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發
小程序3天200萬用戶,線下業務獲億元融資。
在發展進入到第六年后,唱吧仍然在尋求創新。
CEO陳華這次出現在媒體面前,是為了推介公司的小程序產品——繼量販式KTV、迷你KTV、直播等風口后,唱吧拓展K歌新場景的又一次嘗試。
唱吧誕生于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在那一批風口里,不少App朝生夕死,而唱吧則在這六年間不斷拓展著產品線。陳華對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說:“永遠沒法預期未來唱吧會是什么樣子。我們當時做唱吧的時候,對它的預期是有不錯的用戶、客觀的利潤收入,但不會想到會有線下業務,會在微信里推出小程序。”
當然,媒體對唱吧并不十分滿意,不少文章都在談論這幾年的唱吧似乎略顯沉寂。
陳華略顯無奈:“大家期望我一個創業公司和巨頭打架,并且把巨頭打趴下,這不太現實。我們關注的是自己在做實實在在的事情,比如智能麥克風和線下KTV,我們都是行業第一第二。直播,大家覺得我們做得不好,但也排在十名左右了,只不過唱吧比較低調。”
在和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的交流中,陳華表述了自己的產品邏輯:圍繞真實存在的需求,不斷拓展新的場景與內容形態。
在陳華的思路里,從小程序、抖音到線下KTV,這些并不連貫的互聯網事物都可以在唱吧的邏輯里串聯起來。
從當年眾多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產品中廝殺而出并不斷拓展產品線,唱吧的六年,是一個專注與不斷創新的故事。
此前有多個小程序創業者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表示:微信已經是一個操作系統,并且可能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方向。陳華也認同這個觀點:“我在公司內一直說,小程序就是下一代的iOS、安卓,是移動互聯網后的方向。微信新版本現在下拉小程序已經有兩排,未來可能滿屏。”
小程序的發展已經有一年半,今年年初《跳一跳》火爆之后,刷屏的小程序不斷出現。唱吧在這個時候進入小程序,似乎稍微落于大潮之后。
但陳華對小程序的上半場有自己的判斷:在上半年的野蠻生長中,不少產品采取的是快速刺激傳播的玩法,但留存率不會太多。
“現在真正認真做小程序的公司還是比較少,大部分是做個小游戲玩一玩,或者直接把PC端、App的東西搬過來。”在陳華看來,這類產品并沒有應用場景和真正的使用價值,生命周期很短。
這讓他想起2010年、2011年的App熱潮,當時做一個打火機或指南針之類的好玩新奇的App,就能救活一個創業公司。“現在看來那些App已經沒有價值了,真正有價值的是圍繞一個領域為相應人群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所以作為功能性平臺,唱吧的進入還算早。”
但進入也并非易事,起碼在小程序的技術體系里,提供類似App的唱歌體驗并不容易。唱吧團隊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開發產品。由于微信系統的限制,團隊很多時候要和微信團隊的技術人員一對一交流。
目前,團隊在小程序唱歌聲音美化上推進很多,但也有一些功能沒法做到像App那樣,比如單句實時打分。
“唱吧K歌是第一個能夠(讓用戶)在微信里體驗唱歌功能的小程序產品。”陳華說。
根據唱吧提供的數據,在上線三天后,這個小程序獲得了200多萬用戶,列阿拉丁小程序成長日榜第28名,總榜第85名。用戶單次打開小程序,能停留7分鐘。
App端的推廣為小程序帶來了第一撥用戶,群工具的分享帶來了第二撥。陳華舉了個例子:“有個用戶發現這個小程序后,通過分享拉了四五百人到小程序里來。”
唱吧嘗試將原有的產品和微信互聯網的生態相結合。相較App,唱吧小程序顯得十分簡潔,比如直播這樣的功能都被剔除了,陳華表示這是有意為之:“我們希望不要有太多歷史負擔。面對全新的用戶,我們需要更多簡潔的功能。”
他還希望在微信的架構內去開展業務:“社交關系在微信已經存在,我們搬過來就好了,不需要自建聊天體系。”唱吧小程序主打K歌群助手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這一功能和微信群好友K歌。
微信的關系網絡無疑給唱吧提供了新的機會。“如果家里爸媽親戚很愛唱歌,以前我們很難觸及這些用戶,現在分享到家庭群,他們就可以在唱吧體系里唱歌。”從這個角度看,小程序為唱吧來帶了更低的推廣成本。
“這是一種映射關系。”陳華補充道,“非常漂亮的映射關系。”
