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提示:
●在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中,黨的政治建設是整個黨的建設的統領。加強政治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思想原則,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功經驗,是新時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不斷提高政治能力。
黨的十九大在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中,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并作為整個黨的建設的統領,視黨的政治建設為黨的根本性建設,格外突出了黨的建設的政治屬性,提升了黨的建設的政治高度。2018年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再次重申政治建設的根本地位,進一步闡述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
政治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的,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創建伊始就公開表明了政治立場和政治目標,確立了政黨的政治綱領,指明了政黨的政治發展戰略和策略,以此凝聚黨內力量,喚起社會民眾。恩格斯曾說:“一個新的綱領畢竟總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判斷這個黨。”政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和社會經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在政治與經濟的關系上,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彼此的關聯與作用,即經濟基礎對于社會政治具有決定性作用,政治對于社會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政治的進程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基礎的方方面面。與經濟相比,政治有其更為特殊的重要性。對此,列寧曾有過許多經典論述,“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看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產任務”,等等。不肯定這些重要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最起碼的常識。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列主義原則組建起來的政治組織,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傳統和歷史優勢。早在1929年,中國共產黨在古田會議上就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要原則。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更是明確強調“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要求全黨“加緊政治訓練,提高全黨的政治水平”。執政后,如何以政治建設引領、促進和保障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其間,歷經重大挫折和失誤,找到了執政條件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率先以黨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上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為突破口,開啟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這一重要論斷將政治與黨的責任使命緊密地聯系起來,為政治建設注入了豐富的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根據黨的建設中一度存在的政治弱化傾向,要求全黨“旗幟鮮明講政治”,特別強調黨的建設對發展和維護人民利益的重要性,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道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基所在。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思想中,政治是黨的一切工作的靈魂,政治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政治建設是黨的生命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植入了黨的政治建設,突出體現為:在政治責任上,層層落實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現了由“寬松軟”到“嚴緊硬”的轉變,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在政治領導上,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廣大黨員干部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意識越來越強;在政治紀律上,嚴格監督執紀問責,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尺子,有的放矢地整治山頭主義、宗派主義、分散主義以及“七個有之”等現象和行為;在政治生活上,強調增強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凈化和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等。正是通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功經驗表明,黨的政治建設事關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只有黨的政治建設抓好了,才能有效促進黨的其他各項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成為新時代黨建工作的鮮明特色。黨的十九大在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特別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新鮮經驗的基礎上,把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的整體布局,并置于首位和統領地位,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把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
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的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確實得到顯著增強。然而,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依然艱巨,黨的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政治建設層面反映出來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有的黨員干部把經濟建設視為硬任務、實工作,而把政治建設視為軟任務、虛工作,不注重政治建設;有的黨員干部把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擔心講政治多了會影響經濟建設,不愿意開展政治建設;有的黨員干部政治敏銳性不強、政治是非不明,缺少對政治的正確把握與判斷,把本該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隨意化,缺乏應有的政治建設;還有的黨員干部對政治建設界定不清晰,把政治建設當作“筐”,什么都往里裝,以致弱化了政治屬性。應該看到,伴隨市場經濟、全球競爭和社會變遷,各種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者,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航船上的掌舵人,要經受住復雜嚴峻的考驗,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使政治能力與領導職責和執政使命相匹配。
政治建設不是紙上談兵、空喊口號,而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到管黨治黨的實踐中。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即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黨在新時代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奮斗目標。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令行禁止、步調統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政治建設,必須發展健康積極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深刻影響著政治建設的成效。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讓黨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優良傳統滲透到黨員干部的思想和心靈深處,以良好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加強政治建設,必須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不斷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運用政治知識和政治經驗從事政治活動并取得政治績效的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各級黨組織要引導和加強黨員干部政治能力訓練,注重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自覺把講政治貫穿于黨性鍛煉全過程,把講好政治落實到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