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旺圣
摘要:隨著國家新舊動能轉換進程的不斷推進,煤炭生產企業計提的安全生產費用、煤礦維簡費,作為實現生產接續、技術改造、安全生產的重要資金來源,為煤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利保障。本文擬就煤炭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費用、煤礦維簡費等專項儲備的會計及稅務處理問題加以探討。
關鍵詞:煤炭企業;專項儲備;新舊動能轉換;會計及稅務處理
一、專項儲備對煤炭生產企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
(一)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資金支持
專項儲備作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煤礦維簡費,主要用于煤礦生產正常接續的開拓延深、技術改造等,以確保礦井持續穩定和安全生產,提高效率。企業及時足額計提的專項儲備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利的資金支持。
(二)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安全保障
安全生產是煤炭生產企業的“天字號”大事,是開展一切經營活動的前提。財企[2012]16號文件,對安全生產費用的計提標準、使用范圍均作了明確規定,嚴格依法計提、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煤炭生產企業專項儲備計提標準及使用范圍
(一)專項儲備計提標準
1.安全費用計提標準
財企[2012]16號文件,第五條規定:“煤炭生產企業依據開采的原煤產量按月提取。各類煤礦原煤單位產量安全費用提取標準如下:(一)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噸煤30元;(二)其他井工礦噸煤15元;(三)露天礦噸煤5元。礦井瓦斯等級劃分按現行《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規范》的規定執行。”
2.維簡費計提標準
財建[2004]119號文件,第三條規定:“企業根據原煤實際產量,每月按下列標準在成本中提取煤礦維簡費:(一)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河南、寧夏、新疆、云南等省(區)煤礦,噸煤8-50元;(二)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煤礦,噸煤8-70元;(三)內蒙古自治區煤礦,噸煤9-50元;(四)其他省(區、市)煤礦,噸煤10-50元。"
(二)專項儲備使用范圍
1.安全費用使用范圍
財企[2012]16號文件,第十七條規定:“煤炭生產企業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范圍使用:(一)煤與瓦斯突出及高瓦斯礦井落實“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支出;(二)煤礦安全生產改造和重大隱患治理支出,包括“一通三防”(通風,防瓦斯、防煤塵、防滅火)、防治水、供電、運輸等系統設備改造和災害治理工程,實施煤礦機械化改造,實施礦壓(沖擊地壓)、熱害、露天礦邊坡治理、采空區治理等支出;(三)完善煤礦井下監測監控、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支出,應急救援技術裝備、設施配置和維護保養支出,事故逃生和緊急避難設施設備的配置和應急演練支出;(四)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支出;(五)安全生產檢查、評價(不包括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評價)、咨詢、標準化建設支出;(六)配備和更新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支出;(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八)安全生產適用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支出;(九)安全設施及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支出;(十)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2.維簡費使用范圍
財建[2004]119號文件,第五條規定:“煤礦維簡費,主要用于煤礦生產正常接續的開拓延深、技術改造等,以確保礦井持續穩定和安全生產,提高效率。具體使用范圍是:(一)礦井(露天)開拓延深工程;(二)礦井(露天)技術改造;(三)煤礦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和固定資產零星購置;(四)礦區生產補充勘探;(五)綜合利用和“三廢”治理支出;(六)大型煤礦一次拆遷民房50戶以上的費用和中小煤礦采動范圍的搬遷賠償;(七)礦井新技術的推廣;(八)小型礦井的改造聯合工程。”
三、專項儲備會計處理
財會[2009]8號《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的通知》文件明確: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維簡費,應當計入相關產品的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記入“專項儲備”。
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維簡費時,屬于費用性支出的,直接沖減專項儲備。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維簡費形成固定資產的,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歸集所發生的支出,待項目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確認為固定資產;同時,按照形成固定資產的成本沖減專項儲備,并確認相同金額的累計折舊。該固定資產在以后期間不再計提折舊。
“專項儲備”科目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項下“減:庫存股”和“盈余公積”之間增設“專項儲備”項目列示。
四、專項儲備的稅務處理
(一)稅務處理
1.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一是對計提未實際支用的期末余額做企業所得稅納稅調增;二是對資本化支出扣除按稅法規定應計提折舊后的余額,做企業所得稅納稅調增。
2.確認遞延所得稅。對稅收政策與會計處理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的部分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稅收優惠政策
為引導企業加大設備、器具投資力度,2018年5月,財政部、稅務總局下發《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
規定:一是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O2O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500萬元的,仍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06號)等相關規定執行。二是本通知所稱設備、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資產。
煤炭生產企業在2018年1月I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在符合財稅[2018]54號文件規定的情況,無需再進行資產稅務處理。既節約了企業所得稅支出,又減少了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理的工作量。
五、經驗總結
(一)要做好安全費用、維簡費等專項儲備形成的固定資產應做好備查登記,同時將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情況進行備查登記
(二)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在符合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提取標準,保證企業實際投入需求。同時適時關注國家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注重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利用,有效推進煤炭企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