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群群
摘要:當前,語文課堂中語感教學已被許多教師忽視;如何在語文課堂實踐中進行語感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語感教學 實踐探索
一、當今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長期忽視語感教學的現(xiàn)狀
“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工具。”這是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大綱中所明確闡明的語文的性質(zhì),同時區(qū)別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其中語感教學可以作為區(qū)別語言類學科與其他學科教學應用的一個重要部分。李珊林說:“語感是一種文學修養(yǎng),是長期的規(guī)范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yǎng)成的一種帶有濃重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的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王尚文說:“語感是人對語言直覺地感知、領悟、把握的能力,即對語言的敏感,是人于感受的剎那毫不假思索的情況下有關的表象、聯(lián)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動自覺地聯(lián)翩而至這樣一種心理現(xiàn)象。”李海林指出:“語感是對語言隱含意義的一種深刻的直覺。”楊炳輝指出:“語感感性中暗含著理性的認識和本質(zhì)的理解,直覺中潛伏積淀著邏輯理智基礎,這樣就可以在感性里同時了解本質(zhì)。”以上關于語感的定義從不同角度和方面揭示了語感的性質(zhì)和特點,大大豐富了我們對語感的認識。但是,如何將語感教學投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對于初中生,語感就是語言文字表達了什么意思學生要明白,并且需要學生在閱讀后能夠有效表達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因此,語感教學應當是對初中生準確而又靈敏的感染力和領悟力。例如,當我們在詮釋有關紅軍長征的閱讀時,我們看到“紅”這個字,部分學生可能意識到,“紅”代表一種顏色。而在進行語感教學中,我們會進一步關注到它不只是代表一種顏色。在其他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紅”還可以表示成績優(yōu)秀,知名度高,日子過得紅火或者無產(chǎn)階級政權等意思。這說明了語感教學的必要性關乎初中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能力。語文改革進行得再怎么熱鬧,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卻沒有真正得到提高,那么無論如何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徒勞功。
二、高中語文走有效閱讀教學的必然性
面對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我們迫切希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教師需要在課題研究中提升理論和實踐能力;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更需要有更為快捷有效地有效閱讀方法指導。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新課標將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分解為幾個方面的能力目標: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分類更具語文學科的規(guī)范性,要求也更具體,指向也更明確。這給我們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點和新的實踐操作平臺。更重要的是,這些能力目標的達成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閱讀。閱讀是貫穿提升語文素養(yǎng)整個過程的活動。而當下高耗低效的閱讀教學顯然與新課標的要求存在著明顯的脫節(jié)。因此,尋找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是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必然的選擇。
三、語感教學的特征與理論建構
語感教學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推行是解決初中語文教學歷史困惑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語感教學是促進語文教學理論的實踐運用到語文學科本位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是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為語感研究提供一個整體框架和認知背景,并從中尋求、確立本研究得以展開的起點。其次是從美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種學科的各個維度作為出發(fā)點,主動為語感理論研究和語感教學的推廣尋求一個既多元又開放的思維視野和認知平臺。
四、語感教學的策略
要想真正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語感教學,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同時要具備以下兩個必要素質(zhì)。首先,要將閱讀的教材完全吃透。初中語文教師要講授的課堂內(nèi)容源自教材,同時高于教材。在教材與教輔的參考下,教師對授課內(nèi)容要作出相應的、適當?shù)恼{(diào)整,同時也需要對癥下藥,根據(jù)學生的特征和需求授課,將語感教學的中心滲透到學生心中。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要從培養(yǎng)語感做起。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重要內(nèi)容往往被很多語文教師忽略,其實僅僅單純進行表層的教學,我們的工作并沒有全面完成。語文包含聽、說、讀、寫這四大核心要素,與此同時還有語言材料的積累、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影響要素,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把這些要素融合,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學習的能力上得到有效提升。
五、語感教學的實際應用
我認為,教師應當分別在朗讀教學中、語料積累中、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韻味、感情和技巧,直到有效地感悟出只憑文本語言分析難以理解的思想內(nèi)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始終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多多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給予學生必要的推薦書目,達到一篇帶多篇的效果。葉圣陶先生也指出:“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當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針對教育學家的啟示,初中語文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和體驗生活。教師應當教導學生體會語言,要像品嘗茶一樣,慢慢地品嘗體會,仔細地辨別區(qū)分。教師在分析教材課文時,要講求語言的準確、鮮明和生動。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將語感教學閱讀訓練融入到課文的分析和比較當中,要在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加強語感訓練的比重,把語感教學中的語言表達作為重要原則。