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一次提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并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1]明確目標,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有助于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高職(專科)院校1359所,比2015年增加18所[2],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作為高校辦學三大支柱的圖書館也得到了各高職院校的重視和發展,但是圖書借閱量在館藏圖書數量和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的態勢下卻呈現出逐年降低的趨勢,高職學生的閱讀狀況令人堪憂。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各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提高館藏圖書的利用率,但很多活動收效甚微,無法吸引學生前來參與,亦無法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有的活動效果只持續在活動開展中或活動開展后的很短時間內,因此,有必要尋找一種既能夠引起學生參與興趣且能夠使之從活動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活動來進行閱讀推廣。
本文以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圖書館經過實踐探索而發現的讀者喜愛的“尋寶大賽”特色活動為例,探討利用特色活動吸引新生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來,并從活動中獲得快樂、收獲知識,讓新生愛上閱讀,進一步促進閱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在每年高考招生的第四、第五批次錄取,知識基礎相對薄弱,閱讀興趣普遍不高,閱讀目標不明確,以至于出現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藏書量在不斷增加而借閱量卻逐年下降的局面,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為了改變上述情況,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我們開展了很多讀書活動,但均收效不大。特別針對新生,每年都做了不同形式的新生入館教育,如采用宣講會、播放宣講視頻、到館參觀等不同途徑和方法來進行,但單憑數量有限的宣講和圖書館的實地介紹并不能更好地吸引新生走進圖書館。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反復探索,從以往開展的活動中,結合新生特點,找到了最能吸引新生,有助于提高新生閱讀素養提升的活動—“尋寶大賽”。
該項活動設計的出發點是為新生打造一項寓教于樂的活動。參與的主體是新生,活動旨在讓新生通過參與活動掌握館藏資源布局、圖書的分類排架和圖書的查找等技能,從而快速找到自己所喜愛的圖書。參賽者不僅可以從中收獲樂趣,更重要的是學習圖書館利用知識,讓新生喜歡上圖書館,從而愛上閱讀。
“圖書館尋寶大賽”是以當下流行的游戲“密室逃脫”為原型進行改進的,利用特定的一本書的查找過程,將圖書館利用的各要素巧妙設計到游戲當中,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快速有效地認識圖書檢索與查找、熟悉圖書館館藏布局和圖書的排架方式,進而學會利用圖書館。
圖書館的每一冊圖書都是圖書館的寶貴資源,讀者喜歡的圖書就是讀者所要尋找的知識寶藏。“尋寶大賽”正是基于讀者查找所需圖書到最終借閱到該書的全過程,通過將需要掌握的圖書館利用的知識點作為“錦囊”設計在每一個關卡中,讀者找到“錦囊”后,根據線索一步一步地找到所需要檢索的那本書——最終的寶物。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增強讀者的參與意識,活動按組設置,每組3-5人。比賽根據參賽隊伍的多少可采用初賽和決賽分出一、二、三等和優秀獎若干,也可以進行單循環統一按完成時間進行排序決定名次。
活動根據報名的隊伍數進行分組抽簽,每次比賽參賽組數為20組,參賽隊伍從20組題抽出自己的任務書,統一計時比賽;同時,為了增加活動的緊湊性和競爭的激烈性,活動進行了限時,規定活動完成時間為90分鐘,到時比賽自動結束。
尋寶過程中參賽者需要根據所抽出的任務書上所給的10個不同索書號找到藏在所在書中的第一個“錦囊”,根據書里的線索找到下一個線索的提示信息,然后破解“密碼”在館內找到6個碎片,將碎片拼成一幅藏寶圖(書的封皮),找到最后的“寶藏”—特定的那本書,并到借閱處辦理借閱手續,尋寶過程結束。在這期間,讀者需要在各個書庫內查找大量的書籍,需要使用“聯機公共檢索目錄查詢系統(OPAC)”、“超星移動圖書館”、“圖書館微信平臺”等多項工具,參賽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對館藏布局、圖書分類排架和圖書查找有了更深的了解,初步掌握了館藏資源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縱觀比賽全過程,參賽學生奮力地奔跑于各書庫之間,緊張地在書庫內搜尋“線索”,尋得“寶藏”,最終到達終點的那一刻都無比激動,直呼“太好玩了”。更有趣的是很多參與的學生在尋寶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好書,紛紛表示要來圖書館借閱。
