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耀才 黃愛政 肖仕樓
摘 要:通過對江門地區新引進的3個苦瓜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綠珠2號早熟性好,且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品種,可作為早熟苦瓜品種在江門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苦瓜;品種;比較試驗;江門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044-02
Abstract:3 newly introduced varieties of bitter gourd were compared in Jiangmen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Early-maturing characters of “lvzhu”No.2 was better,and the early yield and total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K,and it could be used as early bitter gourd variety to be planted in Jiangmen area.
Key words:Bitter;Variety;Hybrid comparison;Jiangmen area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蔓生蔬菜,俗稱錦荔枝、涼瓜等,起源于非洲,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明代后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目前全國各地均有栽培[1-2]。苦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VC、VE、氨基酸、礦物質、苦味甙及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多肽P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3-7]。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大眾對苦瓜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的進一步了解,苦瓜逐漸被消費者所青睞,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推動了我國苦瓜產業的迅速發展,栽培面積逐年擴大[8-9]。為此,筆者開展了苦瓜品種比較試驗,比較各品種的早熟性、生物學特性、前期產量、總產量、抗性以及商品性,為江門地區苦瓜栽培品種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共3個(含1個對照種),分別是明珠1號、綠珠2號以及碧豐3號(CK)。
1.2 試驗方法
1.2.1 田間試驗設計 共設置3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約20.0m2(5.9m×3.4m),2畦植4行,行株距為60cm×50cm,小區種植48株,保護行種植同品種。
1.2.2 管理措施 播種日期為2015年3月11日,移植日期為3月24日,栽培管理按本地栽培習慣進行(本試驗點采用滴灌設備灌溉施肥,并覆蓋地膜栽培)。
1.2.3 調查記載項目 開花期記錄盛花期的日期以及第一雌花和第一瓜的節位;盛收期每品種隨即抽取10個有代表性的商品瓜測瓜長、瓜橫徑、單瓜重。盛花期標準為50%植株雌花開放的日期,盛收期標準為50%植株商品瓜成熟采收的日期。商品率計算公式為(總產量-畸形瓜重量總和)/總產量×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綠珠2號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均為最早,4月28日開花,5月1日進入盛花期;碧豐3號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均為最遲,5月3日開花,5月5日進入盛花期。各品種的始收期早晚依次為綠珠2號>明珠1號>碧豐3號,其中綠珠2號的始收期比明珠1號早4d,比對照碧豐3號早8d。
2.2 植物學性狀 由表2可知,就瓜長而言,2個參試品種差異不明顯,但均長于對照碧豐3號;對照碧豐3號的瓜橫徑最長,為6.58cm,綠珠2號的瓜橫徑最短,為6.36cm;瓜肉厚最厚的也為對照碧豐3號,為1.28cm;各品種單瓜重依次為碧豐3號>綠珠2號>明珠1號;商品率最高的為明珠1號,達到97.71%,其次為對照碧豐3號,達到97.05%;就瓜色和瓜形而言參試品種與對照相同。
2.3 產量 從表3可以看出,就前期產量而言,2個參試品種均顯著高于對照,其中綠珠2號最高,前期產量為4118.70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2217.75kg/hm2,增幅116.67%,增產顯著;其次為明珠1號,前期產量為2934.75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1033.8kg/hm2,增幅54.39%,增產不顯著。就總產量而言,綠珠2號依然是最高的,總產量為46123.05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11639.1kg/hm2,增幅33.75%,增產極顯著;其次為明珠1號,總產量為37869kg/hm2,比對照品種增產3385.05kg/hm2,增幅9.82%,增產不顯著。
3 結論
通過春季苦瓜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綠珠2號苦瓜早熟性好,瓜形和單瓜重適中,且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品種,可作為早熟苦瓜品種在江門地區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譚澍,程蛟文,崔峻杰,等.苦瓜單瓜種子數與種皮顏色的遺傳分析[J].中國蔬菜,2013(18):48-52.
[2]張長遠,羅少波,陳清華.我國苦瓜品種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J].中國蔬菜,2005(9):44-45.
[3]牛玉,戚志強,劉昭華,等.苦瓜無土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15(07):36-38.
[4]嚴哲琳,劉銅華.苦瓜提取物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糖代謝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11,31(8):809.
[5]苗明軍,常偉,李志,等.早熟高產苦瓜新品種冠春4號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5(6):13-14.
[6]苗明軍,常偉,李志,等.營養與藥用價值研究進展 [J].園藝與種苗,2011(6):106-109.
[7]袁祖華,粟建文,胡新軍,等.苦瓜的營養化學成分及保健功能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科學,2006(5):48-50.
[8]駱海波,寧斌,徐長城.春季苦瓜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7(4):47-49.
[9]沙新林,郭松,劉聲鋒.苦瓜新品種引進篩選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7,58(10):10-1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