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林 常琳燕 楊希文
摘 要:引進18個省內外玉米優良品種(組合),在臨夏州農科院現代農業試驗站進行適宜機收玉米品種的篩選,篩選出了機械作業適應性好、生產性能高的新品種勝玉902、玉研646,初步改善了臨夏高寒陰濕區玉米生產中適宜機械收獲品種單一、產量低下、效益不高的瓶頸問題,為該地區玉米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關鍵詞:臨夏州;機收玉米;引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030-03
臨夏州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2017年全州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0萬多hm2,玉米生產在全州糧食生產中起到重大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全州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臨夏州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產業之一。本試驗對18個省內外玉米優良品種進行篩選,以期選擇出最適宜該地區大面積種植的玉米品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德美亞3號、登海518、富農340、BF2501、敦玉27、金穗901、G1606、金穗611、興達1604、正泰101、利單656、勝玉902、原玉457、先達209、SN507、隴單606、敦玉26、玉研646、哈豐118。
1.2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臨夏州農科院現代農業試驗站,海拔2040m,年降雨量509.8mm,平均氣溫6.8℃,土壤屬塬地大白土,質地中壤,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等,自流灌溉,前茬作物玉米,玉米收后深耕,立冬前灌冬水,小雪前打耱,開春后拖拉機用圓盤耙耙地1次,播種時施玉米專用肥600kg/hm2,尿素300kg/hm2,種子播種前2d全部進行包衣。4月13日播種,5月10日間苗,除草,定苗,6月12日追施尿素600kg/hm2,5月27日、7月3日、8月6日各灌水1次,10月13日在小區中間一行連續收獲10株果穗備室內考種,其余全區收獲,10月15日進行室內考種,脫粒計產。
1.3 試驗設計 參試品種18個,以德美亞3號(CK)為統一對照,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3×7)21m2,地膜覆蓋栽培,1m一壟,每小區種2壟6行,株距20.5cm,行距50cm,試驗密度97500株/hm2,試驗用地1.7hm2,收獲時每小區取中間4行機械收獲計產,取10株進行室內考種。進行方差分析,用Q測驗進行多重比較。
1.4 測定內容及方法
1.4.1 測定指標 生育期:記載播種期、出苗期、抽雄期、吐絲期和成熟期;灌水:根據試驗設計適期灌溉;形態指標:記載株高、穗位高、莖粗。
1.4.2 測定方法 收獲期考種、計產:收獲小區的全部果穗,數出全部穗數,稱其鮮重,計算出平均單穗鮮重,依據平均鮮穗重和大小穗比例選取10個不同類型有代表性的果穗,使10個果穗重量和大小穗比例等于小區平均單穗鮮重乘以10和大小穗比例,曬干考種脫粒,用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量,折合成單位面積的產量。收獲的10個果穗用于室內考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參試的18個品種產量在9597.6~12612.0kg/hm2之間。對照德美亞3號產量11126.3kg/hm2,比對照減產品種有3個,金穗611產量10958.7kg/hm2,減產幅度1.26%;先達209產量10869.2kg/hm2,減產幅度2.31%;原玉457產量9597.6kg/hm2,減產幅度13.74%;其余15個品種都比對照增產,增產幅度3.51%~13.35%(詳見表1)。
經Q測驗差異顯著性比較,參試品種原玉457與其余品種之間差異極顯著;金穗611和先達209與BF2501、敦玉27、金穗901、興達1604、勝玉902、隴單606、玉研646、哈豐118、SN507這9個品種之間差異極顯著,與其余7個品種差異不顯著;剩余的15個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
2.2 生育期 參試的16個品種生育期134~152d,敦玉27生育期最短是134d,比對照早熟10d;富農340、原玉457 2個品種生育期138d,比對照早熟6d;BF2501生育期139d,比對照早熟5d;先達209、SN507 2個品種生育期140d,比對照早熟4d;興達1604、勝玉902、玉研646生育期與對照相同是144d;金穗611生育期149d,比對照晚熟5d;正泰101、隴單606、哈豐118 3個品種生育期150d,比對照晚熟6d;金穗209生育期152d,比對照晚熟8d;其余品種與對照接近(詳見表2)。
2.3 經濟性狀 18個參試品種中,機收13原玉457雙穗率10%,其余品種均為單穗結實;千粒重265.96~388.0g;出籽率75.0%~85.78%;禿頂長0~3.5cm;結實長16.6~21.0㎝;參試品種穗行數13.2~20.6行,行粒數31.7~41.2粒。破損率在1.6%~21.6%,金穗901破損最嚴重破損率是21.6%,興達1604破損率是12.6%,正泰101破損率是10.2%,其余品種破損率都在10%以內(詳見表3)。
2.4 植株性狀 參試品種株高239~334㎝,對照德美亞3號株高是270cm;BF2501、金穗901、G1606、金穗611、利單656、勝玉902、原玉457、隴單606和哈豐118這9個品種株高比對照高,其中利單656植株最高是334cm;其余品種植株都比對照矮。穗位55~131㎝,對照德美亞3號穗位最低是55cm;18個品種穗位都比對照高。莖粗2.14~2.71㎝。葉片11~16片,BF2501葉片最多是16片;敦玉26和玉研646葉片最少是11片;敦玉27葉片是12片;登海518、富農340、金穗901、金穗611、利單656和原玉457 6個品種葉片是15片;G1601、正泰101和哈豐118 3個品種葉片是14片;其余品種與對照相同是13片(詳見表2、表3)。
3 結論與討論
好的機收玉米品種在具備高產穩產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耐密植、抗倒伏、株型緊湊等特性,通過綜合分析參試品種產量、生育期、田間性狀等指標,其中產量較好的隴單606、哈豐118、金穗901因生育期較長不適宜推廣種植,勝玉902、玉研646這2個品種生態適應性好、生產性能高,適宜在臨夏地區作為機收品種推廣種植。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