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紅
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以一級政府財政預算為對象,以政府財政預算在一定時期內所達到的總體產出和結果為內容,以促進政府透明、責任、高效履職為目的所開展的績效管理活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落實這一要求,必須嚴格按照“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五有”要求,將績效理念和管理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使財政資金花得其所、用的安全。
一、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財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財政部門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預算管理各環節樹立績效意識、體現績效要求,提高財政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更加科學合理配置財政資源,把取之于民的財政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可靠。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舉措??冃钦A算的邏輯起點與終點,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應將績效意識轉化為績效理念,把績效理念轉化為績效文化,進而轉化為國家治理的績效行動是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必然趨勢。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開展評價,推進績效信息公開,有利于為政府履行職能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體制保障,督促各級政府部門認真履職盡責,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加快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提高預算績效水平,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把錢用到刀刃上、花出效益來,這是各級財政部門和所有預算單位的基本職責所在。隨著國家“錢袋子”越來越沉,財政部門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在政府預算管理中,也必須強調財政支出的有效性,在關注有多大蛋糕可分配、分配到什么項目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公共政策的成本和效果,不斷提高現代財政治理水平,通過有效配置財政資源,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積極探索
近幾年來,財政部門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初步構建起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基本框架。一是逐步實現預算績效目標全覆蓋。實際操作中突出預算績效目標管理的龍頭作用,有計劃、分步驟地逐年擴大績效目標管理范圍,實現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做到績效目標與預算管理的同步布置、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同步批復、同步公開。二是精準開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為保證績效目標的執行效果,近年來,財政部門積極開展績效評價,有序擴大部門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范圍,拓展績效評價模式,有重點的選擇財政安排預算且執行完成的財政支出項目開展績效評價。通過績效評價提高了部門使用財政資金的績效意識,強化部門支出責任,為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和財政政策的調整提供了參考依據。三是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結果應用是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工作的關鍵。近年來,各地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辦法不斷出臺,將績效目標評審意見作為當年預算安排、年度預算調整、進入財政預算滾動項目庫的重要依據。四是借助外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一方面創造條件,將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有關內容納入政府部門工作績效考核和財政內部工作考核體系,利用機制和制度的剛性推進工作;加大向政府、人大、政協的匯報和宣傳力度,加強與審計等部門的協調、溝通與配合,借助政府內部監督,合力推進工作;按照新預算法要求,逐步加大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向社會公開的力度,借助社會公眾監督,倒逼推進工作。另一方面使用好第三方機構和專家等外部力量。廣泛征集第三方機構和專家,加強政策指導和業務培訓,嚴格準入門檻,建立競爭激勵考核機制,通過相對充足的業務工作量,加快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和服務財政績效管理的能力。
三、全面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的途徑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應該從全面和績效兩個關鍵詞著手,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盡快研究制定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性文件,細化工作要求和舉措,推動中央部門和地方落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要求。研究建立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和評價標準體系,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合力推動改革。二是擴大管理范圍。將逐步覆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所有資金和項目。同時,研究推進稅收優惠政策、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債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投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等方面的績效管理。三是強化全過程管理。以績效目標為龍頭,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結果各環節,構建事前績效評估、事中績效監控、事后績效評價“三位一體”的績效管理閉環系統。特別是要將績效管理重心向事前和事中聚焦,從源頭防止損失浪費。四是拓展管理對象。預算績效管理對象由項目為主向政策、部門整體支出拓展,由對地方轉移支付為主向地方財政綜合運行拓展,形成項目、政策、部門整體、政府財政運行等多層次、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五是落實績效責任。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各單位的績效主體責任。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對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績效負責,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預算績效管理履職不到位和低效無效問題嚴重的,要依紀依法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