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妍
摘 要: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通過老師講授知識,讓學生自主記憶,不斷練習進而理解知識。然而,這也使得教學內容相對固定,變得枯燥無味,讓學生難以產生繼續學習下去的熱情與動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趣味性教學的方式來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認知不全面,對于陌生事物的好奇感極強,因此有趣的事物通常能給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熱情。本文基于此,通過分析趣味性語文教學的實例,了解趣味性教學的運用方法與途徑,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開展小學生語文教學工作。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在任何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趣味性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正如俗話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學生興趣,讓語文教學變得有趣化,將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最好途徑之一。而如何讓語文教學變得有魅力而又有趣,就需要教師去發掘課本中隱藏的有趣因素,再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注重成績,忽視趣味性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的推廣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在我國,很多家長甚至教師,都是以成績進行學生學習好壞的衡量,也因此,教師嚴重忽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不少老師認為考試拿到較好的成績便是教育的成功,因此形成了“死記硬背”知識點、掌握考試技巧的教育講解模式。這種對于學生興趣的忽視,是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在小學教學階段,小學生的心智教育是首位,因此趣味性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態度,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這是小學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二)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生語文教學是啟蒙教育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力與寫作能力,然而平常的教學學時有限,這就使一些教師形成了“老師講授學生記筆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但也會使學生變得被動學習。沒有課堂互動或者師生交流,會使得整個課堂變得枯燥無味,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實都難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尤其是對語文這類語言類學科,它重視情感體驗,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必須要用心感受學生的感受,時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加強互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
(一)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小游戲
小學生愛玩是天性,教師不可扼殺這種天性,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在小游戲中加入相關的只是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簡單易做的小游戲,在其中加入一些課堂相關的元素即可。例如,在小學生組詞造句能力訓練時,可以實行比賽制,每組每人說一詞,最后由組長利用組員所說的所有詞語進行造句,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可以刺激學生的競爭精神,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比賽的同時也練習了組詞造句,比賽時的苦思冥想還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來組織語言表達,雙管齊下,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小故事提升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對陌生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很好的把握這一點,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死板的單一課文教學模式,適當加入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延伸出來的課外知識,以講故事的形式教授給學生。例如,在學習一篇新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講授,穿插著文中作者或者出現的人物的外傳和小故事,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角色朗讀學習課文
不斷重復和練習時語言學習的一個必經過程,重復,顧名思義就是多次做相同的事情,固然,一直做相同的事很容易就失去持續下去的熱情,新鮮感過后便想放棄,讀書也是這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地熟悉課文,例如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等,進而由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將相和》中,可以給學生分配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自己用心體會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內心活動,有感情地朗讀,也可以進行角色互換,體會不同人物的情感變換,這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趣味性教學的策略
(一)相互交流激發學習動機
加強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時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方法。在不斷的交流中,加深雙方的了解,有利于老師根據學生興趣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獻給守林人的女兒》的講授,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音樂,營造一個相對溫馨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充滿著祝福的環境下體會文中那信守十年承諾的清關。同時在這種氛圍下,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始終處于一個相對輕松的狀態,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去體會文中的那種感情。
(二)引導學生表現自己
將學生置于課堂中心位置,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這是趣味性教學的目的,也是其方法。在趣味性教育中,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表現自我,主動學習知識。通常,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的時候便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運用“主題探究”和“問題談論”的教學方式,讓其自主摸索探尋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理解文章想要表現出的進取精神,深入思考“惜時”類文章的內涵。
四、結語
“素質教育”提倡的教育觀念之一便是“寓教于樂”,而小學教學便是應用這種觀念最為有效的教育階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采用趣味性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趣味性教學方法的實現,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被動學習,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趣味性教學就要變被動為主動,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依此制定教學方案,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寫作教學[J]. 王姣. 西部素質教育. 2017(08)
[2]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語文魅力課堂[J]. 李洪才.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