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圣斌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內容當中,明確指出需要加強教師的估算教學、培養學生的估算習慣,以提高小學生的估算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授課當中,由于教育者教學模式的單一、相關經驗的不足等諸多因素,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估算教學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基于此,教師有必要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設計進行相關探討,以提高學生的數學估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策略探討
眾所周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學習當中,學生的估算能力是教師必須要培養的能力之一,這種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感,而且還能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是教育者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積極意義
1.提高學生自我檢查的學習能力
小學生在日常的數學計算過程中,其實利用估算的方法也能為解決題目提供一定的幫助。通過估算,學生的學習方法更加靈活多樣,學習數學也會更有動力。小學生在仔細做完一道數學題目后,可以通過估算的方法來對自己所做的答案進行判斷,檢查結果是否具有合理性,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而且通過估算的方法還會節省檢驗的時間。如此說來,小學生估算能力的形成對他們學習數學是有很大意義的。
2.有助于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整體意識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進行有關估算的教學時,事實上也起到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整體意識的作用。例如估計大樓的高度、學生的身高、相關部門的人數等,學生進行估算分析的過程,其實也是心中有所思考、有所取舍的過程。這樣的心理過程有利于小學生增強對現實社會生活的體驗,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培養他們的整體意識。
二、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策略探討
1.積極引導學生進入估算情境,選擇應用估算方法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估算方法的講解,而是應積極地引導學生進入一個估算情境,學生只有進入這樣一個情境之中,才會想到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會使他們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一般來說,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大部分都是采用精算的方法來解決的,雖然最后能得到精確的數字,但是與估算相比,簡便性卻不夠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入一個估算情境當中,讓他們自主地選擇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相對于直接告訴他們用估算的方法,這種情境的引導更能培養他們的估算意識,培養他們的估算能力。例如,在解決小學數學題目“媽媽去菜市場買菜,帶了40元錢,買水果花了8.6元,買蔬菜花了7.3元,買肉類花了19.4元,媽媽帶的錢夠嗎?”時,教師讓學生仔細讀題,學生在分析題目的時候就會發現用估算的方法要比精算的方法簡便很多,用“10+10+20=40”就可以輕易得出媽媽帶40元錢是夠的,學生在做題時有這種估算的過程,很容易在頭腦中有一個明確的意識,因而做題速度和準確性也會大大提高。
2.設計含有生活情境的數學估算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能力是比較差的,如果單純用公式或者算式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那么他們就會感到學習數學特別枯燥無聊,這樣的教學質量是比較低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含有生活情境的數學估算問題,保證題目的生活性和多樣性,讓學生在做題中就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激發他們的興趣。例如,解決題目“某市小學四年級學生要去校外參加活動,各班參加的人數分別為16、20、23、37、44、40,公共汽車座位只有60個,怎樣讓兩個班級學生共同乘坐同一輛車,才能達到合理分配的目的?”時,教師將題目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增加對生活的感受,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利于估算教學的順利進行。
3.給予學生更多的合作探究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課堂當中,教師也不能忽視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的過程。教師應該積極引導他們進行有關估算問題的交流與合作,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由于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的不同,每個學生用估算做題時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合作探究機會,有利于他們對不同的估算方法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從而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例如,在估算119×9時就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分別為120×9,120×10,119×10,100×9等,學生在估算的時候由于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結果可能也會有很大的差距,因而讓他們進行相關的交流學習探討,有利于取長補短,促進他們對估算的交流,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做題的準確率。
4.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在培養學生數學估算能力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些不同類型的題目,讓他們針對這些題目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雖然學生大量做題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感,但是教師不要把關注重點僅僅放在做題量上,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只有養成反思的好習慣,才能彌補做題的不足,從而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例如在計算178+265時,有的同學會估算成200+300=500,這樣就會和真正的答案有很大的誤差。如此看來,教師讓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小學生數學估算能力的培養,設計出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自我發展,以引導他們對估算產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做題準確率。
參考文獻:
[1]胡蝶.尋找課眼:以小學數學《集合》兩次教學設計的變化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趙宇星.小學數學《乘法估算》教學設計與反思[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12):24-27.
[3]徐文彬.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三個基本問題:以小學數學“一一間隔排列”教學為例[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5,5(5):47-5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