屏幕上,一個巨大的電子琴鍵盤就顯示在屏幕上,教室里所有的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鍵盤上每個琴鍵。這時,教師就可以在投影機下面的鍵盤上做相應的講解和示范了,教師用手指指出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的位置,從中央C向左向右介紹樂音體系中各音組的名稱和位置,并在鍵盤上進行慢速度分解彈奏示范,讓學生看得更清楚些,同時讓學生順著教師的指點在鍵盤上說出每一組音的位置,所有這些動作都被投影機放大了幾倍映射在屏幕上,讓學生看得一清二楚,印象深刻。
手型和觸鍵方法是鍵盤彈奏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正確的手型和觸鍵方法可以讓學習者事半功倍,而使用不正確的手型和觸鍵方法就會使學習者彈起琴來越來越困難,最后失去學琴興趣。在電子琴大班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為觀察不到教師細微的示范動作而走了很多彎路,使用不正確的手型和觸鍵方法來彈琴,這種影響是非常大的,一旦形成習慣就難以改變。因此,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發生,教師必須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示范動作。運用投影機把正確的手型和觸鍵的運動過程放大投射在屏幕上就會避免走這種彎路。例如,在教學生練習彈奏C大調音階時,教師首先借助投影機把正確的手型投射在屏幕上,把五個手指的名稱和狀態做一一講解和示范:手腕要隆起,手指自然彎曲,成半圓形,拇指要與鍵盤(白鍵)形成約十五度角。在擺這些動作時,還可以調整投影機的角度把要顯示的目標再放大,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點。在講到觸鍵方法時,重點讓學生看清楚每一個手指在抬起和落下時的運動過程:手指下鍵要快,重心通過手臂到手腕再傳到指尖。要特別注意的是,拇指觸鍵的位置是在手指尖側面的一個點,而不是拇指的整個側面,在講到這一點時,把投影機的焦點對準拇指的位置并放大顯示,讓學生對拇指的位置及觸鍵的要領有比較準確地把握。在做C大調音階彈奏示范時,首先是左、右手單獨彈奏練習,然后是雙手彈奏練習,在示范過程中,提醒學生特別注意穿指和跨指的要領,并用慢速度進行動作分解,在鍵盤上反復示范,同時用投影機對準穿指和跨指的位置進行放大顯示,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點。通過投影機的不斷變換角度和放大顯示,教師示范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都會讓學生看得一清二楚,這樣,對于學生掌握正確的鍵盤彈奏方法起著關鍵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全民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將更廣泛的應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上,全面提高音樂教學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