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彭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8-257-01
摘要 本文在研究中以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為核心,分析火力發電廠效能監察工作的薄弱之處,提出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加大監察力度,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 效能監察 工作方法 工作途徑
效能監察作為企業監督檢查中的重要環節,對企業各方面工作效能進行檢查和監督,減少生產運營管理中的隨意性與盲目性,借助效能監察,形成制約機制,提高政令的順暢性,減少生產運營使用中的失誤,使得監察對象遵紀守法,為火力發電廠各項管理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在實際監察管理中,效能監察屬于過程控制,對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實施科學化管理,保證監察對象信息反饋的即時性,便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方法與途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一)思想認知偏差
在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知偏差較大,出現過于強調廉政監督而忽視效能監督的情況,將效能檢查歸類到紀檢監察中,效能監察工作認知不足,沒有認識到效能監察工作的作用,理解不到位,降低了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監察機制不足
現階段,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存在法規不健全的情況,效能監察工作完全依賴于原則,降低了監察機制的利用。同時,由于效能監察制度的缺失,無法約束實際效能監察行為,造成不作為或是工作低效的情況,無法及時約束辦事效率低或是失職等行為。
(三)監察方法落后
在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仍然采用傳統方式,無法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對效能監察方法進行更新,再加上監察機制的不完善,使得企業效能監察工作沒有制度依據,效能監察工作只是追究與處理現存暴露出來的問題,降低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性,進而無法實現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最終目標。
二、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準確定位,保證效果
在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效能監察屬于行政監察的一部分,主要是對監察對象進行全面檢查和監督,要督促監察對象認真履行職責,發揮出管理效能和行政效能,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子灌供優質服務,全面提高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綜合質量水平。效能監察屬于一個系統化工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結合工程環節和燃料利用流程,科學選擇監察項目,符合企業管理重點要求,引導基層員工關注這一重點問題,開展效能監察二作,進而提高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性。
(二)深入開展,整合問題
針對當前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的問題,要制定問題整改機制與責任追究機制,重點解決當前企業效能監察中思想認知偏差、監察機制不足、監察方法落后等問題,準確定位,制定科學有效的企業效能監察計劃,防止監察工作的隨意性與盲目性,進而提高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性。要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制定效能監察制度,根據效能監察現狀進行制度更新,進而提高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綜合質量水平。
(三)突破節點,保證效率
從根本上看,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具有任務重、范圍廣以及綜合性強的特征,在實際工作中,會涉及到各方面工作內容,時間跨度較大,這也是企業開展效能監察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刊此,在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要找準切入點,制定工作載體,抓住當前監察工作的問題和核心,深層次開展企業效能監察工作,進而提高監察工作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借助以往經驗,要刊治理思路和工作方向進行進一步調整,落實精細化管理思路,將其融入到實際監察工作中,通過抓重點工程、重點環節、重點數據、重點人員督促工作落實,促進項目管理“點”上工作的突破,從而有效推進項目管理“面”上整體工作的提高,實現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落實。
(四)深化責任,規范行為
在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明確工作責任,界定各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展現出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態度,積極學習先進的監察理論,通過理論的指導作用,實現效能監察工作方法的創新,實行分段責任制度,不僅明確企業的總職責,還要加強對各個職能部門和領導者認知教育,提高對效能監察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發揮出效能監察的作用,避免資源大量浪費,進而提高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利學性與有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要認清楚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要督促監察對象認真履行職責,發揮出管理效能和行政效能,要找準切入點,制定工作載體,抓住當前監察工作的問題和核心,深層次開展企業效能監察工作,進而提高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寇宏,陳慶俠,李春梅等.淺談企業效能監察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J].河北企業,2013(5):23-24.
[2]邸春宇.創新企業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方法[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0(3):40-42.
[3]王樹生.發電企業效能監察工作方式的探索與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