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通過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的實踐方向,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指明了關鍵一招。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再次釋放創新活力。各地要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科技體制改革引向深入,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顯著提升科技實力。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如何構建引領創新、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科技體制,是科技創新的關鍵,也是創新發展的關鍵。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叮囑,謀抓落實。
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決掃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完善科技評價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2013年7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
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對看準的、確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2015年7月17日,在長春召開的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
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2017年3月5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
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2018年5月28日,出席兩院院士大會時
除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還深入一線企業工廠,考察企業創新情況、號召企業員工自主創新,鼓勵推出一系列制度措施激發企業員工熱情。在習近平的部署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但是,科技創新仍存在行政干預過多、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相關制度規章不夠合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順暢等問題,迫切需要按照總書記的部署和要求,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不斷完善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技創新既松綁,又撐腰。

中國眼下的科技創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這句他在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講話中的原話,再次對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性進行強調。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效能作出重要部署,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激發創新活力,改革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是關鍵。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強化成果導向,精簡科研項目管理流程,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為創新加油鼓勁。要改革科研績效評價機制,建立科學分類、合理多元的評價體系,改革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把人的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人才評價體制中解放出來,把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要按照總書記要求的,不僅要大興識才、愛才、進才、用才之風,也要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激發創新活力,要通過改革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解答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里來”“成果如何用”等基本問題。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完善創新投入機制和科技金融政策,支持龍頭企業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鼓勵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進入企業,從而建立創新聯合體,讓各類主體各顯神通、形成合力。
激發創新活力,要不斷完善科研平臺開放制度,堅持開放合作創新。利用國際創新資源,開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準選擇合作領域,加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強化創新伙伴關系。
技術可以復制、經驗可以學習,而知識生產的體制和機制卻不可能直接移植而來。各地要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助力重大核心技術攻關,把科技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完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掌握核心技術的重托,科技體制改革是首要工作。要按照總書記規劃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施工圖”,聚焦國家需求,統籌整合力量,發揮國內市場優勢,強化規劃引領,形成更有針對性科技創新的系統布局和科技創新平臺的系統安排。充分發揮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要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改革科研績效評價機制,加強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等為抓手,掃除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通道,優化政策供給,完善評價體系,使科技創新的源泉和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要求,把科技和經濟相結合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產業鏈部署資金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墻”,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同時,做好“三個分工”和“一個加強”,即政府和市場分工、各部門功能性分工、各級政府間的分工,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握方向,突出重點,形成拳頭,狠抓落實,構建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