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成 李向楠(華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雄安新區的設立,一時間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焦點。雄安新區占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溝通著京津冀三地。在雄安新區規劃中將構建“四橫四縱”交通網,為雄安新區城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交通便利條件。于此同時,應注重整合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原有的旅游資源,挖掘本地文化內涵,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傳播,將其融合到城市旅游項目之中,讓城市旅游產業具有獨特性并發展成為雄安新區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在此基礎上,依托形象標識、宣傳口號、新媒體、節事活動等策略進行雄安新區城市旅游形象傳播,以全新的面貌展現給世人。
雄縣,有著“中國溫泉之鄉”的稱號,縣城內溫泉度假型旅游資源居多,但現處于小型規模,名氣不足。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宋遼邊關古戰道仍有部分保留,游客可以到地下戰道游覽,但現階段站道規模較小,游覽時長短暫;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容城,因“容城三賢”——元初著名學者劉因、明朝忠烈楊繼盛、清初大儒孫奇逢而得名,建成“三賢廣場”,成為當地人們休閑納涼的去處,廣場內建有文字石刻、人物雕塑,但廣場已被多重業態覆蓋,并且三賢人物雕塑尺寸較小,視覺沖擊感不足,以此應得到更好的開發。位于容城入口處的“容和塔”有著現代城市氣息,寓意著城市平安祥和,也成為目前各大媒體報道的標志性建筑;安新縣最著名的景觀當屬白洋淀,白洋淀是5A級景區,有著想“小兵張嘎”“雁翎隊”等著名的紅色文化,它還有著“華北之腎”稱號,白洋淀對雄安新區水域環境調節起到重要作用。
在雄安新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合分析,融合旅游資源將會起到事倍功半的宣傳與推廣作用。現雄安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雄縣古樂、雄縣鷹爪翻子拳、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都繼承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有著重大意義。并且上述三種非遺都被評為國家級項目。除此之外,安新蘆葦畫,面塑、造船等被紛紛列入省市項目之中。憑此,應進步一挖掘旅游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互結合,例如,可以將非遺文化進行符號挖掘,形成文創產業,并且與旅游資源相互結合,一方面進行非遺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吸引游客,潛移默化了解當地文化,相互借力,形成產業進行傳播。
城市旅游形象的傳播定位具有核心指導作用,通常以一句精簡的宣傳語進行傳播,旅游宣傳語是對城市中獨特、鮮明的旅游資源的精髓概括,人們對城市印象的心理以及客源市場的綜合分析基礎上,根據各地區不同的發展狀況而表現出語言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句子。宣傳語帶有鼓動作用,能夠言簡意賅的表達出城市旅游形象,同時也是城市旅游形象策略中傳播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老家河南”,這句宣傳語有效的塑造了河南省的旅游形象,高度概括城市旅游的文化內涵,讓人體會到了“老家”的歸屬感和歷史感。“老家河南”宣傳語更加使人們對該地的向往,并且讓人從“老家”這兩個字就產生了對河南地域文化的“尋根”欲望。憑此,雄安新區也要對其旅游形象進行傳播定位,例如可以以“雄安,不只是新區”、“未來雄安”等等宣傳語進行調查篩選,進行傳播定位。
塑造形象識別系統對于城市旅游形象的發展非常重要,如同人的“臉面”。雄安新區城市中的白洋淀景區,有著自己的旅游品牌識別系統的塑造,在其景區的標志體系,蘊含了整個白洋淀的特征,其標志中有著荷花、野鴨、水域等圖形符號,整個景區內的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應用規范、標準統一,無論是宣傳欄還是指示牌,都以標志為核心進行展開應用,形成自身獨特的視覺識別系統,充分體現著景區的視覺識別系統。對此,城市中其他景區標識過于老舊或沒有標識,更談不上系統化。所以,城市管理者應進行借鑒分析,將城市旅游識別系統進行設計整合,打造識別性,形成系統化,最終達到獨一無二的特點,以此促進當地城市旅游資源的發展。
隨著人們物質水平提升,也帶動了人們對旅游的一種物質性消費,而旅游衍生品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是城市旅游形象中具有文化附加值的產業,在雄安新區旅游衍生品的市場中,卻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市場上除了食品類有分別外,產品上幾乎趨同于其他城市,甚至出現同類產品仿制、沒有設計感等問題,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旅游衍生品是一種具象載體,能為游客帶來精神上的內涵和情感上的寄托,更是包含著人們賦予產品新的內涵與視覺語言。在開發旅游衍生品的時候,應當立足于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在凸顯城市形象、城市特色的同時更應結合現代流行元素,進行完美融合,達到一舉兩得之效果,使得產品既附有文化有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感受;憑此,應借助雄安新區城市文化、并依托當今新媒體等媒介進行設計,例如,將當地特有菱角進行創意設計,在菱角上繪畫或以此為符號進行設計等,同時借助VR技術進行城市展示,用AR廣告形式等來實現衍生品宣傳,并與游客在移動終端上有效互動,建立沉浸互動效果,從而可以直接有效地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除了各形象識別要素之外,還存在著整體形象,其整合的主要方式有節事活動,節事活動借助媒體集中曝光傳播,可迅速傳播城市旅游形象。應選擇代表性的旅游節事活動尤為關鍵,例如,張北草原的音樂節、濰坊風箏節、哈爾濱冰雕節、長沙的金鷹節等,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藝術性和娛樂性的節事活動,逐漸擴大規模與知名度;
城市為了傳播旅游形象,更要關注流行產業,甚至可以進行IP產業打造,以雄安為奠基,進行文化IP、影視IP等領域打造,形成產業鏈和反哺城市旅游形象,得到循環發展。雄安新區可以依托《小兵張嘎》等紅色文化影視進行IP產業發展,還可以適當結合當今院線影視劇、綜藝節目進行植入宣傳,例如美國電影中都會刻意出現城市圖書館、國家標志性、旅游風景等進行旅游形象的傳播。國內諸多綜藝節目都以城市為拍攝地,都對城市旅游景區或旅游項目進行宣傳,以此得到觀眾熱議并對該城市旅游形象得到了進一步傳播與發展。
雄安新區城市旅游形象傳播是對城市今后發展的一項必要舉措,其策略也不是固定模式,要從經濟、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發展綜合考慮。雄安新區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深入調查現階段旅游形象和對未來傳播發展的構想,在此基礎上,建立互動評價反饋體系,保證城市旅游形象傳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雄安新區城市旅游形象傳播更加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塑造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