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硯淼



6月8日上午,由“創響中國”活動組委會主辦,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年“創響中國”北京海淀站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連線—跨越”為主題,聚焦獨角獸成長與區域創新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司副司長朱建武,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鄭浩峻,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于軍,北京市海淀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戴彬彬,北京市海淀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李長萍等政府部門領導以及來自企業、投資機構、高校院所、媒體的嘉賓和創業者代表逾400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海淀區委書記于軍在致辭中表示,國務院大督查連續兩年對海淀區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等諸多方面的大膽探索、勇于嘗試給予通報表揚。下一步,海淀區將積極落實打造雙創升級版的要求,主動跨過“舒適區”,勇闖“無人區”,不斷在原有成績基礎上升級,對標國際一流,以構建新型城市形態為統領,為北京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啟動儀式上,海淀區副區長李長萍發布了《2017年海淀雙創示范基地發展報告》和《胚芽企業培育計劃》。
李長萍指出,2017年,海淀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建設,高質量建設雙創示范基地,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部署,努力打造支撐北京創新發展、輻射京津冀和全國的雙創策源地和高地,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發揮關鍵節點作用。
“胚芽計劃”作為海淀區“創新發展16條”率先落地的政策之一,旨在遴選優秀初創企業,主動跟蹤和提供服務,降低發展成本,幫助他們順利渡過“死亡谷”,進入快速成長階段,進而長成參天大樹。入選“胚芽計劃”的企業,可享受房租補貼、空間拓展與選址等一系列服務。
自2016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區域雙創示范基地以來,海淀區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雙創服務生態持續優化,創新人才加速匯聚,高精尖經濟結構初步形成。
2017年,海淀區的地區生產總值5915.3億元(初步核算),占北京市比重達21.1%,總量位居全市第一;新設立科技型企業2.1萬家,占北京市的27.3%;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00余家,總數達到8992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超過2萬億元,占中關村示范區的40%;擁有小米、美團、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獨角獸”企業33家,占全國1/5強,總估值2006億美元,占全國的31.9%;全區有效發明專利94524件,占北京市的4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2件,是北京市的近3倍、全國的28倍;累計入選千人計劃1040人、海聚工程319人、高聚工程248人,分別占全市的70%、36%、67%。
同時,海淀區已成為全國創新創業氛圍最濃、創新創業要素最完備的創業者和創投機構高度聚集區,也成為了向全球展示中國雙創風采的重要窗口。截至2017年底,海淀區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93家、市級眾創空間105家、大學科技園19家、區級集中辦公區147家,總孵化面積達260萬平方米,高居全國前列;創業孵化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實現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89%。
為進一步激發區域內蘊藏的創新創業潛力,解決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的“最初一公里”問題,啟動儀式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海淀區領導還共同為“中關村前孵化創新中心”進行揭牌。“中關村前孵化創新中心”將圍繞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精準醫學、突破性新材料三大前沿領域,對重大科研成果進行超前投資和前移孵化,提前3年左右支持創新團隊用市場化機制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跨越。
啟動儀式結束后,2018年“創響中國”北京海淀站的標志性活動——“獨角獸對話:區域協同創新與全球聯動”正式拉開帷幕。
拉卡拉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孫陶然,Chief WeWork Executive Officer李愷先,美團點評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鐘永健,曠視科技副總裁蔣燕等獨角獸嘉賓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中美獨角獸企業共同探討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關村40年創新發展、全球創新機遇、獨角獸成長等重要議題。
論壇搭建了中外創新力量匯聚、交流、合作的平臺,吸引全球高端創新創業資源落地海淀。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里,海淀雙創示范基地還將陸續舉辦中關村國際創新集市、2018中國新商業領導力峰會等多場特色活動,充分展示海淀區被評為全國首批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兩年以來的創新創業經驗,以及構建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所取得的成就,推進海淀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