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慧
摘要:本文從法律基礎、結構體系、經費條件以及質量保障四個方面和介紹了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情況,并闡述了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
一、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情況
(一)法律基礎
19世紀末以前,高等教育一般只局限于少數上層人士。1862年《莫里爾土法案》為每個州的參議員和代表提供了3萬英畝的土地,以建立支持籌辦高等教育機構的基金。這些機構的重點主要是提供農業、機械教育和其他操作性職業方面的教育。這一法案的頒布,預示著聯邦政府開始在解決高等教育機會的問題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1944年頒布的《士兵權利法案》使人們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持續增長,并在20世紀70年代通過立法獲得了更多的聯邦財政援助。聯邦政府經過一系列努力,使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人們得以通過教育實現了社會流動。
(二)結構體系
隨著國家對教育公平重視度的提高,不同經濟水平、性別、種族和社會階層的公民的高等教育受教育權得到了更好地維護。20世紀初期,社區學院開始發展起來,為人們提供了種類豐富的課程。社區學院畢業生可以選擇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進行,也可以轉入以學士學位為基礎的四年制高等教育機構。社區學院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并為有繼續深造意愿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二戰后,研究型大學逐漸從單純注重教學發展成為了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機構,為美國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高水平人才并促進了美國科技水平的提高。隨著大眾化的深入發展,研究型大學在美國多元化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中的占拒重要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了。
(三)經費條件
1957年《國防教育法案》的頒布是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經費大大增加。大眾化初期,聯邦政府對公立院校的大力支持,有力推進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從1980到1985年,聯邦政府對公立院校年均增長率為4.74%,而州政府的年均增長率為9.7%。聯邦政府對公立院校的資助開始有所減弱,而州政府的資助強度上升速度明顯高超過了聯邦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有了新的動力,資金籌集渠道日益多樣化。
(四)質量保障
經過100多年的演變,區域認證逐漸發展成為成為美國確保高等教育機構質量的一個重要機制。區域認證代表了高校學業課程的嚴謹程度,確保了大學授予的學位符合認可標準。從注重量化到注重質化,美國區域認證標準逐漸成為了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風向標。[1]
二、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對我國的啟示
(一)完善高等教育立法
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聯邦政府的參與。聯邦政府通過立法的方式,堅持對高等教育進行引導、調控,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通過研究美國高等教育法治歷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高等教育的發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因此,在接下來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相關法律的完善。
(二)優化高等教育結構
美國高等教育結構具有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高等教育結構優化,更新觀念和體制機制改革是重點。力圖通過政策創新推進擴大高校自主權的進程。把教學、科研自主權及其他管理權更多地交由高校自己處理,減少政府部門對高校的干預。
(三)擴寬高等教育經費渠道
美國主要通過鼓勵市場主體(納稅人)捐助學?;蚺c學校合作的形式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高校活動。這種籌集資金的方式不僅僅能減輕政府壓力,又能通過競爭資源而帶動高校的自我完善。高校財政支持資金來源單一化是導致中國高校財政支持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我國高校而言,借鑒美國高校的經驗,應健全內部籌資管理系統,加強政府、高校及社會各界的合作,不斷拓寬高校經費渠道。
(四)構建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區域認證是保障美國高等教育機構質量的重要方式。為了迎合更強有力的認證制度的要求,美國高等教育機構認證不僅僅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明確的要求,還注重認證標準的可行性、價值性。因此,我們在制定認證標準時應注意,認證標準必須是真實的并且應與績效衡量標準相關。另外,教師,學生,校友和社區成員都應參與到教育制度改革的活動中來,為其發展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個人職業的成功和個人的成才與高等教育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因此,高等教育機構應該在以其自身使命和愿景為指導的前提下,為滿足人們的求職需求、生活需求而進行更加具有前瞻性思考,通過不斷完善自身來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在來自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壓力與日劇增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積極面對各種機遇和挑戰,努力通過發展高等教育為公民職業成功和個人成功的實現鋪平道路,使高等教育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程雅茹.美國高等教育多樣性特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