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彤,肖東岳
(南陽理工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河南南陽,473004)
目前光伏發電遇到的瓶頸是許多太陽能電池板不能實時追蹤太陽,光照利用率低。同時,太陽能電池板輸出的直流電不能徑直投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為應對以上問題,將自動追蹤技術,光伏逆變技術和單片機控制結合起來,設計了光伏逆變太陽能自動追蹤系統。
光伏逆變太陽能自動追蹤系統總體設計結構如圖1所示。
本設計把4個光敏電阻安裝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電阻檢測太陽的方位并輸出相應的電壓值。再由模數轉換器將接收的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發送給單片機,單片機以此來控制舵機轉向,使太陽能電池板一直追蹤太陽的方向。系統中穩壓電路的作用是將蓄電池的電壓穩定在5V,滿足單片機、模數轉換器、舵機的需求。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可以進行光伏逆變。
光伏逆變自動追蹤系統的控制硬件設計主要包括:以STC12C5A60S2為核心控制器的主控電路設計,光敏電阻的檢測電路設計,模數信號轉換電路設計,舵機追蹤的電路設計,OLED顯示屏的外圍電路設計,逆變電路的設計,以及時鐘電路和復位電路的設計[1]。具體硬件設計方案結構圖如圖2所示。
蓄電池輸出的電壓在8V左右,要給ADS1118模數芯片、單片機、舵機和顯示屏供電,就需要經過穩壓電路穩壓至5V。降壓電路將太陽能電池板輸出的12V電壓降至5V輸出,給蓄電池和逆變器供電。電源部分還能實現供電智能切換,當光伏電壓在4.5V以上,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小于4.5V時,自動切換由蓄電池供電。
設計中利用4個光敏電阻來采集光強信息。將R1,R2,R3,R4光敏電阻分別置于電池板的北西南東4個方位。當太陽能電池板垂直于太陽時,4個光敏電阻阻值相同,電路輸出為零,舵機不轉動。若陽光發生傾斜,光敏電阻的電壓值不同,出現電位高低差,然后光敏電阻將產生的電位差通過計算轉換為轉動的角度。
模數轉換電路的作用是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電路中運用被稱為最小型的ADS1118模數轉換器。光電轉換部分將接收的光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但單片機只能分析數字信號,所以經過模數轉換電路的后輸出數字信號傳送給單片機[2],單片機接收信號實現控制功能。
實現太陽能的自動追蹤采用的是舵機和二軸云臺。單片機通過PWM調制的方式控制舵機的運轉,系統運用的舵機是雙軸型的,能夠實現全方位的的太陽追蹤[3]。
設計選用的是OLED顯示屏,0.96的尺寸使電路更加的精簡[4]。顯示屏能顯示光敏電阻的檢測值,蓄電池電壓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電壓。
程序執行時,首先將數據初始化,以進入等待工作的狀態,最后在主函數里循環執行每一模塊的程序。比如該系統最先由光敏電阻檢測太陽方位,進行電位差比較后輸出信號。這一過程完畢后系統就判斷是否中斷,若繼續工作,則信號傳輸到下個模塊,隨之元件的初始化數據被改變。主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
自動追蹤程序設計的難點在于數據之間的轉換和傳送。程序設計時采用模塊化,首先光敏電阻判斷是否有電位差,若有電位差則轉換成角度值[5],若無則繼續檢測。函數中主要是讀取ADS1118模數轉換器的數據,然后單片機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處理完畢后傳給舵機,舵機根據數據時刻追隨太陽。自動追蹤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
供電智能切換程序設計的難點是兩電源間的連接和自動切換。為實現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間的連接,加入了繼電器。當太陽能電池板有足夠電能時,由太陽能電池板為系統供電。但在光照不足時,無法輸出足夠的電壓,此時繼電器閉合,切換由蓄電池為系統供電。同時蓄電池也為太陽能電池板充電,這樣就實現了不間斷供電。根據實際情況,程序設置了6.5V作為臨界值,其邏輯關系如圖5所示。
功能測試時,用手機的電筒模擬太陽光。打開系統電源,用電筒照射光敏電阻,發現太陽能電池板按照光的照射移動,實現了太陽能的自動追蹤,總裝置圖如圖6所示。調試后,實現了舵機對太陽方位的雙向追蹤、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智能切換、直流電逆變成交流電三大功能。達到了設計的預期目標,實用性強。但目前本設計仍容易受天氣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在未來的設計中可嘗試使用混合型的跟蹤系統,彌補光電式跟蹤在陰雨天不能正常工作的問題。

圖5 供電切換程序流程圖

圖6 總實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