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旗存
摘要:在機械零件檢測過程中,對零件的檢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它決定著產品的質量,人員在檢測時尤其是要注意機械零件的誤差,包括形狀、尺寸以及粗糙度等,對提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先介紹機械零件的檢測步驟,再說明檢測時出現的誤差并分析原因。
關鍵詞:機械零件;檢測;誤差及原因
一、測前準備
(一)設計圖紙
在進行檢測機械零件的工作之前,需要先設計出圖紙,并進行審查,因為良好的設計圖紙是后續檢測工作的基礎,能夠保證之后的工作有章可循,檢測人員首先要能夠對圖紙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熟悉零件的結構,認真觀察圖紙中零件的大小尺寸,尤其是要注意零件的長寬高等數據,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想象在現實中的長寬高,并找準關鍵部位的尺寸,搞清楚一些具體的加工面、非加工面和粗加工面,根據公差度分析出這些零部件在整個機械設備中的作用,對于一些特殊的零部件,諸如齒輪和渦輪,凸輪等這些專業性較強的零件需要人員多加注意,因為要參照一定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由于不同的零部件都有不同的國家參照標準,所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檢測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擁有專業的知識,可以體現出檢測人員的基本功,如果一些零件表面需要進行熱處理,人員就需要注意尺寸的變化,檢測人員還需要注意圖紙中的標題,因為標題中也往往蘊含著關鍵信息,比如零件的名稱,知道了零件的名稱后,就可以掌握材料的尺寸、規格、性能等,幫助人員進行正確加工操作。
(二)探析工藝文件
工藝文件就是具體的操作說明,指導人員進行零部件的加工,所以人員在檢驗之前,要認真看工藝文件,根據具體的操作步驟,思考并檢查每個部位的尺寸以及工序等,認真計算,同時對于操作中所需要的設備以及工具,人員也要認真選擇,選擇正確的裝夾方法和定位標準。
(三)確定測量方法
測量人員仔細觀察過圖紙之后,緊接著就是進行零件的測量了,在測量之前需要確定正確的測量方法和工具,根據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狀來選擇,比如在測量圓柱形軸時,選用的工具有卡尺、鋼板尺以及千分尺,當測量中間的孔洞位置時,應該選擇卡尺和鋼板尺,半徑較小的千分尺等,但是一些零部件不能用測量工具直接測量,需要檢驗人員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多年的實踐經驗重新制作出一些檢測工具,或者對原有工具進行修改與完善,用于測量新的零部件。
二、零件的檢測
(一)合理選用測量基準
合理選用測量基準,要求盡可能與工藝基準、設計基準要求相一致,在選基準時,需要選擇具有一定精度的基準,并且該部位位于零件上,需要具有可靠性,能夠承受住一定的壓力,將這個作為測量的基準,比如說測量軸度、圓跳動以及套類零件時,需要以中間的孔洞為基準,而測量具有垂直度的零件時,需要以表面為基準,測量輥類的零件時,比如圓跳動,就需要以零件兩端的下軸承為基準,具體操作為將兩端的軸承放在V型架上,以此為基準進行測量。
(二)表面檢測
當人員發現機械零件有損壞時,需要引起重視,因為零部件的損壞往往是從表面開始,零部件的表面其實發揮著較大作用,因為它的表面決定著零件的性能,比如說可靠性和穩定性,這也決定著零部件的質量。所以在這里我們要研究零件表面的質量,作此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機械中的各種因素對表面造成的影響,掌握一定規律,以便人員利用這些規律來完善修復這些表面出現的問題,控制加工過程,最終提高產品的質量,在表面上容易造成的損害有劃傷、開裂等,如果是細長軸,那么就要防止出現變形的現象,如果是冷沖件,就要防止出現裂縫以及螺旋紋等,如果是銅質零件,就需要注意出現劃傷等,針對不同的材質,需要人員考慮不同的情況,對每一種零件檢測完后,都需要做好記錄,對一些半成品和需要返修的產品、殘次品以及優質品都需要劃分清楚,并做上記號。
(三)檢測尺寸公差
檢測人員在測量時盡可能使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因為直接測量的方法操作簡便,而且較為直觀,還能節約一定成本,也不需要人員進行復雜的計算,用肉眼觀察就可以得出,比如軸的測量,當遇到一些零件無法直接測量時,就需要采用間接測量的方法,雖然間接測量的方法操作復雜、浪費一定時間、人力和物力,但是測得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精準度,甚至有時的計算方法需要用到函數計算法,要求人員絕對仔細,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環節,比如測量的角度、孔洞直徑等,如果遇到形狀較為復雜的零件時,需要先提前列一個計算表,將要求的尺寸列在表上,再經過實際測量,將測量的尺寸再寫下來,如有不符的情況,需要人員仔細核對,最好是一個一個地測量,最終以測得的結果滿足要求結果為準,檢查時也要一個一個進行檢查,保證不漏掉任何一個尺寸。
(四)檢測形位公差
在測量形位公差時,需要根據國家規定的標準來,國家規定的公差共有14種,測量時,需要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比如對軸的要求,長方件的要求等。
三、測量誤差與原因
(一)隨機誤差
隨機誤差是測量誤差中的一部分,隨機誤差指的是誤差是變化的,且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產生這種誤差的原因有工具或者各種儀器量表出現損壞,或者人為測量出現偏差,要想消除這類誤差就需要修復儀器工具,比如說減小溫度差,控制測量力度等,還可以根據函數正態分布預估誤差。
(二)粗大誤差
粗大誤差直接是由人員在讀取數值時,歪曲數值結果造成的,造成這種誤差的原因主要有人員操作錯誤,粗心大意,測量不認真,比如測量人員因為麻痹大意而造成的計數誤差和計算錯誤等,或者因為外界因素造成的誤差,一旦出現粗大誤差時,就表明出現了壞值,就不應該保留。
(三)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指的是方向和條件沒有發生變化,誤差按照規律發生改變,產生這種誤差的原因有工具損壞或者量表不準確,測量時的溫度沒有控制到位,對這類誤差控制的方法有在測量之前,需要對儀器工具進行檢查,盡量消除誤差,保證指針的刻度對齊零,進行仔細檢驗,保證工具的精確性。
四、結束語
機械零件檢測出現誤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人為因素導致的儀器設備、方法等原因,還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環境因素和零件本身的變化,針對這些誤差,工作人員須采取合理手段來減小甚至避免這些誤差,提高產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成林.機械零件的檢測與誤差原因[J].河北企業,2014(7):213-214.
[2]劉學衍.機械零件的檢測與誤差原因解析[J].電子制作,2013(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