我院開展的“尋寶大賽”始于2016年底,至今已經開展了兩屆,從這兩屆的開展情況分析,活動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參賽人數突破預期,讀者參與熱情高漲,每年都高達上千人(具體見表1),每年大賽都會成為全院師生關注的焦點話題,“尋寶大賽”不僅得到讀者的認可,也得到學院領導及上級部門的認可,山東省教育廳網站也有專門的報道—《山東藥品食品職院圖書尋寶比賽把學生拉進圖書館》[3];二是活動新穎,既有趣味性又緊扣館藏利用的知識點,起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學生參與狀態由過去的“被動”甚至“強迫”變成了現在的“主動”及“迫不及待”;三是讀者很好地學到了利用圖書館的知識,發現了自己所喜歡的圖書,引導讀者閱讀,正如比賽后有讀者大呼“發現了很多好書哎!咱們再來借書吧!”;四是鍛煉了參賽者的協作能力,增進了讀者之間的友誼,很多新生反映真正開始熟悉周圍的同學是從參加尋寶大賽開始的;五是有助于圖書館更好地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表1 參與活動新生情況表
“尋寶大賽”雖然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也能將圖書館利用的知識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但也存在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方案設計有一定得難度,需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活動方案環環相扣,需細致科學合理,既要突出趣味性,又要緊密結合圖書館利用的知識點,突出活動的主題,另外,每場比賽有20組同時進行,每組對應著一個比賽區域一套方案,這就意味著至少需要設計20個雷同卻又不能重復的方案;二是組織必須嚴謹,工作量極大,所需工作人員較多,每場比賽前均需要進行20套方案的線索布置,每場比賽中又要有一定數量的“尋庫兵”來尋庫維持比賽秩序;三是“尋寶比賽”期間書庫因比賽需要無法正常借閱;四是因保證比賽的質量,每次同時參賽的隊伍不能超過20組,報名的近400組,每天比賽20組,整個比賽周期比較長。
鑒于“尋寶大賽”的活動目的,我們在設計時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并根據要求進行了嚴密的組織,對活動中可能的偶然因素進行預判,一是由專人具體負責活動策劃,考慮到具體每個細節,保證活動正常開展,未出現設計環節的問題;二是針對人數不足的問題,充分發揮讀者協會的優勢,調動讀者協會的人員參與到活動全過程。活動前進行集中培訓,分配具體任務,各負其責,參賽骨干都是上一年參加過的人員,熟識活動的全過程;活動中由具體負責老師帶隊,確保活動按部就班開展;三是“尋寶大賽”比賽時間一般安排在書庫不開放的時間,如晚自習等空余時間,基本上不影響借閱;四是針對活動周期較長問題,統計參賽者課表,充分利用學生的空余時間進行比賽,往前推進。
經過兩屆“尋寶大賽”的實踐,我們感覺作為一項特色且能讓參與群體喜愛的活動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鮮明的主題和富有內涵的創意。活動將圖書查找的過程與“尋寶”結合起來增強了活動神秘色彩,激發了參與熱情,雙方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了更多新生參與。
第二要有明確的參與對象,活動目的明確。“尋寶大賽”之所以能夠吸引這么多新生參與就在于該活動特為新生量身訂做的,符合新生的口味,讓新生通過參與到活動的全過程,不僅獲得活動的參與樂趣,而且學到了利用圖書館的相關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第三要打造一支協調組織能力強、認真負責的管理團隊來開展活動。“尋寶大賽”涉及的知識點和參與人數多,活動周期長(前后間隔大約20天左右),而且活動中要反復布置線索和對比賽的過程進行監督,如果沒有過硬的組織管理團隊就難以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
第四要不斷進行總結和改進。任何一項活動都有其內在的局限性,為確保活動的活力,我們在總結上一屆活動的基礎上對下一屆的活動進行適當地改進,以保持活動的生機。如第二屆“尋寶大賽”時,為了確保比賽的進度,本著鍛煉的需要,取消了預賽和決賽,直接通過計時來決定名次,讓所有的參賽者都有鍛煉的機會;同時,將移動圖書館、微信平臺都結合到實際比賽中,讓參賽選手更好地協同使用館藏資源的檢索方法,讓參賽選手得到全面地鍛煉。
本文所述“尋寶大賽”特色活動對于高職新生而言確實有一定的啟發和引導作用,但對全面促進讀者閱讀相差甚遠,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下達氣力,以讀者為中心,舉辦更多讀者喜愛的特色活動,讓更多的人來閱讀更多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