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策強
摘要:一直以來,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建筑行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建筑結構的不斷完善與改建,滿足了人們的建筑質量要求,同時提高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但必須要注意的,盡管質量得到了提高,但仍與人們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由于建筑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問題與弊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因而深入研究土建行業發展,加強其樁基與抗震設計,是勢在必行的。
關鍵詞:結構設計;樁基設計;抗震設計
人類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從建筑角度來說已經逐漸實現從木制結構到建筑結構的轉變。土木工程與建筑工程就是指土建工程,這是一項全新的工程科學,可實現對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有效滿足,但是其內部設計工作難度明顯呈現出逐漸加大的趨勢。因此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必須利用科學的手段以及技術實現樁基設計以及抗震設計的完善與優化,這對土建工程的安全穩定發展有積極作用。
一、加強樁基設計與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樁基可根本上實現對土建工程質量的確保,樁基設計不僅是土建結構設計的重要組成為部分,同時也是其核心內容,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土建結構穩定性的保障,必須實現對樁基設計的不斷加強。我國大部分國土位于大陸深處,只有少數人生活在板塊交接地區。我國土建工程在起步時不能實現對抗震功能設計的重視,在具體施工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唐山大地震”以及“汶川地震”對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并不是不存在地震的國家。因此必須遵守國家《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及相關國家規范要求開展相應的抗震設計工作。
二、樁基設計與抗震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抗震設計中的問題分析
1.對于建筑高度而言,當前時期,我國大部分的土建工程當中存在的抗震設計方面的問題,均是因為建筑高度超過規范要求的高度造成的。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發展需要資源實現供應,但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也就使資源獲取過程中,所要付出的成本會越來越多。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要想實現利益最大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便是不斷增加建筑高度。建筑物高度越高,其重心也會不斷的升高,那么其穩定性也就會降低。這也就導致高層建筑存在安全隱患,如果發生地震極易導致建筑坍塌。
2.對于建筑結構體系而言,主要利用梁柱作為建筑物的支撐部件,之后在主要框架基礎進行結構填充。但是隨著建筑物高度越來越高,導致建筑物當中的梁柱等主要構件在橫向負荷方面,存在越來越大的剪力與彎矩,最終對高層建筑在平面設計與施工階段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建筑進行整體框架設計過程中,將會受到建筑層數方面的限制。
(二)樁基設計中的問題分析
對于土建工程當中的樁基設計而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顯著的成效,對土建工程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因為我國在樁基設計方面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這就造成土建工程結構當中的樁基設計和施工存在諸多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樁基設計過程中,只能夠對樁基在最大載荷方面的要求做到滿足,對于樁基沉降計算和實際沉降難以實現有效的協調統一。導致這一問題主要是以下兩個因素:①在樁基進行實際建設過程中,因為地質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樁基實際載荷水平要遠超設計之初做出的估算,進而造成樁基設計過程中,可以符合支撐方面的能力要求;②地面土層因素造成的影響。部分地面由于在含沙量與含水量上存在不協調現象,進而使部分樁基進行施工時無法實現良好的地下扎基,最終造成樁基無法滿足質量需求,即便部分樁基可以進行施工,但是也會存在地層不牢的風險。
三、土建結構中提高樁基與抗震設計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選擇項目施工場地
在土建工程實施樁基與抗震設計時,場地選擇要慎重。一旦選擇不當,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抗震能力。同時,隨著地震的發生,一些地質活動也會隨之出現,因此在選擇建筑工程施工場地時,就要地質勘察報告的結果為主。
(二)慎重選擇建筑結構
1.加強分析土建結構載重范圍。在實際施工中,為了確保建筑的整體穩定與安全性,在樁基與抗震設計中,必須要注意觀察建筑材料及構件是否變形,其直接影響到建筑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2.設置建筑結構平面。在土建樁基與抗震設計中,必須要采取建筑抗震概念較好的建筑平面,同時嚴格依照相關國家規范進行設計,有效提高數據精確性。
3.注意材料的強度與硬度。在土建工程中,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深受施工材料強度與硬度的影響,如果材料強度不足,其就會出現結構變形,以此削弱土建工程的整體抗震能力。
因此在土建結構中,必須要合理進行樁基與抗震設計。
(三)設置多重抗震防線
如果發生地震,土建工程必須要增設抗震防線,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逃生機會,同時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能力。首先選用性能良好的施工材料,結合優質抗震部件,以此有效設置抗震防線,在此借此狐上緩解地震產生的沖擊力,盡可能將其造成的破壞力,降低因地震造成的各項損失。
(四)合理布局降低地震能量
在土建結構抗震設計中,通過降低地震能量,有效減輕地震造成的破壞。為了削弱地震能量,在土建結構設計中,要將地震可能引發的建筑物位移作為主要控制對象,在結構設計中預測并定量分析該因素,從結構上削弱地震振動。同時,發生地震時,為了有效控制其對建筑物造成的破壞與變形,要對建筑下層位移的延性比進行定量分析,一般對于地質硬度較大的土建工程而言,比較適用于此方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建工程數量日益增多,有效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人們的住房愿望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也要注意土建施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防為建筑單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施工單位必須要嚴格依照土建結構樁基與抗震設計原則開展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各類問題,確保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聶赫涵.建筑土建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J].技術與市場,2016(03).
[2]劉覺先.抗震概念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6(15).
[3]高利輝.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探微[J].建材與裝飾,2016(29).
[4]梁棟.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