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現在,家里智能手機越來越多,許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機。小孩子看到網上許多人紋著身、戴著金鏈子和手表,一副“社會人”的樣子。于是,他們按捺不住,開始充分利用身邊的道具,貼一個小豬佩奇的紋身貼紙,戴一塊小豬佩奇的手表,打開攝像頭,模仿“社會人”。這一行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會人”就此流行起來。

“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一篇名為《感謝貧窮》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流傳,作者是河北省衡水市的高考生王心儀。今年,她考出了707分,被北京大學錄取。準北大學子的文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該不該感謝貧窮呢?
感謝貧窮,不如感謝吃苦
貧窮是一種無奈,但絕不值得感謝,反而每個人都應當把改變貧窮(不論是物質層面的還是精神層面的)作為奮斗目標。貧窮不值得感謝,要感謝的是自己在貧困中激發出的拼搏力量。
為什么不能感謝貧窮呢?別苛求女孩當公知
沒有嘗試去理解一個從貧窮中走出來的年輕人對貧窮的態度,而是站在另一個世界把貧窮批判一番,這貌似充滿憤世嫉俗的深刻,其實很膚淺。心儀同學并沒有贊美貧窮,沒有說貧窮多好,更沒有把自己今天的成績歸因于貧窮。這篇《感謝貧窮》,表達的與其說是感謝,不如說是變得強大后對壓力的輕視:你沒有壓垮我,而是讓我變得更強大,讓我有能力笑著對你說謝謝。
王心儀本人說法: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表達自己對貧窮的看法,是對過往經歷的一段總結,并不是為了博取關注。
每一次克服貧困給我設置的層層障礙,總讓我更加堅強。因為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
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有許多人想到了當年的“豬堅強”。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的這頭大肥豬,汶川大地震后被埋廢墟下36天才被當時的成都軍區空軍某飛行學院戰士刨出來,還堅強地活著,人們紛紛呼吁要好好對待它。后來,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用3008元將這頭豬買下來,把它養在了館內。如今,它已11歲高齡,相當于人類88歲,身體狀況良好,只是前腿在地震中落下了殘疾,衣食起居均有專人喂養看護,并配備了專職醫生觀測它的身體狀況。據了解,“豬堅強”自然死亡后將被制作成標本展出。

1.小時候,家里打麻將三缺一,于是媽媽教會了我,并順利贏走了我的壓歲錢。
2.暑假里我和媽媽有這樣一段對話——
媽:你去廚房把那啥拿來!
我:啥啊?
媽:就那啥。算了我自己拿吧,什么都指望不上你!
我:……

以色列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對全球生物量進行了一次普查。生物量是反映生態系統的重要指標,指活生物體內剔除水分后的有機物質量,通常用碳的質量來表示。經過他們的科學計算,全球生物量相當于5000多億噸碳,其中植物約為4500億噸,細菌700億噸,真菌120億噸,海藻、變形蟲等原生生物40億噸,包括人類在內的全部動物不足2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