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琪 鄧翔
渠縣青龍鎮雙鳳村地處丘陵區,是省定貧困村,渠縣稅務局自2015年被確定為雙鳳村幫扶聯系單位以來,實施了以“賨前味,情滿村”為主題的精準扶貧,即傳承優良傳統,創新幫扶方式,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脫貧攻堅‘五個一’駐村幫扶先進集體”稱號,被評為全省稅務系統先進扶貧單位、達州市扶貧先進單位。
筑牢陣地聚合力。以“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為抓手,渠縣稅務局成立了由局長(黨組書記)任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組建了5個工作組,并向雙鳳村派駐第一書記。局黨員干部指導、幫助村“兩委”建設,細化落實村“兩委”各項制度,改造村黨支部陣地建設200余平方米。對全村134戶貧困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實現了全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將每月第二周星期三確定為黨員“扶貧幫扶日”,對扶貧成效好的黨員干部進行表彰,不拘一格重用。
科學識別嚴把關??h稅務局領導班子成員每周下鄉入戶,實行“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表、群眾訴求和建議表等,以“綜合評判法”為基礎形成一套貧困評估大數據體系,將農戶家庭收入、生活條件、勞動能力、支出負擔、幫扶成效等各項指標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進檔、出檔及脫貧指數,實現低收入農戶識別、脫貧認定由定性到定量的精準轉變。
夯實基礎補短板。縣稅務局捐贈扶貧資金12萬元,多方籌措扶貧項目資金100余萬元,實施雙鳳村農田灌溉、人畜飲水、公路硬化、農網改造、信息扶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等民生工程,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滯后的“短板”。
產銷一體促增收。突出產業扶貧,發放小額信貸20戶共100萬元、產業扶持財政周轉資金借款16萬元。由結對幫扶人給予幫扶對象200元—300元不等的項目啟動資金,并幫助提供市場信息,協調聯系產品銷售。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了6個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46戶120人。實行“互聯網+工廠+商超+食堂+貧困戶”模式,“線上”訂單與“線下”引進的潤宇食品有限公司和凱歌超市等上門收購相結合。一是大力培育畜禽養殖業,發展養羊大戶1戶,新建羊圈400平方米;培育養豬大戶4戶,新建養豬場2個;吸引5名回鄉創業年輕人規劃養牛場2個,新建牛圈1500平方米;縣稅務局給養禽戶提供雞苗、鴨苗。二是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業,種植核桃、李子、花生等,發放綠色蔬菜種子給貧困戶,廣泛開展有機綠色蔬菜種植。三是發展本地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縣稅務局投資30余萬元,吸引社會資本20余萬元,成立了渠縣桐顏食品有限公司,引進技術專家,把群眾的土雞蛋、鴨蛋等加工成咸蛋、皮蛋,打造了口感醇正、綠色實惠的“泥笆蛋”特色品牌;開發紅薯粉條、手工面等特色農產品,并納入渠縣已獲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系列。
練好內功強本領?!胺鲐?扶志”,充分發揮黨員干部、致富能人、“田專家”“土秀才”等的“傳幫帶”作用,組織派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赴縣內外企業考察學習;依托農民夜校,邀請農業技術員以及養殖大戶對貧困群眾開展農作物高產栽培、畜禽養殖等技能培訓;幫助新建圖書室,捐贈了300余本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等農業科技書籍,幫助貧困群眾提高脫貧致富本領。借助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法治、政策宣講,組織開展“文明村和文明戶”評比、“家訓家風美·家和萬事興”等系列活動,幫助村民提高文明素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激發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

渠縣稅務局干部與雙鳳村干部群眾探討扶貧舉措

渠縣稅務局干部向雙鳳村干部群眾講解大數據扶貧
大數據、云計算顯精準。渠縣稅務局與高校、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了大數據精準扶貧綜合管理應用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手段,以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以移動終端為載體,通過“可視化”監控系統將各項指標具體化,建成扶貧工作移動巡檢系統。利用系統平臺生成的數據與縣民政局、住建局、國土局等部門數據進行對比,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進行再識別。通過智能系統“綜合評判”為低收入農戶劃分貧困等級,評判情況與縣教育局、衛計委、民政局、農委等部門信息共享,并實行任務分解,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幫扶措施。打造連接貧困人員與扶貧工作者的網絡服務平臺,不僅發布經濟薄弱村低收入農戶的需求信息,還實現就業務工、電商扶貧等不同類別的社會扶貧項目的網上對接。
改善全村生產生活條件。目前,雙鳳村已完成硬化公路5.5公里,維修加固小農水庫2口、山坪塘3口、堰塘4口,解決了人畜飲水、灌溉抗災難題;實現了信息網絡全覆蓋、寬帶進村入戶、村村通廣播;建設了村級標準化衛生室1個、公共廁所1個、垃圾池5個;維修危房5戶、易地搬遷13戶50人。
產業融合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行生產、加工的規?;?、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線下”與“線上”結合,通過訂單采購、農超對接、電商扶貧等形式,打通了農產品銷路難這一“瓶頸”,延伸了產業鏈,實現了產品增值。目前,雙鳳村養羊300頭,實現年產值35萬元;養豬2000頭,實現年產值400萬元;養牛300頭,預計實現年產值350萬元;養雞500余只,養鴨3000余只。種植核桃、李子、花生等經濟作物1500畝、綠色蔬菜50畝。桐顏食品公司吸納280余人就近務工,每月人均增收1500元;引進的粉條加工廠總投資400萬元,可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每月人均增收1800元。鄉村旅游業發展已經起步,有效解決了農民家門口“就業難、增收難”的問題,實現企業盈利、農民增收。目前雙鳳村已有52戶110人脫貧致富,79戶220人正走在致富之路上。同時,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廠房管理等方式每年固定增加收入2萬余元。
構建特困群眾救助機制。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因災因病致(返)貧的家庭,實行定額救濟與臨時救助相結合,每年達20余萬元,緩解其生活困難。為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捐款、捐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每年為12名留守兒童提供助學金6000元,確保每一個兒童“不因貧困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