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委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突出黨建引領,堅持“試點先行”,建好用好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孵化池”,示范帶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先后選育試點項目150個,其中省級項目36個、市級項目99個、待孵化項目15個,“孵化池”為富民強村增添了強勁動力。
強化頂層設計,精準布局“孵化工程”。市委牢牢樹立“一盤棋”思想,整合力量,明責建制,以財政投入為主,建立資金庫,打造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培育、發展、推廣的“孵化池”。一是明確“合力攻堅”工作思路。市委責成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農委成立專題調研組,在調研論證基礎上,于2017年10月實施了“營口市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孵化工程”,從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為試點項目提供全要素支撐及一站式服務。二是構筑“齊抓共管”責任體系。建立了市縣鄉黨委政府主導、村級組織具體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財政、農業等部門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并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為市縣鄉黨的建設實績考核指標和選派干部工作成效考核指標。三是健全“嚴謹規范”運行機制。通過科學制訂“孵化工程”實施方案、“孵化項目”評審方案,建好資金庫、項目庫、專家庫,建立教育培訓、監管督查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筑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框架和工作體系,切實保障了“孵化池”的良性運轉。

大石橋市溝沿鎮青天村養殖南美白對蝦,增加村民收入
釋放服務效能,精準施灌“孵化項目”。市委堅持強化政策打捆、資金打包、人才聚合,全方位優化“孵化池”的服務功能,盯緊、抓牢試點項目的“選、育、管、服”。一是優化項目選拔功能。嚴格準入門檻,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先建、“四議一審兩公開”先行、可研性報告先提交的“三先”制度;引入競爭機制,由村級民主立項,鄉、縣、市逐級論證評審,按分數高低吸納優質項目入池;創新“孵化池+項目庫”鏈接模式,引導試點項目適時“提檔升級”,有序擴大了孵化范圍。二是優化教育引導功能。通過專題培訓、拉練互學、農技幫扶等舉措,給試點村“吃小灶”,幫助鎮村干部和第一書記換理念、拓思路、開眼界。三是優化資金扶持功能。以財政投入為主,整合各級各類扶持資金,建立了市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庫”,現已注入“孵化基金”4350萬元。市金融部門正積極協調農業、農商等多家銀行,制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金融信貸服務政策。四是優化技術指導功能。成立了“農村經濟發展專家人才庫”,整合黨建、農業、農經、法律等多領域專家資源,為村級集體經濟立項提供“金點子”,對試點項目全程跟蹤指導,提供政策技術支持和保障。
激發發展動能,黨群共享“孵化成果”。市委秉持發展理念,充分發掘“孵化池”能動作用,因勢利導推動試點村為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破難題、闖新路。一是探索黨建引領集體經濟多元發展模式。鲅魚圈區小望海村努力構建“黨建+合作社+農戶”集體發展框架;蓋州市通過黨組織牽頭,推動金廠溝村與臥龍泉村合作發展肉驢養殖項目;大石橋市賞軍村“訂單式”生產編織袋項目產品已遠銷非洲及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一批土地股份合作、多元物業服務、農業旅游觀光、村企聯手共建等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不斷涌現。二是擴大了農產品品牌效應。成功培育了青天村淡水蝦養殖、高山村蛋鴨蛋鵝養殖等一系列精品項目,打造了“東援”“天堡”等多個農產品品牌,先后成功舉辦了營口市鄉村旅游節、蓋州市綠色蔬菜節等營銷活動。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蓋州市天保村電商平臺項目,今年下半年將由選派干部在大石橋市復制推廣。由蓋州市委主導的13個“陽光玫瑰葡萄”鎮村示范區建設正積極拉動產業調整。大紅袍李子項目在大石橋市周家鎮廣泛推廣,全市加速了“一鎮一業”建設進程。四是促進了村級組織建設水平提升。試點項目的選育,讓農村黨員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的參與度大大提升,使村“兩委”班子“雙帶”本領不斷增強,推動了村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和服務能力再上新臺階,村集體經濟基礎和黨建基礎得到同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