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亞,殷燕,王益義



摘 要:科研是學院發展建設的內在需求與動力,該項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到各院校建設的內涵發展與特色凝聚。文章主要通過分析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科研論文發文數據來了解體育類職業院校的科研現狀,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重視科研管理,完善科研考評,績效獎勵機制,搭建體職院教師科研學習網絡、交流平臺的建議,以期幫助實現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職業院校;科研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24
作者簡介:李建亞(1978—),女,北京體育職業學院科研部規劃部主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教育管理。
一、引言
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6月,正式在教育部備案的有20所,僅2年間新增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5所。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正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是我國體育體制改革的體現之一。體育類高職院校的前身大多為各省體校,在整合了省內體育優勢資源之后,轉制為高等職業院校。因此,體育類高職院校既肩負著各省市的競技體育人才文化教育保障工作的重任,又要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培養各類體育型專門人才。近幾年來,各體育職業院校在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時,也在積極深化內涵建設,科研發展即為一項重要內容。本文以中國知網為基本工具,對該數據庫收錄的各體育職業院校科研論文發文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期對國內體育類高職院校的科研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并針對數據分析的結果提出建議,為提高教師科研整體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改善學院科研體制、優化科研環境、提升教學質量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
二、研究對象
本文以全國20所體育職業院校為研究對象,收集整理各校被中國知網收錄的科研論文,通過數據整理,對我國體育類高職院校的科研發展情況進行初步分析。
三、各體育職業院校的發文情況與數據分析
本文根據知網的期刊論文庫,對表1中所列體育職業高等院校建校以來的論文發表情況和近十年核心期刊的發文數量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此數據的大小某種程度上與建校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該數據體現了院校科研人員的活躍程度。從圖1中可以看出,建校10年以上的院校中,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山西體育職業學院、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院校發文總量明顯高于其他院校。值得一提的是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于2015年建校,一年多來該校發文知網收錄數量為5篇。
核心期刊發文和CSSCI的發文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院校的發文質量,反映院校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表2中收錄的是建校10年以上的院校在近十年核心期刊的發文數量,其中浙江、廣西、廣東、廣州、上海、山西等體育職業院校的發文數量位于前6位。
對比圖1、表2,浙江、廣西、廣東、廣州、山西5所體育職業學院不僅科研論文發文數量大,且質量較高。
本文還統計了第一作者的數量與期刊論文發表總數的對比情況。
表3旨在說明各院校教師在研究中是否與其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反映學院在科研團隊建設與科研平臺搭建方面的成果。表中收錄的是建校10年以上的院校在近十年發文的第一作者論文占比,其中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的多機構合作較為突出,通過對兩校599篇核心期刊論文進行研究得出,與其開展合作的機構主要有科學研究所、(體育)醫院、高校等。
為了了解各院校科研能力優秀教師的數量,本文還對核心期刊和CSSCI唯一作者發文率進行了統計(詳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單獨發文數量明顯多于其他院校。
為了了解各院校參與會議的活躍度和教師關注研究領域前端內容的敏感性,本文也對各院校國內外會議發文數量以及基金發文數量進行了統計(詳見表5)。
從表中可以看出,浙江、廣西、廣東、廣州、上海等5所體育職業院校的會議論文數量較其他院校多,其中不乏國際論文。基金支持的發文數量一般說明該院校所獲得的基金支持項目數量,其中廣西獲得的基金支持項目數量居于領先位置。
此外,為了考察發文數量排在前六位的院校在研究領域上有無共性,以及研究的重點究竟在什么領域,本文還針對以上六所院校所發文章的研究領域進行了統計(具體情況見圖2)。
從圖2中可以看出,近10年來各院校以自身所處的行業領域、院校分階段教育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圖說明,研究人員立足行業、立足教育、立足學科開展科研,研究方向定位準確,有助于推進本校的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
四、研究建議與對策
1.重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通過對各院校學術論文發文情況統計可以看出,20所體育高職院校科研論文發文情況參差不齊,進而對各院校科研管理機構的設置和科研管理的情況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在機構中設有科研處或將科研作為部門名稱一部分的院校有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山西體育職業學院、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等少數院校,大部分院校將科研的職能歸入到教務處,普遍存在輕科研、重教務的現象。無科研組織機構、無專職科研管理人員、科研成果數量少、科研工作開展不順暢也就不足為奇。
2.完善科研考評、績效激勵和監督機制
通過對發文數量前六位院校的調研得出,各校均設有科研考核及獎勵文件,教師職稱評定均與發文數量、質量直接相關。建議各院校對教師的科研考評采取多樣化形式,不再設定職稱評定的最低門檻,而是設定成果數量、質量并重,從高到低按序晉升,同時考慮教師成果與其專業相關性,給教師充分的成長空間及時間,培養教師的科研積極性。
3.搭建校內外教師科研學習、交流平臺
體育職業院校的辦學相對封閉,導致教師游學、訪學、職業實踐等對外交流的平臺缺失,教師視野狹窄、科研能動性差。筆者建議各體育職業類院校搭建體育職院教研網絡,設置各院校教學名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互訪機制,互相學習、互通有無、共同成長;通過該平臺,各院校針對專業設置相關性,設置研究課題,共同投入人員、經費,合作研發,推進各校特色專業的建設進程。
五、結語
科研是學院發展建設的內在需求與動力,該項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到各院校建設的內涵與特色。本文通過分析各院校科研論文發文情況,如發文總數、核心期刊發文數量、研究領域等,分析了體育類職業院校的科研現狀,并提出了重視科研管理,完善科研考評、績效獎勵機制,搭建體職院教師科研學習網絡和交流平臺的建議,幫助實現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特別提出的是,科研論文僅是科研成果的一部分,教材建設、論著、課題均為科研的表現形式。本文僅從科研論文發表的角度出發,管中窺豹,以期對體育類職業院校的科研現狀有所了解,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希望對今后各體育職業院校的科研管理、考評以及決策有借鑒之處。
參考文獻:
[1]張 娟,路 萍.民辦高校科研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價值工程,2016(36):31-33.
[2]方珠芳,文東輝,竺炯林.高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7):22-24.
[3]陳 良,夏文莉,何世偉,等.浙江大學青年人才科研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4(4):130-133.
[4]周 靜,喬開文.高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5):115-118.
[5]王景賢.對浙江省高校體育科研現狀特征的審視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S1):71-73.
[6]陶 于,葉學球.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科研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3):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