不僅是唱歌,用戶在App里送花等付費行為也在唱吧小程序里得到了延續。陳華說:“做之前,很多人對我說不可能在小程序里唱歌,也不可能在這兒送花。接下來我們需要告知用戶,微信可以唱歌了。”
說起來,小程序不過是唱吧又一個新的風口嘗試。
這些年,唱吧經歷了直播、短視頻等多次風口,曾經是領風氣之先的線上K歌平臺,現在卻顯得不再那么時髦。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亦步亦趨,一方面是抖音這樣的新平臺崛起,同類的競爭者和潛在的替代者都給唱吧帶來了壓力。
唱吧在不停地與各種風口達成交互,比如增加直播和短視頻功能。但亦有聲音認為,唱吧在增加了太多功能后,已經顯得有些臃腫。
對于這個問題,陳華選擇從活躍用戶群體的需求角度來作解釋:“我們必須給老用戶新的玩法,比如小程序、直播;事實也證明,我們推出這些新功能后,活躍用戶都用得非常High。”
也因此,在回應競爭和風口時,陳華繞開了產品形態的問題,而把核心落在了社交鏈與用戶上:“唱吧是以K歌為主題的社交關系鏈或者說社交網絡,不管是直播、短視頻還是其他新增的內容形態,也全是音樂類的,我們只是基于原來的關系鏈添加新的內容形態,讓我們的用戶通過唱歌認識朋友。”
“我們的優勢就在于持續不斷地創新并重視用戶,像這次我們只是在App做了簡單的推廣,就有幾百萬用戶到小程序來。”陳華說。
至于創新,陳華曾對媒體表示,唱吧持續推出的創新點會慢慢積累,以區分于其他產品。
當然,陳華的表述留有余地:“我們一直在創新用戶場景、用戶體驗、用戶玩法,但我們沒法選擇競爭對手。我們邁出了第一步,如果有人模仿跟進,我們也沒有辦法。”
有人亦步亦趨,也有人大步向前,比如新興的直播、短視頻平臺。面對新的風氣引領者,陳華的解決思路是:“這些產品讓我們發現短視頻、直播的內容形態很好,那就在唱吧增加一個短視頻或者直播功能,滿足用戶的新需求。”
而且陳華認為K歌社交仍然有優勢存在,比如創作內容的低門檻:“家庭群里的伯伯舅舅,你讓他們拍小視頻有難度,但唱歌還是很容易的。”
在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平臺上,用戶的遷移與流失,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作為一個存在六年之久的產品,唱吧需要在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時,保證用戶的存量。
陳華覺得,關鍵在于經營好唱吧的關系鏈和活躍用戶群:“用戶遷移很常見,但關系鏈最難遷移,我們要做的是讓處在唱吧關系鏈上的人玩得更好,讓活躍用戶有新的內容形態可玩。”
在唱吧,不少2012年注冊的用戶仍然天天泡在平臺上K歌,這讓陳華在面對其他競品時更有底氣:“關系鏈的沉淀是最有價值的,唱吧通過音樂積聚了幾千萬用戶的關系鏈,我們要使產品更新跟得上時代,(結合)新的內容形態、新的場景,不管是小程序還是線下KTV。”
圍繞K歌建立的關系鏈是唱吧的基礎,而要維持這個關系鏈無疑需要與時俱進。陳華就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給唱吧做加減法:“社會一直在變,互聯網在變,用戶一直在變,我們要看到趨勢—用戶的時間去哪兒了,用戶喜歡什么樣的內容形態,然后增加用戶喜歡的內容形態,在新場景建立我們的內容。”
基于這樣的思路,唱吧投資了線下KTV和迷你KTV,建立了智能硬件團隊,并在App里增加了直播和短視頻功能。
其中,讓陳華比較遺憾的是手機直播:“風口半年后才跟進,說實話有點晚,但現在(直播)已經是唱吧的核心業務了。”至于短視頻,陳華更多將其看作內容的補充形態,而不是像直播一樣的核心業務。
“我會跟隨風口,比如新的內容形態、使用場景,但更關心的是這個風口是否能和唱歌結合。”陳華曾經甚至還想過,未來VR會不會成為新的端口,唱吧的用戶可以通過VR唱歌。
比起VR,現在的小程序更像一個新的端口。陳華說:“我們發現今天唱吧的用戶花了更多的時間在微信上,于是我們去微信里面建立K歌服務。我們的核心在唱歌和音樂社交,然后去覆蓋更多的唱歌的場景。你可以理解為,做小程序和布局線下KTV是一樣的邏輯。”
之前陳華曾有過類似的說法:“在你所處的產業鏈的縱向或橫向上,去積極尋找可延展的點;而且這些點,不僅能夠帶來業務上的擴充,還能帶來更有效率的變現模式。”
現在唱吧已經在線上線下做了足夠多的業務擴充,而在變現上,陳華表示唱吧最近幾年做得很好,利潤一直很不錯。
“風口總是一陣一陣的,我們只要保證自己每一次風口(來臨時)都在風口浪尖就行了。”
采訪的最后,創業邦問陳華:“作為曾經的現象級產品之一,當年的足記、臉萌和無秘曇花一現,很快衰落,為什么唱吧活了下來?”
陳華的回答是:“第一,專注于一個已經存在的、被市場證明的需求,而不是制造出來的需求。第二,在不同場景下提供當下最好的產品服務,這樣產品的生命周期就會足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