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9月,陳云在松花江鐵路大橋通車典禮上

1946年10月7日出版的《東北日報》

我刊前身《翻身樂》 創刊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習近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黨對新聞宣傳規律的深刻把握,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規律的深刻總結。在70年前的遼沈戰役中,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東北日報》是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機關報,于1945年11月1日在山海關創刊,此后隨軍在沈陽、本溪、海龍、長春等地出版,1946年5月28日起在哈爾濱出版,1949年6月遷回沈陽。 《東北日報》 在向東北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揭露美蔣的反革命丑惡面目、宣傳我軍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號召進行土地改革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我黨新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東北日報》的報道中,軍事斗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一批戰地記者如劉白羽、華山、常工等成為活躍在戰斗一線的“輕騎兵”。從報道形式看,有消息、通訊、評論、解放區介紹、每月每周戰況、地圖和戰地文學等。1948年5月底,收復隆化縣城后,時任中共冀熱遼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的程子華派人送來題為《共產黨員董存瑞,英勇爆炸掃除障礙,自我犧牲換取勝利》的消息,并親自撰寫了短評《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7月22日,《東北日報》在頭版發表了這兩篇文章,很快成為部隊里的教材。不久,新華社根據這個線索,加以補充采訪,董存瑞成為全國全軍學習的榜樣。
1946年3月,新成立的遼東省委決定由陳楚帶領新聞骨干創辦《遼東日報》。 《遼東日報》 的一些文章揭露了蔣介石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反映了人民要求和平、保衛解放區、捍衛抗戰勝利果實的愿望。如1946年5月7日的《遼東日報》,頭版通欄標題為《保衛遼東保衛安東》,一題和二題發表《中共中央東北局發出決定,提出慶祝民主聯軍保衛和平勝利、動員人民全力支援前線》《中共遼東省委號召全黨緊急動員起來,一切為了支援自己戰爭的前線》 等文章。8月15日, 《遼東日報》 報道了遼東軍區部隊一年來取得的輝煌戰績,“殲滅敵偽匪26000余,自衛戰中斃傷俘蔣軍18000多”。
《勝利報》是中共遼西省委機關報。面對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勝利報》緊跟部隊前進步伐,采取一戰一報和“一周戰況”等通訊形式,接連報道戰場大捷,有些更是采用特刊的形式整版報道,鼓舞了人民士氣,提振了勝利的信心。同時,配合戰爭形勢, 《勝利報》發表了許多有理有力有節的社論。如1948年10月25日的社論《熱烈支援解放全東北的最后一戰》中指出:“為了支援即將到來的解放全東北最后一仗的大會戰,我遼北全黨應緊急熱烈動員起來,用一切力量保證這一戰役的勝利。要求大家做一個勝利干部,做到一人當幾人用。必須克服勝利局勢下的困難,使支前的人力物力趕上勝利要求?!?/p>
關心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陳云同志深入貫徹“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方針,號召全黨運用黨報。1947年8月28日,陳云同志在遼寧省委群工會議上指出:“不論是開會、油印和鉛印文件,都不如運用黨報的作用大。運用黨報推動工作的好處是:廣泛、迅速、確實。”“誰不好好運用黨報和通訊社,誰就會在這個時代的工作中落后?!标愒仆敬罅Τ珜А耙獙W會握筆桿子”,并親自撰寫社論。1947年11月, 《遼東日報》發表陳云同志撰寫的社論《是否超出范圍》。12月中旬,陳云同志又撰寫社論《不要迷失方向》。此外,報紙還發表了陳云同志的重要講話《群運基本問題》。
陶鑄直接領導創辦了《勝利報》,并親自題寫刊名。此后,報社轉戰鄭家屯、洮南、白城子等地,無論到哪里,陶鑄都把最好最大的房子分配給報社使用。每隔一段時間,陶鑄就到報社宣講當前形勢和主要任務,在重要時間節點還親自撰寫社論。為了使報紙能夠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遼西省委決定,凡是省委召開的重要會議,包括省委核心組會議,都要通知報社的同志參加;《勝利報》發表的重要社論、通訊,都要報送省委領導審批。
1947年,針對報社部分同志不安心辦報和報紙出現的“客里空”現象,陶鑄利用“九一”記者節舉辦座談會,并作了一個多小時的講話。他批評有些同志“黨報有前途,個人無前途”的錯誤思想,批評了斤斤計較個人名譽、地位、待遇,在工作中消極馬虎、不安心工作的表現,強調要克服個人主義的種種打算,加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發揮辦報人的積極性。
隨著遼沈戰役的節節勝利,黨的宣傳工作重心也在逐漸轉移。此時,東北部分解放區已完成土改,大批農民翻身得解放,教育農民的任務凸顯。東北局宣傳部遂決定創辦一本屬于農民自己的刊物《翻身樂》。
《翻身樂》 雜志是《共產黨員》 雜志的源頭,也是當時東北局唯一的一本黨刊。雜志于1947年年末由東北書店總經理李文、書店編輯部主任李一黎等負責籌備,由徐今明擔任主編,隸屬東北局宣傳部,編制為3人,出版和發行由東北書店負責。1948年3月1日, 《翻身樂》 在哈爾濱創刊,1948年11月21日遷往沈陽。
黨刊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不能抓住全局性的關鍵問題,黨刊就辦不出權威性;不能經常反映群眾關心的問題,黨刊就缺乏生氣。在《翻身樂》的創刊號中,明確回答了一系列根本問題:“為了誰”——“為的幫咱們開腦筋,學文化、明白道理”“專門替廣大勞動哥們辦事”;“依靠誰”——“《翻身樂》 就是和大家站在一起努力辦好這兩件大事情”“一件是前方打仗,消滅蔣介石匪軍;再一件是后方徹底平分土地,以便發展大生產,支援前線”;“我是誰”——“《翻身樂》是咱們翻身工、農、兵自個的刊物”。
《翻身樂》在明確自身使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站穩群眾立場,堅持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觀大勢、謀大事。在《翻身樂》編委會上,東北局宣傳部的陳星同志鮮明指出:“《翻身樂》在內容上,一定須與當前的實際運動緊密結合,每期都要有一個思想重心,不僅提出問題,而且能解決問題?!?/p>
據《翻身樂》雜志社老同志陳芳岐回憶:“雜志社隸屬東北局宣傳部,既要派人參加大區黨政軍有關農村的工作的會議,又要按期編輯出版刊物,還要為通訊員編輯印制工作通訊,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幾乎要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到省、縣委了解情況、調查研究、傾聽意見,還要深入農村,從區村干部和農民身上吸取營養,對讀者的思想脈搏和需求摸得比較準確,工作起來心中比較有數。刊物的發稿計劃都要經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因而把刊物辦到讀者心坎中,成為區村干部離不開的挎兜先生,成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p>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讓我們變得成熟和智慧;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讓我們警醒堅定。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媒的發展道路也處于全新的歷史方位。但我們要始終堅持黨報黨刊姓黨,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黨的執政就是黨媒的一切,黨媒的一切都是為了黨更好地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