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怡 陳旭東
摘要:墨子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主張的“兼愛”思想從平民的利益和角度出發,主張建立一種無差別、人人平等的全人類的愛,這一思想在提升個人思想道德修養,促進人與人之間友好交流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對當今我國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墨子的“兼愛”思想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具有鮮活的生命力,研究探討墨子“兼愛”思想的時代價值也是社會發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兼愛”;和諧;時代價值
春秋戰國處于諸侯爭霸,社會動蕩不安的歷史時期。在這一動蕩的社會背景下,墨子從身處社會底層的平民的利益出發,提出了一系列維護其階級利益的思想。其中,“兼愛”思想是墨子思想體系的主旨和核心。墨子以“兼愛”思想為理論指導,他主張不興戰爭,兼愛全人類,認為只有信仰“兼愛”思想,社會才能穩定,平民才能安居樂業,從而解決各個國家征戰不斷的局面,最終實現國家的和平穩定與長治久安。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墨子的“兼愛”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獨特的現實意義。
一、墨子“兼愛”思想的時代背景
墨子,名翟,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人,諸子百家中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卑賤,因為在楚國不被重用,使他養成苦行耐勞的性格,深知民間疾苦,并成為平民的代言人,后竟被目之為圣人。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他提出的“兼愛”是其核心思想,構建了一套較完整的社會道德和社會政治理論。
墨子生活的時代正處于社會的大變革,也正值中國古代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型的關鍵時期。此時在政治上,周王朝國力衰敗,各諸侯國稱雄爭霸,中央王朝已經無力維護大一統的局面;社會上戰火連綿、民不聊生、禮樂崩壞。這種動蕩的社會局勢使處于社會下層的平民痛不欲生、飽受摧殘。因此,他提出“兼愛”思想,希望通過傳播“兼愛思想”,使社會更加和諧,平民安居樂業,停止不斷征戰的局面,從而實現國家的和平與穩定,構建一種無差別的、平等的人類社會。
二、墨子“兼愛”思想的基本內涵
墨家思想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重要的思想之一,其思想內涵極為豐富而深刻,具有獨特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特別是“兼愛”這一核心思想,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在當今社會,深入研究墨家道德文化,倡導墨家“兼愛天下”的道德理想,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墨子主張的“兼愛”是一種不分上下貴賤,不分等級差別,不避親疏的愛。他說:“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孝慈;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人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就能“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1]。”
有學者研究指出:“墨家的“兼愛”是不同于儒家的“仁愛”,因為儒家的“仁愛”是建立在血緣宗法關系基礎之上的親疏、遠近之愛,也就是所謂的“差等之愛”而墨家的“兼愛”思想可以說是一種超越了個人的愛、超越了家庭的愛,甚至是超越了國家的愛,是一種無差別的普遍之愛,一種普適的世界大愛”[2]。
三、墨子“兼愛”思想的時代價值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烏鎮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題演講中,就提到了墨子的兼相愛思想:“‘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必須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理念,摒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兼愛”對當今仍然有其時代價值。墨子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一定的時代價值[3]。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兼愛”思想是對個體的道德訴求,有利于提升人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假使所有人都有“兼愛”的情操,有一種博愛的精神,那么世界將會是無限美好。每個人應該對這種“兼愛”的理想社會報以美好的價值追求,這樣才能離理想境界越來越近,只有更接近,才會有提升。因此,在現如今的社會中,還是應以“兼愛”的情懷來對人們自身的道德品質加以完善,加強個人素質的培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水平[4]。
其次,兼愛“思想”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在享受物質的同時,也正在經歷著精神層面的人際危機。比如:貧富差距、城鄉之間、沿海與內陸之間的差距日益拉大,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道德缺失、誠信失落等外來腐朽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侵蝕仍然存在。而墨子主張的“兼愛”思想,主張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平等相待,有利于解決當前社會人際交往冷漠、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現狀,同時對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關系都有著重要的協調作用。
最后,“兼愛”的思想,倡導和諧穩定。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各國的良好關系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墨子的“兼愛”思想,目的是為了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這種關愛要超越了民族、種族等界限,更應把這種“大愛”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兼愛”的人,做任何事情能夠考慮被人的感受,而不是只為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那么我們的社會終有一天會達到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5]。
總而言之,墨子“兼愛”思想對當今國際關系的處理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墨子的“兼愛”思想包含著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國與國之間平等發展的思想。因此,科學理性地認識墨子的“兼愛”思想,深刻挖掘其思想的核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6]。
參考文獻:
[1][清]孫治讓.墨子間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高秀昌.論墨子的“兼愛”精神[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3):55-59.
[3]王付剛.墨子兼愛思想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3.
[4]墨子[M].北京:北京紡織出版社,2007(7):95,166.
[5]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3:57-60.
[6]沈善洪,王鳳賢.中國倫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1.
[7]江暢.墨子的兼愛理想與世界和諧的建構[J].倫理學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