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應該和睦相處,有事好好商量。可是有些“近鄰”之間的相處卻會因供排水、噪音等因素而引發一些“別具特色”的鄰里糾紛,總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現例舉四個典型案例。
一、排水受阻,障礙設施應拆除
王老漢與周某毗鄰而居,兩家多年來一直和睦相處。今年春節后,周某擅自截斷并占用兩家共用排水溝搭建廚房一間。結果每逢下雨天,王家的房屋就被雨水倒灌。經多次交涉未果,王老漢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拆除建筑物,恢復原狀。法院受理后,經多次調解,原告、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如期將妨礙排水的建筑物拆除。
點評:相鄰權由相鄰關系而衍生,是指相鄰各方對各自所有的或使用的不動產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基于法律規定而享有在他人不動產上的權利。相鄰關系的內容一般包括相鄰土地使用,防險排污,用水、流水、截水、排水,管線安裝,光照、通風、音響、振動和林木歸屬等6種。我國《民法總則》第132條規定:“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我國《物權法》第84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本案中,被告的建筑物阻擋了鄰家的正常排水,原告的訴求是正當的。
二、建房搭棚,不得妨礙鄰居采光
石某家的房子是一所低矮的老院落,只有房屋西面才能采光。2017年年底,鄰居趙家經有關部門批準,在石家房屋西南面建造一棟三層房屋,由于相隔距離太近,房屋建至第二層,石家的光線就被遮擋,大白天也得開燈照明。石某雖再三要求趙家停建,可后者認為自己建房經過合法審批,手續齊全,別人無權干涉。雙方爭執不下,最后打起了官司。
點評:夏天氣溫高,便于施工,在自己的農家小院里搭個偏房,支個花架、瓜架等現象比較常見。我國《物權法》第89條規定:“建造建筑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筑物的通風、采光和日照。”相鄰通風、采光、日照權是指不動產(主要是建筑物)的自然通風、采光和日照有不受相鄰他方建筑或其他設施影響的權利。一方在修造房屋等建筑物、種植樹木以及在建筑物上附設其他裝置時,應當注意與相鄰的不動產(建筑物)保持適當的距離,并適當限制高度,以不影響相鄰他方的通風、日照及采光為標準。否則相鄰他方有權要求排除妨害或賠償損失。本案中,盡管趙家的建房審批手續齊全,但這不應成為其侵犯鄰居采光權的免責事由,因此石某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并賠償損失。
三、安裝監控,不能窺探鄰居隱私
小張、小李夫婦倆新婚不久,與王家是隔壁鄰居。因以前家中曾經被盜,王家便在自家屋檐下方不同方向安裝了幾個攝像頭。雖經多次方位調試,仍難免將鄰家的部分活動納入監視范圍。對此,張家夫婦認為王家的監控攝像頭安裝不當,攝到了自家的飲食起居活動,侵犯了自己的相鄰隱私權,要求王家拆除。而王家卻以監視探頭裝在自己家中,目的僅僅是為了保護財產安全為由拒絕。交涉無果,張家訴至法院。法院經過現場勘查和開庭審理,判決被告拆除靠近原告房屋的兩個攝像頭。
點評:相鄰隱私權,是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對自己的生活隱私及財產秘密不被相鄰他人窺視并排除他人干擾的權利。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 同時,該法還規定,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本案中,被告雖然是基于保護自身財產安全而安裝攝像頭,但畢竟涉及了原告家人活動等與公眾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這些信息有可能通過監視探頭被他人窺視、知悉、干擾,客觀上給原告及其家人造成了精神上及心理上的壓力。這種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
四、違規排污,侵擾鄰居要擔責
楊某和滕某是隔壁鄰居,兩家居住10多年相安無事。社區規劃后,滕某利用房屋臨街的優勢,把住房改造后開了一家大眾餐館。餐館開張不久,生意很快紅火起來,但因為廚房抽油煙機的排風口正對著楊家天井,做菜時排放的油煙、噪音也攪得楊某家人日夜不得安寧。
點評:本案涉及相鄰環保關系,即指房屋所有權人對于來自鄰居的有害物質的入侵或噪音、振動的干擾,構成環境污染,超過了一般人的容忍限度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我國《物權法》第90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這是我國法律對房屋相鄰的住戶在排放污染物時的禁止性規定。本案中,滕家廚房排放的油煙、噪音等污染物明顯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侵害了鄰居一家的合法權益。對此。楊某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要求滕某采取有效措施,將排放的油煙和噪音等污染物控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也可以直接提起訴訟,要求對方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并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