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明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是學生課時學習效果好壞的重要環節,是學習前的預設目標,也是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的重要尺度。探討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的概念、劃分、功能、出現的問題,將有助于提高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編制的科學性,增強可實施、可評價性,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采用文獻法對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的概念劃分、功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策略既反思,為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的編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
泰勒原理中闡述確定教育目標既作用于學習經驗、又作用于評價、是選擇、創造和組織學習經驗的指南和關鍵因素、是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1]。體育課時教學目標相當于一個機構總指揮部,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擇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課后的評價的指標。體育教學總目標包含了以下幾個不同層面的目標:學段教學目標、學年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2]。結合2011年修訂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體育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不同層面:水平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這些目標有一定的關聯性,在層次上更有遞進關系。課時教學目標可被理解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上接領域目標、水平目標、學年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其下直接面向學生,是一個可實施的目標。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這些目標之間的關系不明確,甚至在教學中會被混淆或合并,且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在制定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過程中,由于認識上的不同,致使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可實施性、可評價性不強,難以在課時教學中實現。因此,探討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的概念、分類、功能、具體編制等問題,將有助于提高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編制的科學性,增強可實施、可評價性。
一、課時教學目標的概念
理清教學目標的概念,首先要清楚目標的涵義,目標指的是想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3]。教學目標是指學習者在教學終結時應做到什么或獲得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種明確的陳述,它是評價一節體育課的尺度[4]。因此課時教學目標是指課前期望達到的目標和課結束后實際達到的知識技能及情感等的目標。根據上述概念,其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前的預設目標;二是結果目標,是教學終結時學生自身所獲,是評價尺度。只有學生從自身需求向目標出發,發現學習的重要性,學生才能有前進方向并自主學習,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相反如果過于強調目標的科學性、操作性、程序性又會導致教師、學生積極主動性不高,形成內容牽著教師走,教師牽著學生走的尷尬局面,因此從教學目標的概念來看,其具有指引學生前進的作用、可以促進教師、學生在課堂中發揮積極主動性,但其又要有一定的原則:1)科學性原則。課時教學目標要為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服務,換句話說,課時教學目標的執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而學校培養目標則是為地方、國家、社會服務,學校人才的培養則直接會影響到地方、國家及社會、。因此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國家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還應該綜合社會、地方及學校所需要的人才來制定。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制定,國家、地方、學校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所以其目標的制定還需要以人為本。2)可操作性原則。課時教學目標不是擺設、不是花架子需要在教學中貫徹執行,最后還要落實到學生、所以其要能操作、可實踐、還可行。3)針對性原則。有別與以往的程序性原則,人是靈活的也是需要變通的,按程序授課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學生的發展空間,程序性不利于人感情色彩、主觀能動性及價值判斷等的發揮。所以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學生個別特殊情況;針對社會問題;針對學校、地方、國家培養目標。
二、課時教學目標的劃分及其功能
(一)課時教學目標的劃分
教學目標按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法與表達,美國學者布盧姆按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分類;加涅則把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成果分為語言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態度和運動技能五個方面;也有學者還將教學目標分為:明顯目標、隱蔽目標;按教學活動的需要教學目標又分為學科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1]。2011年修訂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根據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確定了課程目標體系以及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的內容標準,為各地區和學校制訂課程實施方案和教學計劃提供指導,如:運動參與下設分目標,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2)體驗成功與運動樂趣;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劃分為四級水平的學習目標,并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分設四級水平的學習目標,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別對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和7-9年級。如:水平一中的運動參與學習目標為上好體育課并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2]。課時教學目標需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并對應該年齡段的水平目標來制定,換言之課時教學目標中又分四個領域目標,此領域目標分別對應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別對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和7-9年級,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單元教學目標、學年教學目標、水平目標實現的前提,水平目標的實現又為領域目標及學校目標實現奠定了基礎。
(二)課時教學目標的功能
導向功能。課時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定向作用。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十分重要,不僅有助于明確課時目標與單元目標的關系,而且還有助于把握整節課的脈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可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課堂評價準則。二對學生發展及單元目標的實現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學生的發展雖有國家、地方、學校的培養目標,其發展要經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課時教學目標對學生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單元目標的實現也需課堂教學的積累才能夠完成,這時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對單元教學目標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激勵功能。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的熱愛和運動的興趣,達到更好的鍛煉身體的效果。
評價功能。課時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具體規定,具有很強的外顯和可檢測性,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定提供具體而客觀的依據。
三、編制體育與健康課時教學目標的策略
(一)課程標準
首先要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水平目標來制定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及各個小單元目標,再根據各個小單元目標制定課時教學目標,這樣的課時目標是為小單元目標服務,小單元目標的實現又為學期目標的實現來服務,最終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學生實際情況
從學生主體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課時目標,達到精講多練的目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還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從學生興趣出發,課時教學目標應該可有篩選的教學內容,而不是該目標下只有一個內容可以教學,更多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運動的興趣,如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目標,不僅可以選則足球、還可以選擇籃球、排球等等;從健康角度出發,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考慮學生的運動負荷量,學生的運動負荷量達到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才有提高的可能,學生才有學會該項運動的可能,當然學會一兩項運動項目只有負荷量是不夠的還需教師整體結構化的把握,但是沒有足夠練習的支撐更難學會運動項目。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汪霞,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大教育出版社,2008,(4):13.
[2]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3]教育家研究系列 布魯姆[DB/OL] http://blog.sina com.cn/s/blog_59ec564b0100f2syhtml.
[4]吳愛軍,王渺一.對合理制定體育課時教學目標的策略研究[J].運動,2009,(OI):128.
[5]鐘啟泉,汪霞,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大教育出版社,200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